里熱熾盛證

里熱熾盛證,中醫病證名。本證是里熱熾盛,熱邪充斥陽明經所致的病證。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方劑,常用藥,預防調護,轉歸,

病因

一是太陽病失治或誤治,傷津耗液,胃中乾燥而轉屬者,謂之“太陽陽明”。
二是少陽病,誤用發汗、利小便等法,傷津化燥而成者,謂之“少陽陽明"。
三是素體陽盛,或有宿食,或為燥熱所感,病證直從陽明化燥成實者,謂之“正陽陽明”。
此外,尚有陰寒證,郁久化熱;或少陰熱化證,邪傳陽明而成者。其中以太陰轉歸陽明者較為多見,故有實則陽明、虛則太陰之說。

病機

本證以熱邪充斥陽明經為特徵。里熱熾盛,熱邪充斥陽明經故壯熱;熱盛迫津外泄則汗出;病邪已由寒化熱,由表入里且里熱熾盛,故不惡寒反惡熱,不惡寒是區別太陽表證與陽明里證的主要標誌;熱盛傷津則煩渴;里熱熾盛,邪正鬥爭激烈,故脈洪大,表示病還在繼續發展;舌紅,苔薄白或薄黃,均為邪在氣分,里熱熾盛的徵象。

辨證要點

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臨床表現

壯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煩渴,脈洪大,舌紅,苔薄白或薄黃。也有歸納為“四大症”的,即身大熱,大汗出,大煩渴,脈洪大。

治法

清熱生津。

方劑

白虎湯。

常用藥

生石膏、甘草、知母、粳米。

預防調護

注意顧護胃氣。陽明里熱實證的治療原則以清下實熱、保存津液為要,不可妄用發汗、利小便等法。

轉歸

一般預後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