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里潭鄉
- 外文名稱:Litan town(small)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北省漢川市
- 下轄地區:21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新正街
- 電話區號:0712
- 郵政區碼:431610
- 地理位置:漢川西北角
- 面積:59.66平方公里
- 人口:2459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天河國際機場
- 火車站:漢川站
- 車牌代碼:鄂K
- 主要作物:水稻、棉花
- 傳統藝術:民歌、楚劇、腰鼓隊、善書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人口數量,基礎設施,經濟發展,基本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
行政區劃
村委會:糜北、九首、老官、竹林鋪、新集、紅星、李家垴、里潭、十姓會、周余台、何家灣、劉楊汪、蔡家咀、馮家塔、黃家灣、曾家灣、曾家坡、三汊河。
中心集鎮:里潭中心集鎮、新集集鎮;
小型村級集鎮:九首、老官、曾坡、三汊、劉楊汪;
街道:新正街、文化路街。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里潭鄉位於湖北省漢川市,面積56平方公里,距漢川市區37公里,距市區25公里,離漢丹鐵路幹線7公里,處國際大都市武漢市第一輻射圈。里潭鄉西接二河,東鄰分水,北與中洲、韓集毗鄰,南與脈旺、回龍相連。 兩條油路八新線(八合-新集,全長11公里)、里糜線(里潭-糜北,全長3公里)是該鄉鄉級主幹道,通村公路8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82公里,硬化率達100%,交通便利。鄉內建有客運站有1個;鄉道8公里,通村公路8公里,可通100%的自然村,村組公路硬化里程82公里,硬化率達100%。橋樑9座,分別為:九首橋、老官橋、竹林橋、馮塔橋、糜寥橋、八號渠橋、曾坡橋、光一橋、糜寥新橋。
里潭鄉具體位置圖
氣候特徵
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241毫米,氣溫在-10度至40度左右,土地肥沃,屬亞砂土壤,可耕地面積80%在24米至27米之間(吳松高程),盛產糧、藕、油、魚、禽畜,為漢川市標準化種植示範區。
人口數量
里潭鄉總人口24590人(2017年),城鎮化率10%。
2005年4月,對集鎮進行了總體規劃,規劃期限:近期10年,遠期20年。集鎮性質:集體。發展規模:一般。規劃內容為:新正街為商業一條街。
基礎設施
集鎮道路長度2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車行道2000米,人行道2000米,總面積20000平方米;下水道1000米;綠化帶40000平方米;安裝街道照明路燈36盞;配置垃圾桶40個,12個垃圾池,垃圾處理場4個。
經濟發展
基本概述
2011年,全鄉社會生產總值達到31383萬元,財政收入1020萬元,國稅19萬元,地稅55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299元。
全域農業以糧食為主,兼而養殖業,農業生產總值20647萬元;2011年,全域糧食播種面積3344公頃,總產3.05萬噸,每公頃單產9121公斤;油料播種面積1186公頃,總產2157.6噸;生豬出欄26121頭;其他經濟作物面積1009公頃,總產4049噸。農村經濟總收人541811000元;
域內工業以加工業為主。2011年,全鄉工業總產值4258萬元。工業企業29個,個體工商戶48戶,從業人員2548人,主要工業門類有:加工等。主要工業產品有:精米等。
域內金融網點有1個,2011年末存款餘額1.1億元,貸款額1200萬元;截至2011年底,開通程控電話130部,寬頻用戶150戶,有移動、聯通手機5600部,有線電視接入3680戶,其中數位電視28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100%。
第一產業
漢川市里潭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水稻、棉花一直是該鄉的主導產業,針對該鄉農業結構單一、農業
特色不明顯、農民增收不快等實情,鄉黨委政府決定借今冬明春有利時機舉全鄉之力大搞農業綜合開發。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該鄉繼續擴大油菜、小麥種植面積,重點發展蔬菜、畜禽、水產三大產業,著力建設優質稻、優質油菜、優質蓮藕、優質大米四條產業帶。大力推廣高效生產模式和良種良法,實現品種優良化、操作機械化。生產標準化。該鄉對鄉里主要渠道進行疏浚,共完成土方18.54萬方。
第二產業
該鄉以肉雞、肉鴨、生豬、魚類“四大養殖”為主攻方向,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著力打造特色養殖之鄉。該鄉已發展規模養殖小區3個,其中養豬大戶40家,養禽大戶110家。畜禽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亮點。
該鄉還把秋冬農業綜合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引大老闆、上大項目,大力扶持能人返鄉創業,把開發資金重點向農業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方面傾斜,投資82.5萬元更新維修20台套鄉村機泵站,總裝機1700千瓦,保養剅閘38處,完成和完善沼氣池建設500口。
2006年該鄉秋冬農業綜合開發計畫完成秋播面積33900畝,成片植樹900畝,新開發種植養殖基地1640畝,其中改造楊林湖老魚池800畝,改造金字湖魚池200畝,改造塘堰40畝,新建生態魚池600畝。
第三產業
農業企業廣簽訂單,使農民成為只負責生產的“工人”,農村變成了農業企業的“車間”。 漢川市里潭鄉全面推行“訂單農業”,提高了企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該鄉圍繞優質糧食、無公害蔬菜、畜禽、特種水產等產業,引進外資、激活民資,著力引進相關聯的農業生產加工企業,刁汊湖、川潭等特色品牌大米暢銷全國各地,其中宏武米業有限公司、蔬菜公司等“農”字號企業與農戶簽訂契約農產品2萬餘畝,促進全鄉60%農產品就地初級轉化增值。
他們堅持以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把以工促農、工農互動作為統攬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來抓,己發展“涉農”企業10多家,帶動1萬多農民從中受益,每年人均新增收入3000多元。 訂單農業”給農民拓寬了致富門路,加快了農民增收步伐。宏武米業有限公司通過“企業+生產+農戶”的模式,強化了訂單農業、股份合作,採用給予糧農補貼與農民簽訂糧食種植、收購、服務等契約的辦法,與農戶建立穩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使農民科技種植,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和高效,推動了基地與企業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糧食深加工後的副產品,進一步加工成精飼料,為養殖業也提供了優質的飼料原料,有效地帶動了該地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養殖大戶、專業戶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科技化方向發展。
在“訂單農業”的強勢拉動下,該鄉建立優質稻基地2.5萬畝,大棚蔬菜基地1100多畝,水生蔬菜基地600餘畝,特種水產基地1500畝。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創建特色文化村鎮。 里潭鄉大力打造民間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使地方特色文化得到傳承創新。 里潭鄉成立了以鄉土藝人李良恆老師為首的“民歌隊”,收集整理民歌近300首,在全鄉推廣傳唱,使該鄉成為聲名遠播的“民歌之鄉”。
2007年,我們在里潭鄉舉辦了首屆漢川民歌演唱會,並出版了《漢川民歌集》,有力推動了民歌在農村的盛行。
傳統藝術形式有:民歌、楚劇、戲曲、腰鼓隊、軍樂隊、善書等;藝術團體有5個;文化活動場所有21個;農家書屋21個。
教育事業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但無可爭議的是,農村中國小校基礎設施落後,師資力量薄弱,工資待遇偏低,生源質量不一。在中國小義務教育方面,城鄉差距明顯。如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漢川市里潭鄉強化教育優先發展意識,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探索出一條“鄉村突圍”的新路子。 立志興教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構建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
漢川市里潭鄉黨委書記、鄉長田燕麗說,“我們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不斷提高和深化對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始終不渝地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2006年3月份上任的這位年輕鄉黨委書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箇中國小校調研,解決困難。里潭鄉中學校園面積不足,發展受限,新建綜合科技樓時擠占了李家垴村的農田水渠。村民不依,工程施工受阻。田燕麗聽說這件事後,多次深入李家垴村,宣傳教育優先發展政策,協調土地補償意見,使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截止2011年底,全鄉有國中1所(漢川市里潭中學),國小6所(漢川市里潭鄉勝一中心國小、漢川市里潭鄉劉楊汪國小、漢川市里潭鄉新集國小、漢川市里潭鄉老官國小、漢川市里潭鄉曾坡國小、漢川市里潭鄉唐壩國小),幼稚園6所,在職教師153人,在校學生1445人,其中國中395人,國小1050人,在園幼兒58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升初比例100%。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達100%,國中升學率達100%,9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域內有中心衛生院1個、衛生院職工32人,下設12個衛生室,從業鄉村醫生24人。全年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5867戶,24789人,參保率78%。計畫生育率達87%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出生性別比105:100。
2011年,域內落實農村低保385戶,738人,發放低保金45萬元。五保老人136人,其中集中供養的55人,分散供養81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