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介紹 發生於1755年11月1日早上9時40分。震中位置為
葡萄牙 首都 里斯本 西約100千米
大西洋 底(地理坐標:36.0°N,11.0°W)震級:芮氏8.7級,震中烈度:Ⅺ度。
里斯本 地震 震後遺址
里斯本地震震後遺址 地震 有感半徑達200千米,導致的海嘯浪高30米,英、德、法三國
海岸帶 均受其害。巨大海浪甚至到達北美洲東岸。破壞
里斯本 房屋1.5萬所,占全市房屋的3/4。
這是人類史上其中一次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
地震 之一,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明嘉靖關中大
地震 83萬死傷)占全市人口的1/4~1/5。
地震 時間:1755年11月1日
震級:約9級
里斯本地震是迄今歐洲最大的地震。發生在距里斯本城幾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死人約7萬。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近30米高,襲擊了里斯本海岸,並使英國、北非和荷蘭的海岸都遭受損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觀測到相當大的波浪。此震發生後過了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這個海域西邊又發生了8級大地震。
里斯本地震 地震描述 倖存者對
里斯本 地震 的效應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強烈震顫,高高的房頂“像麥浪在微風中波動”。接著是較強的晃動,許多大
建築物 的門面瀑布似的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蕪的碎石成為被墜落瓦礫擊死者的墳墓。
里斯本地震震中 “在一些地方躺著車輛,其主人、馬和騎士幾乎全被壓死;這裡是母親抱著嬰兒,那裡是盛裝的婦女、
紳士 和
工人 ;有些人的背或腿壓斷,另一些人被大石頭壓住胸部;有的幾乎完全埋在廢墟里。”
水幾次沖向塔固斯河並急衝進城,淹死毫無準備的百姓,淹沒了城市的低洼部分。隨後
教堂 和私人住宅起火,許多起分散的
火災 逐漸匯成一個特大火災,肆虐3天,摧毀了
里斯本 的財富。
震後恢復 頹垣敗瓦的
里斯本 。這個1755年的
德國 雕刻表示了
地震 後生還者在市郊搭建帳篷暫住和對當時趁火打劫的賊匪進行絞刑。
雖然在確立進一步的
國家 專制的同時,Pombal又積極救災,他對上帝懲罰說的不滿也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怕這種論調影響當時的救災的積極性和進程,但這種不滿並非因為他受到了什麼更科學的理論的影響。他的思想來源也是神學的。現代西方史學家普遍認為Pombal在當時扮演的角色是濫權的獨裁者,而不是有啟蒙思想的新政治家。他利用了一起對
葡萄牙 國王的謀殺事件。日益代表
國家 利益的
葡萄牙 宗教裁判所來對付耶穌會士,用各種手段迫使教皇讓步,將耶穌會士宣布為邪教,並將其中重要人物用酷刑處死,更強化了
歐洲 各國對葡萄牙的落後的認識。
里斯本地震 災後影響 災後重建
里斯本 人口為600,000,加上周圍的
衛星 城市人口約為2,100,000,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及第一大港,位於歐陸的最西邊,與
拉丁美洲 ,西非及
地中海 的交通非常頻繁。
里斯本 保存了固有傳統,持續修復翻新具歷史性的建築和雕塑,中世紀街的景觀依然流存至今。400年前
里斯本 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中心,不過由於政經環境的衰敗,近幾世紀已逐漸淡出國際舞台。從西元1255年
里斯本 成為
葡萄牙 帝國的
首都 ,15世紀末是葡萄牙與里斯本最繁榮興盛的時期,葡萄牙航海
探險家 們的足跡遍及亞洲、非洲及南美洲。西元1755年11月1日
里斯本 發生大
地震 ,使得榮耀瞬間消失,接近1/5的人喪生,2/3的城市被摧毀,在首相彭波候爵領導下展開重建,完成全新的天主教造型的廣場及
教堂 等建,賦與里斯本另一番新風貌。
里斯本地震 里斯本 範圍並不大,是一個十分適合步行的城市,在
建築物 中間不時穿雜著公園和咖啡廳等點綴著。該市的歷史古蹟類景點不算多,但基於保存得當,一些大修道院、宮殿和城堡等都非常值得一看。除此之外,熱鬧的地區還有奇亞多區、
羅西歐廣場 、阿爾法瑪區……等等。市郊貝連雖然距離
里斯本 有點遠,但確聚集相當多的博物館及紀念碑,是里斯本之旅必到的景點。這裡還保存有
葡萄牙 帝國的光榮,從維護良好的博物館及古蹟上,可以懷想當年帝國的興盛及奢華。
1755年裡斯本大地震(又名里斯本大地震),發生於1755年11月1日早上9時40分。這是人類史上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里斯本大地震的震中整場地震和海嘯在里斯本奪去了9萬條生命(當時里斯本人口約27萬),85%的建築物被毀,當中包括一些著名景點、教堂、圖書館和很多16世紀葡萄牙的特色建築物,如剛建成的鳳凰歌劇院(Phoenix Opera)、利庇喇宮(Paço da Ribeira)、里斯本大教堂(Sé de Lisboa)和嘉模修院(Convento do Carmo)等,而即使在地震中沒有即時倒塌的建築物最終也挨不過火災而被摧毀。另外火災也燒毀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的詳細航海記錄。嘉模修院的遺址仍被保留在里斯本內,以讓世人認識這場歷史大災難。
地質學家估計這次地震的規模達到芮氏規模9級,震中位於聖維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約200千米的大西洋中。它造成的影響首次被大範圍地進行科學化的研究,標誌著現代地震學的誕生。這次事件也被啟蒙運動的哲學家廣泛討論,啟發了神義論和崇高哲學的發展。
很多人認為動物能夠預測地震,在地震之前就會逃到高處,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記錄了這個現象,這也是歐洲首個對此現象的記錄。
當時的皇室人員幸運地逃過一劫,國王約瑟一世和及其大臣在早上彌撒後就暫時離開了里斯本。約瑟一世在地震後不敢住在石牆之下,他的大臣則在市郊的阿諸打山(Hills of Ajuda)上搭建了大型的帳篷供他居住。國家顧問 Marquês de Pombal(或 Conde de Oeiras Sebastião José de Carvalho e Melo)也在地震中倖存,且立即提出重建計畫,他派人到城內滅火和移走屍體以防止疫症爆發,他把屍體放進船隻之中並於特茹河口進行海葬,而這種方法並不符合當時教會的習慣。另外,為了維持城內的秩序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他也在城市附近的高處設定了很多絞刑架以作警示,但也有至少34人因此而被吊死。而軍隊也禁止人們離開市郊的範圍,並挑選強健的人協助清理瓦礫。
國王和首相也聘請了很多建築物和工程師進行重建,更藉此機會重新規劃城市,他們興建了新的市中心、大量的廣場和擴闊道路,不足一年時間,里斯本已漸恢復規模。
天譴論
耶穌會士提倡的“天譴論”並非
中國 的影響。事實上天譴之說是在那個時代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在整個
天主教會 和社會上都被看作是當然的解釋。但基督教的天譴說比
中國 傳統的天譴說在入世方面要消極得多,有相當根本的區別。天主教的天譴說是針對所有民眾的,而
中國 傳統的天譴說(特別是
儒家 )主要是針對
政府 的,有完全不同的意向。這次
地震 成了很多啟蒙運動
哲學家 討論的課題,也漸漸催生了
歐洲 對地震的科學研究和對
自然 的科學認識,但這並不是耶穌會士,尤其是其代表Malagrida之所以會特別遭到打擊的原因。他們之所以遭到打擊是由當時
葡萄牙 很複雜的政治經濟和宗教情勢造成的。
里斯本地震
里斯本 地震 當時里斯本雖是全歐第四大城市,很繁榮,
葡萄牙 在
歐洲 卻被普遍認為是個落後的
國家 ,恰恰是這個落後的國家在大地震前後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現代
國家 的形成過程,這次地震成了這個過程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從一個比較傳統的宗教貴族國家變成一個集權的現代國家。這個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就是
葡萄牙 的權臣Pombal。他利用了這次
地震 來打擊任何在他看來不利於
國家 集權的對手,其中特別以耶穌會為對象,因為
耶穌 會不僅擁有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而且和
葡萄牙 的
貴族 甚至王家都關係密切,雖然耶穌會在道德和知識各方面都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在後來被認為是科學的先驅,但耶穌會的影響力和實際力量在Pombal看來是對國家獨裁的重要威脅。而當時其實天譴說一直在流行,儘管如此,傾向天譴說的
天主教會 在
地震 中還是扮演了最重要的救災和重建的角色。
地震學的誕生
首相馬盧除了進行重建外,還對各個堂區因地震而影響的情況進行了諮詢,問題包括:
地震持續了多久? 地震後出現了多少次餘震? 地震如何產生破壞? 動物的表現有否不正常?水井內有什麼現象發生?
當時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還存放於葡萄牙國家檔案館。通過這些數據,現代科學家就能對這次地震進行重組。假如當時馬盧沒有進行諮詢,人們就不能了解這次地震的經過。因為馬盧是第一個對地震的經過和結果進行客觀科學描述的人,他也被認為是現代地震學的先驅。
而這次地震的成因,現代的很多科學家還在爭議之中,但經過與其他涉及隱沒帶和矩震級高於9的地震比對後,專家也認為里斯本大地震是和大西洋的隱沒帶有關的。
對哲學的影響
這次地震令里斯本這個天主教國家的首都幾乎毀於一旦,也摧毀了城內很多重要的教堂,整個18世紀,神學家和哲學家還未能解釋這是否激怒神的結果。而地震也影響了很多歐洲啟蒙運動哲學家和思想家如盧梭和康德,而康德更發表了三篇文章試圖解釋地震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