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

醴泉

醴,薄酒,泉水的味道像薄酒的,叫醴泉水,又叫甘泉。醴泉有多重涵義:1、唐太宗在九成宮(今陝西麟遊)避暑時掘地成井,命名“醴泉”,後魏徵為文,歐陽詢書寫成《九成宮醴泉銘》。2、泰山醴泉,一位於泰城上河橋西側天書觀遺址內,二位於岱廟內。3、醴泉村,即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官橋鎮,為北洋軍閥皖系將領,陸軍上將、遠威將軍徐樹錚之故鄉。4、《爾雅·釋天》言: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故也指甘雨;及時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醴泉
  •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 拼音:lǐ quan
  • 又稱:甘泉
典籍,陝西醴泉,簡介,功效,泰山醴泉,湖南醴泉,

典籍

《史記 - 大宛列傳》引《禹本紀》: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其上有醴泉。
《山海經 - 海內西經》云:(崑崙開明北有)甘水。郭璞註:即醴泉也。

陝西醴泉

簡介

陝西省醴泉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部,1964年更名為禮泉縣。“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出自《禮記》。醴,甜酒;醴泉,甘美的泉水。天下醴泉萬萬千,而以醴泉名縣者只有位於鹹陽的這一個。在禮泉縣境內有萬畝的禮泉湖景區。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參見《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醴泉村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醴泉村
《瑞應圖》說:常飲醴泉,令人長壽。
《東觀記》說:常飲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醴泉:養生術語。謂口中津液。
《黃庭內景經·口為章第三》務成子註:口中津液……一名醴泉。
醫心方》卷二七“用氣第四”:唾者湊為醴泉。
莊子·秋水》: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功效

氣味甘、平、無毒。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見“半天河”條下)、消渴、反胃、霍亂等。治病以新汲水為好。醴泉具有中醫養生作用,主治心腹痛和不能適應邪惡的氣候和環境而得的各種病,都適宜在泉邊飲水,又可以治癒消渴和反胃吐瀉。

泰山醴泉

泰山醴泉,一位於泰城上河橋西側天書觀遺址內,二位於岱廟內。天書觀是泰山腳下著名道觀之一,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元年,初名乾元觀,後改為天書觀,是宋真宗封禪泰山的歷史見證。
泰山天書觀醴泉遺址泰山天書觀醴泉遺址
據《宋史·禮志》載:大中祥符元年(1008)四月,真宗遣經度制置使王欽若至泰山,安排有關封禪事宜。五月,泰山西南麓有醴泉湧出,泉涌如噴,甘美香甜,是祥瑞之兆;六月,宋真宗下詔,於泉上建亭,名靈液亭。6月6日,木工董祚稱:於靈液亭北樹枝上見黃素書,宋真宗亦自稱夜夢神人向他宣告賜天書於泰山。宋真宗下詔,在降天書的地方建殿,以“天貺”為名,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到泰山封禪。大典告成後,下詔改乾封縣奉符縣,加封泰山神為仁聖天齊王;泰山周圍七里內嚴禁樵採,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後真宗撰書《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刻於岱頂大觀峰天然巨石上。宋真宗封禪泰山後,天書觀成為盛極一時的宗教活動場所,時占地數十畝。
清乾隆三年(1738),天書觀毀於大火,遂廢。1936年,民國地方政府曾在天書觀內設鄉村師範學校。觀內明嘉靖十二年造十三級鐵塔一座,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炸毀,只剩三層。新中國成立後,天書觀改建為政府糧庫,鐵塔與醴泉石碑移岱廟保存。1985年,泰安市政府修建東嶽大街時,天書觀被一分為二,東嶽大街從中間穿過。原天書觀內的靈液醴泉,因位置在東嶽大街人行道上,予以加蓋保護。為再現醴泉原貌,1999年4月,在天書觀遊園南甃砌為井,重建醴泉,並立重刻醴泉碑一通和天書觀遺址標識石一塊。

湖南醴泉

據記載,除泰山以外,中國湖南也有醴泉記載,比如湖南省醴陵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