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藥學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儒家講:“醫乃仁術。”這在幾千年來中華醫藥學中不斷湧現的民族良醫中以及醫藥學思想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醫乃仁術
- 歷史:中華醫藥學歷史悠久
- 道德短語:醫必知“道”
- 相關網站名:中醫學習站點
道德短語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道(佛性、天理)是非常廣泛的,它比擬於天地,匹配於四海,如果你不知道“道”的真諦所在,那么你在授道(比如傳授醫道)時,就會把本來很清晰明白的道理講得糊裡糊塗。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用一種藥來遍治眾生之病的是“道”(佛性、天理),能夠在眾藥之中選擇藥物對一種病進行治療的是“醫”(生)。
佛法認為,佛性之理(道、規律)貫穿於整個宇宙之中。人之所以會得病,主要是人們違背了自然規律、身心規律等客觀法則的結果。世界衛生組織(WHO)1990年在對“健康”下的定義中說:“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因此,疾病並非僅僅是軀體的疾病,還應包括心理的疾病、適應能力的疾病和道德的疾病。佛法中認為治療這些病的總體方法是醫學(醫道)和以佛性(道)為線索的佛法(法藥),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治療疾病的統一一味藥就是“道”。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醫生的天職,是幫助延續人們的生命健康的。這種道所體現出來的德和天地長養萬物的大公無私之德相一致,它是佛性隨緣而生利他妙用的生生之德。作為醫生,一刻也不應缺少這種德。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學問不貫通古今,見識不通達貫穿天地人間的大道(佛性),才華不脫俗出眾,心靈不親近於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這樣的話,寧可種田織布維持生計,也斷不可將醫生作為職業去貽誤生命。醫生是一種光明神聖的事業,並非讀書未成、生活未有著落而解決就業擇業問題的一種渠道。它需要天資聰穎,並刻苦學習,通達貫穿天地人間的大道(佛性)之理,認真鑽研古今之書,而後才可談得上行醫。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作為醫生,應當首先做到虛懷若谷,因為人的真心佛性就象空洞一樣,本來無有一物,即所謂“人之初,性本無”。如果只是固執地執著於自己的見解(“我見”),而不謙虛,那么就會使自己和事物對立起來。“我見”堅固,勢必就會輕視別人而產生傲慢之心,執著於“我是人非”,從而與外界對立起來。真心佛性就會被這些執著煩惱的擾動所蒙蔽。這樣的醫生,即便每天在形式上親近別人,他最終也難以受益,直到年老還固執己見而不求進步,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