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贈田舍人》是宋朝詩人王禹偁的作品之一。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家世務農,出身清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酬贈田舍人
- 朝代:宋朝
- 作者:王禹偁
- 題材:詩詞
作者簡介,詩詞正文,酬贈田舍人注釋,
作者簡介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家世務農,出身清寒。九歲能文。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端拱初,召試,擢右拾遺。二年,拜左司諫,知制誥。在朝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其詩文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詩詞正文
君不見天上星辰拱環極,忽然隕地變成石。
又不見雲中鷹隼橫高秋,有時搨翼化作鳩。
人生進退甚類此,左遷右轉誰自由。
憶昔逢君在鄒魯,翰林丈人東道主。
一言得意便定交,數日論文暗相許。
邇來倏忽十餘年,共上赤霄連步武。
禁中更直承明廬,深喜蒹葭依玉樹。
兩制惟君最青慎,筆力辭鋒有餘刃。
方期夜直金鑾坡,誰知共理淮陽郡。
官銜新換版曹郎,腰佩初懸列侯印。
西垣三字班列閒,南面百城資望峻。
且應盡意頒詔條,豈復回頭顧文陣。
下車果有謳謠生,賣刀買犢民歸耕。
黃髮老農鼓腹唱,雪花雙鹿挾輈行。
棠陰露濃滴朱紱,麥秋風冷吹紅旌。
行春多暇吟情發,閒作長歌寄同列。
歌中首寫明君語,指點神仙為舊侶。
嚴徐雖合在蓬瀛,邵杜已聞為父母。
重來便恐調金鉉,無復區區當文翰。
直如經歲未徵黃,道在何勞重嗟嘆。
入則步蒼苔,詠紅藥,
了事舍人孫處約。出則張皂蓋,
擁朱輪,賢明太守召信臣。
請君屈指數交友,似此宦名能幾人。
逢時誰不欲行道,遇主我亦思庇民。
功名富貴皆待命,出處語默聊衛身。
一車甘雨方建隼,萬國淳風莫泣麟。
他時宣室召賈誼,賢人事業當並伸。
檐間忍見烏兔走,監里星星將白首。
休躭鈴合家藏書,且酌郡齋官給酒。
嬰兒稚女滿眼前,莫負時光笑開口。
酬贈田舍人注釋
【出處語默】和隱退,發言和沉默。語本《易·繫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漢王符《潛夫論·實貢》:“一能之士,各貢所長,出處語默,勿彊相兼。”唐牛僧孺《養生論》:“可而仕,否而退,是養生於出處語默之間者也。”清王夫之《張子正蒙注·有德》:“君子之道,出處語默之不齊,命官取友之無黨,高明沉潛之相濟,中道之矩,神化之所以行也。”參見“出處”。典
【功名富貴】指升官發財。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清方文《送陳旻昭御史征廣西》詩:“功名富貴非所好,平生學力在聞道。”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在臣下看來,朝廷對於士大夫之家今後似乎應該設法羈縻籠絡……廣開功名富貴的途徑,要使得他們有出頭的一天。”
【南面百城】謂居王侯之高位而擁有廣大的土地。舊時用來形容統治者的尊榮富有。《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清李漁《閒情偶記·詞曲》:“填詞之樂,詳後《賓白》之第三幅,上天下地,作佛成仙,無一不隨意到;較之南面百城,洵有過焉者矣。”
【金鑾坡】易《南部新書》乙:“金鑾殿始於金鑾坡,至朱梁始改為金鑾殿焉。”《資治通鑑·唐順宗永貞元年》“蒼猝召翰林學士鄭絪、衛次公等至金鑾殿”胡三省注引宋程大昌《雍錄》曰:“金鑾坡者,龍首山之支隴,隱起平地而坡陁靡迤者也。其上有殿,名曰金鑾殿。殿旁有坡,名曰金鑾坡。”
【承明廬】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稱承明廬。又三國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門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稱承明廬。《漢書·嚴助傳》:“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承明廬在石樑閣外,直宿所止曰盧。”《文選·應璩〈百一詩〉》:“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張銑註:“承明,謁天子待制處也。”後以入承明廬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唐李頎《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徒言青瑣闥,不愛承明廬。”清唐孫華《題顧退山太史扁舟圖》詩:“暫辭承明廬,歸侍扶風帳。”
【功名富貴】指升官發財。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清方文《送陳旻昭御史征廣西》詩:“功名富貴非所好,平生學力在聞道。”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在臣下看來,朝廷對於士大夫之家今後似乎應該設法羈縻籠絡……廣開功名富貴的途徑,要使得他們有出頭的一天。”
【南面百城】謂居王侯之高位而擁有廣大的土地。舊時用來形容統治者的尊榮富有。《魏書·逸士傳·李謐》:“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清李漁《閒情偶記·詞曲》:“填詞之樂,詳後《賓白》之第三幅,上天下地,作佛成仙,無一不隨意到;較之南面百城,洵有過焉者矣。”
【金鑾坡】易《南部新書》乙:“金鑾殿始於金鑾坡,至朱梁始改為金鑾殿焉。”《資治通鑑·唐順宗永貞元年》“蒼猝召翰林學士鄭絪、衛次公等至金鑾殿”胡三省注引宋程大昌《雍錄》曰:“金鑾坡者,龍首山之支隴,隱起平地而坡陁靡迤者也。其上有殿,名曰金鑾殿。殿旁有坡,名曰金鑾坡。”
【承明廬】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稱承明廬。又三國魏文帝以建始殿朝群臣,門曰承明,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稱承明廬。《漢書·嚴助傳》:“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承明廬在石樑閣外,直宿所止曰盧。”《文選·應璩〈百一詩〉》:“問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廬。”張銑註:“承明,謁天子待制處也。”後以入承明廬為入朝或在朝為官的典故。唐李頎《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徒言青瑣闥,不愛承明廬。”清唐孫華《題顧退山太史扁舟圖》詩:“暫辭承明廬,歸侍扶風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