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端校書見贈》是唐代詩人司空曙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借初夏之景逗出春歸人未歸之意,本屬尋常;然詩著“忽憶”二字,托出詩人驀然驚覺之狀,頗能傳神。頷聯承“忽憶”而來,上句言對鏡自照,黟然黑者已變為星星華發,始驚韶年流逝。下句謂棲芳草、臥白雲之志迄今未遂。頸聯憶及近年作為:時與酒客結伴遊春,少和林僧夜坐談禪,遂使歸隱之念日淡。這既是反挑首聯之“獨未歸”,也轉入酬答正意。尾聯規勸李端勿眷戀仕途富貴而忘卻隱逸山林。全詩筆調輕鬆,用詞平淡自然,寫自已淹留京都的苦悶和懷才不遇的悲哀,抒發了不能歸隱雲山流露了極其無奈之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酬李端校書見贈
綠槐垂穗乳烏飛,忽憶山中獨未歸。
青鏡流年看發變,白雲芳草與心違。
乍逢酒客春遊慣,久別林僧夜坐稀。
昨日聞君到城闕,莫將簪弁勝荷衣。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綠槐垂穗:言槐樹已垂花穗。乳烏飛:言烏生之子已能飛。二者表明已是初夏季節。
③忽憶:忽然想起。
④青鏡:青銅製成的鏡子。流年:光陰,年華。
⑥酒客:嗜酒之客。
⑦林僧:山林古寺之僧。
⑧城闕:都城。
⑨簪弁;簪,冠簪;弁,禮帽。古代仕宦所服,借指入仕途為官。荷衣: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後世以荷衣指隱者之服,也指代隱者。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槐樹垂花穗喲雛鴉已能飛,忽想起山中生活卻不能歸。
光陰易逝青銅鏡里發變白,不能伴白雲芳草與身心違。
在朝偶逢酒客習慣去春遊,久別山林寺僧夜與坐談稀。
昨日聽說你從林泉到城市,莫要以為官弁勝過那荷衣。
創作背景
李端於大曆五年(770年)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 此詩稱李端為“校書”,當作於大曆五年(770年)以後,司空曙在長安為官之時。大曆十一年(776年)司空曙貶為長林丞之前,李端曾贈其《憶故山贈司空曙》一詩,勸司空曙暫居下僚以待時機,切莫辭官歸隱,該詩便是作者的酬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規勸友人隱居不要誤入仕途的詩。此詩筆調輕鬆,意味醇厚,無哀傷之感,合乎中國古代美學“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之規範,是一首溫潤中和的酬贈之詩。“溫潤”,即溫和柔潤,是言此詩沖淡平和,達到了“中和之美”的境界。
首聯上句“槐垂穗”“乳烏飛”,是用自然之現象,點明初夏的時令。下句“忽憶”,言自己曾隱居山中,“獨未歸”之“獨”,是言心有憶卻未能歸,見李端之贈,能不興“歸去來”之嘆。此“獨”字,亦隱含為官之孤寂、苦悶、無聊也。次聯言流年似水,鬢髮已斑,違背心意,竟未能與“芳草”為鄰,“白雲”為伴。此聯言白雲映綠草,青鏡映白髮,著色清麗,對比入妙,給人以溫潤之感。頸聯“乍逢”句,言在朝為官,苦悶無聊,趁閒暇與“酒客”同游,已成習慣;“久別”句,言久離林巒,很少與林僧相會,夜晚對坐清談也稀了。此亦言厭倦仕途,嚮往林泉,語優柔而從容也。唐汝詢《刪定唐詩解》言此二句“雖多酒客之游,已少林僧之語”。是謂上句寫在朝之事,與下句寫山中之事相對。尾聯點明主旨,以“溫潤”之筆觸勸誠友人。上句一個“聞”字,疑李端有入世求官之意,故下句提出自己的見解:“簪弁”不比“荷衣”美好。此乃勸勉友人隱居林泉之意,亦自吐心曲之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