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軍

配軍

配軍,漢語辭彙,拼音pèi jūn,釋義:因流刑發配戍邊的軍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配軍
  • 拼音:pèi  jūn
  • 釋義:因流刑發配戍邊的軍卒
  • 注音:ㄆㄟˋ ㄐㄩㄣ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配軍簡介,

基本解釋

[exile;banished person]古時因處流刑發配到邊遠去充軍的罪犯
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禮管待配軍。——《水滸傳》

引證解釋

流刑發配戍邊的軍卒。
洪邁 《夷堅支志癸·東流道人》:少年中兩人最不堪,且又恃眾,交口肆罵,至云:“定是箇配軍賊。”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高太尉喝道:“你這賊配軍,且看眾將之面,饒恕你今日之犯。”
明施耐庵 《水滸傳》第十二回:周謹怒道:“這個賊配軍敢來與我交槍!”
明施耐庵 《水滸傳》第十七回:這賊配軍!你是犯罪的囚徒,我一力抬舉你成人,怎敢做這等不仁忘恩的事!我若拿住他時,碎屍萬段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他分明寫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眼見得只是個配軍,牢城營犯罪的囚徒。
郭小川《西出陽關》詩:唐詩人、清配軍……他們豈肯與天涯地角共一心!

配軍簡介

北宋時,觸犯了法律的罪犯被發配各地軍營服役,為方便辨認和防止罪犯逃跑,所以均在他們額頭烙上印記,這些犯人便被稱為“配軍”。就像《水滸傳》里的宋江、武松等人,臉上刺了字,送到地方軍營做苦工,人家罵他“賊配軍”。由此看來,刺配在北宋既是一種刑事處罰,也是一種徵兵渠道,可見當時軍人的地位之低。北宋滅亡後,北方的禁軍、廂軍幾乎全都潰散,南方的禁軍和廂軍雖然大體保留,但因戰鬥力薄弱,也不堪重用,大部分都成為役兵,只有極少數被撥入南宋的正規部隊“大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