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配方飲食用於經腸道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提供熱量和補充蛋白質消耗。患者的消化、吸收必為未嚴重受損,但因有嘔吐、機械阻塞、吸收不良等使營養不足,而營養狀況又往往對抗病能力有很大影響。配方飲食可經口服、鼻飼或胃造口滴入給予。較全胃腸外營養為優的是可以避免靜脈插管引起的膿毒症,操作簡單,費用低廉。配方飲食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或水解蛋白、電解質和維生素。不同配方飲食的成分和營養價值有很大差別,有的為完全營養,有的則用於補充特定的營養缺乏。碳水化合物為配方飲食中熱量的主要來源,常用葡萄糖或果糖。脂肪產熱效能高於碳水化合物,且不像葡萄糖會引起腸道高滲,它在配方飲食中的量與患者吸收脂肪的能力有關,吸收不良者應採用低脂飲食。蛋白質系由肉、蛋或牛乳提供,亦可能由各種水解蛋白提供。配方飲食中的含氮量對患者是重要的,嚴重腎衰患者應該用低蛋白質飲食,而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必需給予充分的蛋白質以免營養不良,創傷和膿毒症患者則對蛋白質的需要有較大增加。成人一般為每日167.4~209.2kJ(40~50kcal/kg)。
配方飲食套用
適應證
1、重度營養不足
表現為體重明顯降低,比上個月的體重減輕10%以上。血清白蛋白低於30g/L,骨骼肌消耗明顯,有時伴有低蛋白血症引起的外周性水腫。
2、中度營養不足
在2~4周內,從飲食攝人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明顯減少,並伴有體重降低。
3、輕度營養不足
多為重症疾患,包括許多重症監護的患者,如神經性厭食、燒傷、腦血管疾病、肝功能衰竭、炎性腸病、愛滋病、手術前後、短腸綜合徵、創傷、腎功能衰竭、腫瘤等。起初檢查時營養狀況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如不用飲食營養支持,其病理過程發展會引起蛋白質和熱能營養不足。
禁忌證
供給途徑
大多數患者需要四周或四周以內的營養治療,這些患者最好的腸內給予途徑是通過一根小口徑鼻胃管輸入。這種導管能避免因大口徑的鼻胃管所產生的併發症,包括鼻炎、咽炎、食管炎、食管糜爛和狹窄、上消化道出血等。使用小口徑導管後,這類併發症已很少見。這種小口徑帶金屬導針的導管應該由經過專門訓練的醫護人員操作,經鼻腔插入。當導管仍在患者體內時,不要用金屬導針使導管移動定位;以防止可能發生導針刺傷食管或其他器官,而平時很少有這種併發症。
導管插錯位置是最常見的併發症,約占2.4%,通常是插入支氣管和氣管。如果未發現導管已插入支氣管,可能會因營養液輸入發生致命性危險。此併發症最常見於吞咽改變和咽反射減弱的患者。可採取抽胃內容物和上腹部聽診的辦法,以確定導管位置是否正確。並非任何時侯都能經導管抽出胃內容物,如果抽胃內容物和上腹部聽診均不成功,則需要用X線確定導管的位置。凡是有意識改變、咳嗽、咽反射改變或輔助呼吸的患者,都應把X線定位作為常規。意外地拔除導管是中斷腸內營養治療的常見原因,因尚無固定這種小口徑導管定位的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故定期觀察患者的情況是將意外拔管減少到最低限度的最好辦法。
有些患者採用鼻胃管給予營養並不恰當,因可使返流或營養液吸人肺的危險性增加;如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需要輔助呼吸的患者、神經性吞咽失調,以及神經外科的患者。為了降低危險,這些患者及胃張力缺乏或是輕癱的患者,都套用鼻—十二指腸,或是鼻—空腸的途徑給予管餵飲食。有些患者也可做咽造口術,此法可用於長期營養治療的患者。對不能治癒的口咽部疾患的患者,可經腹手術作胃造瘺後給予管飼營養治療。如腸內營養治療超過四周以上者,應考慮用此法。也有將導管在手術過程中直接插入空腸,或空腸導管穿刺,可降低併發症,並可避免腸外營養治療及其護理的風險。這種方法適用於手術期間營養不良、上腹部胃腸大手術以後、術後需要
放療或
化療、嚴重創傷或剖腹手術的患者。
配製
最初的腸內營養液是在營養科或病員食堂配製,並裝在250 ml或500ml的容器中。這樣難以保證營養液無菌,如繼發細菌生長,有可能發生腹瀉。採用1000ml或1500ml裝的商品化腸內用的營養飲食,可減少操作,防止污染。每24小時更換一次給液裝置,雖然裝營養液的容器污染可能性較小,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可能性肯定會增加。
用法
腸內營養液推注給予是沿用多年的方法,通常在15~60分鐘內,經鼻胃管將200~400ml的營養液輸注到胃內。這種推注的方式較為接近正常進食的狀態,但遠不是腸內營養的理想技術,且有較多的副作用,如腹脹和腹瀉等;並需要有較長的護理時間,並且常被意外地遺漏。因此,連續輸入是首選的方法,既可以通過重力輸給營養液,也可以經
蠕動泵輸注。最適當的技術是夜間連續輸入12~16小時,白天不用。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患者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注意事項
1、逐漸加量
為了減少胃腸的副作用,給予營養液時,應該從小劑量和低濃度開始,然後逐漸增加到全量和高濃度。但現在已證明這種概念不正確。臨床對照試驗的結果表明,如果在開始的時候限制飲食的攝入,其唯一的結果是使負氮平衡時間延長。用全量和高濃度腸內營養液時,在腸功能正常和腸管炎症病變的患者中,胃腸副作用的發病率無顯著變化。關鍵是掌握合適的濃度和劑量。
2、注意體位
建立胃腸通道,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製劑後,即可開始腸內營養。對不能移動,臥床或有意識改變的患者,可將患者頭端床面抬高20~30度,以減少返流及吸人的可能。對於多數無其他代謝或液體平衡障礙的成年患者,從第一天起就可按2 000~2 500 ml之間的量供給飲食。只有不到10%的患者在開始時必須減少供給的速率。
3、加強觀察
在重症監護病房中,約60%的患者可耐受腸內營養。有嚴重腹部感染或複雜的胃腸手術患者用腸內營養較難。若患者需要營養支持,多以先用腸外營養為宜。輔助呼吸患者腸鳴音常常消失,這本身不是腸內營養的禁忌證。對於至少72小時內不能進食的患者,即為腸內營養的指征。在腸內營養支持的第一個24小時內,應該每2~3小時抽吸一次鼻胃管,若抽出的液體超過100ml,應暫時減少或停止輸入。24小時以後,如每次幾乎沒有內容物被吸出,則可停止胃內容物抽吸,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幾種基本的配方飲食
配方飲食,對於危重癌症患者而言,可通過增加或控制某種營養素來達到治療目的,使患者能夠補償消耗,恢復體力,降低分解,促進合成,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促進手術創口或病灶癒合,使機體能早日康復或症狀有所緩解。
混合奶
混合奶適用於不能自行口服者及昏迷患者;術前或術後營養不良、食慾缺乏者,有一定消化吸收功能者;以及腦出血、偏癱、重症肌無力等患者。
混合奶分以下兩種。①普通混合奶:蛋白質為60克,熱量為6.27兆焦(1500千卡)。②高能高蛋白質混合奶:蛋白質為80克,熱量為8.36兆焦(2000千卡)。
可食用食物有牛奶、米湯、豆漿、米粉、麵粉、代乳粉、豆粉、雞蛋(粉)、蔗糖、植物油、朱古力、可可粉、麥芽糖、葡萄糖、菜汁、肉湯、番茄汁、果汁等。隨著進食能力的增強,可添加濃縮食品,如酪蛋白粉、蛋粉、魚粉、肉粉、雞粉等;高熱量高蛋白質混合奶需結合病情而定。
在膳食中應適當調配動植物蛋白質,注意防止雞蛋、牛奶食用過多。植物油每天適宜食用量為10~20克,以預防必需脂肪酸缺乏。碳水化合物應儘量補充多糖類,如麵粉、米粉、濃米湯等,蔗糖每天不宜超過150克。如不需要限制水分,宜適當稀釋以利吸收,較適宜的濃度為4.18千焦(1千卡)/毫升,即每毫升1千卡。
維生素、礦物質應供給充足,加菜汁、肉湯、番茄汁、鮮果汁,以補充鉀和維生素C等。食鹽攝入量應視病情而定,每天控制在2~10克。如有腦水腫、腹水等水鈉瀦留,應限水限鈉。其他如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鉀、鈉、鎂、鈣、鐵、鋅、磷、硒等元素,均應根據病情而定。
注意要點:①長期食用混合奶者,應定期檢查血脂、血糖等;②長期胃飼單一混合奶者,易致胃黏膜瀰漫性出血,宜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K、維生素C,控制營養液pH值在6.0以上;③混合奶溫度宜控制在37~40攝氏度,給速宜緩,每次300~400毫升,每天6~8餐;④按病情調整每天飲食;⑤膳食應選擇營養素齊全,容易消化吸收,殘渣少,低脂肪,含乳糖量少的食物;避免選用高滲、食物組成波動大(濃度、劑量宜逐漸增加)的;餐、櫥器具注意清潔衛生和定期消毒;⑥脫脂牛奶的滴速宜在每分鐘70滴,果汁的滴速宜在每分鐘90滴,米湯的滴速宜在每分鐘100滴;溫度宜在40~42攝氏度。
配製方法:稱量後攪拌均勻,加水至需要量,邊煮邊攪,煮沸後3~5分鐘,裝入消毒瓶中,應填寫病區床號、姓名。酸性果汁不宜與奶類同煮,防止凝塊。少量鹽無影響,可將部分食鹽與菜汁、肉湯同煮。兩餐之間可加柑橘等果汁、番茄汁等。
勻漿飲食
勻漿飲食是用天然食物根據病情配成糊狀、濃流體或粉劑的平衡飲食,由大分子營養素組成。可經鼻飼、胃或空腸管滴入,或以灌注方式給予的經腸營養劑。除與管飼混合奶相同的適應證外,梵谷齡無牙齒者,對肉類食物不能咀嚼者,消化能力差的癌症患者亦可套用。
勻漿飲食為經腸全營養飲食。加水後為流體營養液。常用蛋白質來源於酪蛋白、大豆分離蛋白、清蛋白等整蛋白。碳水化合物常用蔗糖、玉米糖漿、變性澱粉、麥芽糊精、葡萄糖、糖漿等,但不含乳糖。脂肪用玉米油、中鏈三醯甘油(甘油三酯)或其他食用植物油等。維生素、礦物質等均應按國家《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RDA)添加。口味較好,滲透壓為410~510毫摩爾/升。
勻漿飲食按病情制定配方,如2.09兆焦(500千卡)、4.18兆焦(1000千卡),6.27兆焦(1500千卡)、8.36兆焦(2000千卡)和10.45兆焦(2500千卡);蛋白質占總熱量15%~20%,脂肪占總熱量25%~30%,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55%~65%。亦可按疾病治療飲食原則調配。
應選用如米飯、粥、麵條、饅頭、雞蛋、魚、蝦、雞肉、瘦肉、豬肝、青菜、白菜、花菜、白蘿蔔、胡蘿b、香菇、蘆筍、番茄以及適量牛奶、豆漿、豆腐、豆腐乾和蔗糖等具有輔助抗癌作用的食物。
烹飪與服法:將去皮、骨或刺的食物洗淨、切塊等粗加工後,稱量,煮(燉)爛,加水至需要量,再加食鹽、植物油或乳化脂肪,搗碎成無顆粒的勻漿,煮沸3~5分鐘後,裝入消毒瓶中。可口服,也可灌注,或用輸液泵注入;還可用注射器每次灌注(餵)300~400毫升,每天6~7餐。根據病情從少量開始,以後逐漸遞增。能口服者,也可用湯匙餵食。若為罐裝或自製的粉狀非要素飲食,可用新沸鮮湯沖服或管飼餵服。
注意事項:①若用高速食品搗碎機時,每轉動兩三分鐘後應停止片刻,以免連續轉動將搗碎機損壞;②所有配料均應煮熟透後搗為泥,不必過篩,但應除去不能搗碎的硬物及顆粒狀食品;③勻漿飲食應保持新鮮、清潔、衛生,最好每餐烹飪好後即灌注(餵);超過6小時必須用高溫蒸汽消毒,或置鍋內蒸20~30分鐘,或重新煮沸消毒。
要素飲食
要素飲食是由分子水平的營養素組成,不需要消化,即可直接吸收的平衡飲食。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足,比例合理,能夠滿足機體對營養的需要。可分為營養支持和特殊治療兩類。
營養支持用要素飲食,多為低脂型,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80%~90%,脂肪占總熱量的0.9%~2.0%,僅能滿足必需胺基酸的需要;標準型蛋白質占8%,高氮型蛋白質占17%。高脂肪型要素飲食脂肪含量為9%~31%,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61%~74%,蛋白質占總熱量的8%~17%。
特殊治療用要素飲食,依病種和病情而定。如肝功能衰竭用的要素飲食,其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70%,脂肪占總熱量的20%,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腎衰用的要素飲食,其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75%,脂肪占總熱量的21%,蛋白質占總熱量的4%;創傷或大手術用要素飲食,其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68%,脂肪占總熱量的10%,蛋白質占總熱量的22%。
調配要素飲食由胺基酸、脂肪酸、單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組成。胺基酸來源有結晶胺基酸和蛋白水解物(如大豆蛋白、魚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纖維蛋白、豬血水解蛋白等);水解蛋白60%以上為胺基酸,余為短肽。碳水化合物有單糖、多糖和雙糖;用一種或多種糖混合使用,常用的有葡萄糖、麥芽糊精、低聚糖、玉米低聚糖、蔗糖、多糖、糊精等。脂肪有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如玉米油、葵花子油、紅花油、輕度氫化或乳化豆油,也有用中鏈三醯甘油(甘油三酯,MCT)。還需要添加適量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成分。一般患者有65~100厘米長的小腸,即可供給要素飲食。與非要素飲食相比,要素飲食口感較差,滲透壓較高。
特殊治療用要素飲食簡介如下:
肝功能衰竭用要素飲食:氮源為L一結晶胺基酸,其特點為
支鏈胺基酸(BCAA)占胺基酸總量的35.7%,而芳香族胺基酸與蛋氨酸僅為3.3%。
碳水化合物常用麥芽糖、蔗糖等。脂肪常用大豆油、磷脂等。其他還有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腎功能衰竭用要素飲食:氮源為8種
必需胺基酸加組氨酸。每4.18兆焦(1000千卡)要素飲食中含9.9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用蔗糖、麥芽糖(糊精)等。脂肪用大豆油、磷脂等。
創傷或大手術用要素飲食:蛋白質及支鏈胺基酸含量均較高,分別占總熱量的22%和23.3%。當攝入12.5兆焦(3000千卡)要素飲食,即可達到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要求,其中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鈣、磷、銅及鋅含量更豐富。
組件飲食
組件飲食指僅含有一種或兩種營養素為主的配方膳食。組件飲食常用於增加某種營養素。組件飲食分以下3種。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組件飲食:為不平衡飲食,均不含或含極少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蛋白質組件飲食常用牛奶、酪蛋白、乳白蛋白、清白蛋白,也可用水解蛋白(如大豆水解蛋白)或胺基酸混合物。
碳水化合物組件飲食:常用葡萄糖、麥芽糊精、葡萄糖多糖體、液體玉米糖漿、玉米固體糖漿、低聚糖等。
脂肪組件飲食:常用長鏈多
不飽和脂肪酸,如葵花子油、大豆卵磷脂、玉米油等;中鏈三醯甘油(甘油三酯)及可可油等。
以上營養支持用要素飲食及特殊治療用要素飲食可口服、鼻飼、胃或空腸造瘺置管滴人。鼻飼成人用8號矽膠管,兒童可用5號矽膠管。非要素飲食較黏稠,管徑宜稍粗。應在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營養師指導下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