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配位化學是在無機化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立的前沿學科。它不僅與化學中各個分支學科密切相關,也和生物、材料、
物理、信息和能源等學科互相滲透。
全書共六章。第1章簡述配位化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和超分子化學的關聯,第2、3章分別研究配位化合物結構與成鍵的量子化學原理以及其結構和譜學研究方法。第4-6章用現代化學觀點分別討論配位化合物的結構特點和成鍵規律、物理化學性質、反應活性與結構的關係。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學院系高年級學生及研究生的教材及參考書,也可供與配位化學相關專業的師生和科技工作者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成鍵理論的發展簡史?
1.2 配位化學的研究內容
1.2.1 新型配位化合物的合成
1.2.2 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平衡和反應性能
1.2.3 生物無機化學
1.2.4 功能配位化合物及其材料的研究
1.2.5 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成鍵
1.3 小結和進展——配位化學和超分子化學
1.3.2 配位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的關聯
參考文獻
第2章 配位化合物的電子結構理論
2.1 引言
2.2 原子結構概述
2.2.1 氫原子的解
2.2.2 多電子原子
2.2.3 原子光譜項及其能量
2.3 群論基礎知識
2.3.1 群操作和點群
2.3.2 群表示和特徵標
2.3.3 旋轉群和基函式
2.3.4 投影算符
2.4 配位場理論
2.4.1 配位場勢能的形式
2.4.2 d1組態的能級分裂
2.4.3 弱場方案
2.4.4 強場方案
2.4.5 低對稱性配位場
2.4.6 自旋-軌道偶合和雙值群
2.4.7 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軌道理論
2.5.1 Hartree-Fock-Roothaan方程
2.5.2 全略微分重疊法
2.5.3 推廣的Hückel法
2.5.4 分子軌道係數和布居數分析
2.5.5 多重散射Xα方法
2.6 角重疊模型
2.6.1 原子軌道間的重疊積分
2.6.2 角重疊模型的基本原理
2.6.3 能級圖的推導
2.6.4 配位化合物結構的闡明
2.7 價鍵理論
2.7.1 電子配對理論
2.7.2 過渡金屬配位化合物的價鍵理論
2.7.3 雜化軌道方案
2.7.4 雜化和定域軌道
2.8 低維晶體的能帶理論
2.8.1 Bloch理論
2.8.2 一維晶體的Hückel解
2.8.3 一維晶體的能帶結構
2.8.4 Peierls效應
2.9 小結和進展——密度泛函理論
2.9.1 分子的電子結構計算進展
2.9.3 不同計算方法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3章 配位化合物結構研究的譜學方法
3.1 電子光譜
3.1.1 時間相關微擾和躍遷的一般理論
3.1.2 譜線強度和選擇規則
3.1.3 配位化合物的電子吸收光譜
3.1.4 光譜參數和成鍵性質
3.1.5 配位化合物的發射光譜
3.2 圓二色譜
3.2.1 一般概念
3.2.2 光和光學活性分子的相互作用
3.2.3 量子力學理論
3.2.4 配位化合物的光學活性測定
3.2.5 配位化合物的絕對構型
3.2.6 旋光色散和Pfeiffer效應
3.2.7 磁圓二色譜
3.3.1 化學位移及其經驗規律
3.3.2 光電子能譜的理論分析
3.3.3 光電子能譜的精細分裂
3.3.4 在結構分析中的一些套用
3.4.1 簡正坐標和簡正振動
3.4.2 簡正振動的數目
3.4.3 基頻振動躍遷的選擇規則
3.4.4 簡正坐標分析實例
3.4.5 成鍵性質的研究
3.4.6 配位化合物結構的闡明
3.5.1 核磁共振參數的分子軌道理論
3.5.2 核磁共振參數的理論計算
3.5.3 反磁性配位化合物的核磁共振
3.5.4 順磁性配位化合物的化學位移本性
3.5.5 順磁性配位化合物的核磁共振
3.6.1 順磁分子中的相互作用
3.6.2 自旋Hamilton參數的計算
3.6.3 配位化合物的ESR譜特徵
3.6.4 不同狀態的ESR譜
3.6.5 ESR分析示例
3.7 M?ssbauer譜
3.7.1 M?ssbauer效應
3.7.2 超精細作用
3.7.3 化學位移和成鍵
3.7.4 分子對稱性和結構研究
3.8 小結和進展——和時間分辨相關的譜學研究
3.8.1 物理測量方法的時間標度
3.8.2 時間分辨紅外光譜
3.8.3 電濺射質譜
3.8.4 激發態分子內質子轉移(ESIPT)三重態研究
參考文獻
第4章 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成鍵
4.1 簡單配位化合物的幾何構型
4.1.1 價電子對互斥理論
4.1.2 價電子對互斥理論的進一步討論
4.1.3 配位化合物的異構體
4.1.4 構象分析
4.2 有機金屬化合物
4.2.1 有效原子序數規則
4.2.2 羰基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成鍵
4.2.3 環茂二烯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成鍵
4.2.4 立體化學非剛性
4.3 大環配位化合物
4.3.1 大環配位體
4.3.2 卟啉類配位化合物
4.3.3 大環配位化合物的分子加合物
4.3.4 大環醚配位化合物
4.4 生物分子配位化合物
4.4.1 生物分子配位體
4.4.2 金屬離子和蛋白質間的作用
4.4.3 銅蛋白的結構特性
4.4.4 生物分子中的電子轉移
4.4.5 稀土離子探針
4.4.6 二維NMR及其在生物分子結構研究中的套用
4.5 多核配位化合物
4.5.1 多核配位體及其配位化合物
4.5.2 雙核配位化合物中的磁交換作用
4.5.3 磁交換偶合的順磁共振研究
4.5.4 混合價配位化合物和Robin-Day模型
4.6 簇狀化合物
4.6.1 典型的簇合物結構
4.6.2 金屬-金屬成鍵的判據
4.6.3 溶液中簇合物的結構
4.6.4 多面體骨架電子對理論
4.6.5 簇合物的結構規則
4.7 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橋樑——等瓣相似理論
4.7.1 分子片的分子軌道理論
4.7.2 等瓣相似理論
4.7.3 等瓣相似概念的推廣
4.7.4 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連線
4.8 小結和進展——配位化合物中的組裝和晶體設計
4.8.1 模板的自組裝方法
4.8.2 配位化合物的晶體設計
4.8.3 DNA和基因中的分子組裝
參考文獻
第5章 配位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
5.1 溶液熱力學和平衡
5.1.1 配位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穩定性
5.1.2 配位化合物生成的基本過程
5.1.3 配位熱力學函式的意義
5.1.4 形成內界和外界配位化合物的熱力學判據
5.1.5 熱力學配位場穩定性
5.1.6 影響配位化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5.1.7 配價鍵的給予-接受作用及其強度
5.2 溶液電化學性質
5.2.1 電位-pH圖及其套用
5.2.2 配位化合物的氧化還原穩定性
5.2.3 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5.2.4 配位化合物的溶液電化學
5.2.5 化學修飾電極
5.3 磁化學性質
5.3.1 基本概念
5.3.2 磁性的半經典理論
5.3.3 磁性的量子理論
5.3.4 過渡金屬離子的磁化率
5.3.5 自旋交叉配位化合物
5.3.6 自旋交叉體系的物理化學性質
5.4 光化學性質
5.4.1 光化學原理
5.4.2 光化學反應機理
5.4.3 光取代反應
5.4.4 電荷轉移和光氧化還原反應
5.4.5 光解反應
5.5 配位化合物的光電功能
5.5.1 固體配位化合物的導電特性
5.5.2 固體配位化合物的光物理效應
5.5.3 分子電子器件
5.6 小結和進展——功能配位化合物的分子工程和分子器件
5.6.1 分子鐵電體
5.6.2 納米單分子磁體
5.6.3 分子和超分子器件
參考文獻
第6章 配位化合物的反應動力學和機理
6.1 概述
6.1.2 反應勢能面
6.2 Jahn-Teller效應
6.2.1 基本原理
6.2.2 一級Jahn-Teller效應的套用
6.2.3 二級Jahn-Teller效應的套用
6.3 反應中的對稱性規則
6.3.1 絕熱相關規則
6.3.2 電環合反應
6.3.3 環加成反應
6.3.4 σ鍵遷移反應
6.4 配位化合物的取代反應
6.4.1 八面體配位化合物的取代機理
6.4.2 中心原子的電子結構影響
6.4.3 平面配位化合物的取代反應
6.4.4 反位效應理論
6.5 配位化合物的氧化還原反應
6.5.1 電子轉移的外界機理
6.5.2 電子轉移的內界機理
6.5.3 電子轉移的分子軌道理論
6.5.4 外界反應機理的推廣
6.6 均相配位催化
6.6.1 配位催化中的基本反應
6.6.2 配位體效應和配位體的反應性
6.6.3 配位催化中的相互作用
6.6.4 軌道相互作用和催化活性
6.6.5 簇合物的催化作用
6.7 小結和進展——固-液界面的光催化反應和太陽能源
6.7.1 激發態的光電化學
6.7.2 光能儲存的光反應
6.7.3 光電轉換的光反應——光敏納米太陽能電池
參考文獻
附錄Ⅰ 一些常見配位體的縮寫符號和化學式
附錄Ⅱ 重要點群的特徵標及Oh群分解表
附錄Ⅲ 八面體對稱場中d2~d8組態的能級圖
附錄Ⅳ 定態微擾理論
附錄Ⅴ 向量符號及其運算
內容索引
以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