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彼金罍》是2015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酌彼金罍
- 作者: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 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 頁數:148 頁
- 定價:120.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7911143
《酌彼金罍》是2015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
《酌彼金罍》是2015年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內容簡介 《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介紹皿方罍是湖南出土青銅器重器,在民國時期就蓋、身分離,蓋一直留在國內,而器身則輾轉流失海外,直至去年才在美國蘇富比拍賣公司現身。湖南省博物館與美國蘇富比拍賣公司溝通後...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罍的簡介 《詩經·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古文中與篚連用,...
金罍,漢語辭彙。拼音:jīn léi 釋義:1、殷周時代一種盛酒的青銅器皿,形狀像壺。引證解釋 1、飾金的大型酒器。《詩·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朱熹 集傳:“罍,酒器。刻為雲雷之象,以黃金飾之。”唐王季友《玉壺冰》:金罍何足貴,瑤席幾回升。正值求珪瓚,提攜共飲冰。2...
2016年6月28日,商皿方罍參加湖南博物館“青銅重器聚首瀟湘——湖南青銅器精品展”暨“皿方罍觀摩展”。2016年4月29日,商皿方罍參加由海南省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2018年2月12日,商皿方罍數字影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箭亭廣場《國家寶藏》特展亮相...
圓體,平沿,沿外起棱,斂口、束頸、廣肩、碩腹、矮圈足,頸中部收小呈內弧形,肩飾渦紋,兩耳及鼻作獸首形,耳銜圓環,口內鑄有銘文,已殘缺,字跡模糊不清。《詩經·國風·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儀禮·少牢饋食禮》謂:“司宮設罍水於洗東,有枓。”證明罍在商周時期有盛水盛酒兩種作用。
罍léi ⒈ 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製成。⒉ 盥洗用的器皿 。基本詞義 ◎ 罍 léi 〈名〉(1) 酒樽,也可用來盛水。同“櫑 ” [a wooden drinking vessel]我姑酌彼金罍。——《詩·周南·卷耳》皆有罍。——《周禮·春官·司尊彝》山罍,夏後氏之尊也。
《詩經·卷耳》中有“我姑酌彼金罍”句,說明罍是古代盛酒用的,金罍即青銅罍。又《禮儀·少牢饋食禮》載:“司空設罍水於東,有枓。”可見罍又有盛水的用途。酒,在人類文化歷史中源遠流長,傳說我們祖先發現五穀可食用時,就以其釀成酒醪飲用。據考古發現,早在夏朝以前,酒器業已廣泛存在。酒在古代不...
古代盛酒或盛水器。《詩經·卷耳》:“我姑酌彼金罍。”《儀禮·少牢饋食禮》:“司空設罍水於洗東,有枓。”說明罍具有盛酒、盛水的兩種用途。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通常在一側下部都有一個穿系用的鼻。罍主要流行於商和西周。方形罍一般為...
⑻金罍:古代酒器,形以尊,錯以金紋。《詩經·國風·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⑼“永夜”句:謝靈運詩:“行觴奏悲歌,永夜繼白日。”⑽吳歈:吳歌。《楚辭》:“吳歈蔡謳,奏大呂些。”王逸註:“歈、謳,皆歌也。”白話譯文 其一 游山誰可以同游?只有陵陽子明與浮丘公。重山...
⒄金罍:酒器。《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正義》:“《韓詩》:金罍,大夫器也。天子以玉,諸侯大夫皆以金,士以梓。《毛詩》:金罍,酒器也。諸臣之所酢,人君以黃金飾尊,大一碩,金飾龜目,蓋刻為雲雷之相。”作品鑑賞 此詩是寫給張叔明的酬答詩。《舊唐書·李白傳...
⑵罍(léi):古代器名,青銅製,也有陶製的,用來盛酒和水。《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⑶省、台:漢代尚書台在宮禁之中,其時稱禁中為省中,故稱台省。入省入台,即從政做官之意。⑷西江水:即陸羽家鄉的水。⑸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作品簡析 陸羽為棄嬰,由西塔寺(...
《卷耳》是圓光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專輯《唱詩經》中,於2024年1月22日發行。歌曲信息 卷耳 詞:詩經 曲:圓光 演唱:圓光 製作人:圓光 弦樂四重奏寫作:王曦 弦樂:亞洲首席愛樂樂團 吉他:東東 混音/母帶:圓光 歌曲歌詞 采采卷耳 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 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維以...
⑷永懷:即長想,長久思念。《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此節:此刻。⑸倚立:意謂今日重立檻前,時節已由春而秋。移時:歷時、經時,即時間流過,經歷一段時間。《後漢書·吳祐傳》:“祐越壇共小史雍丘、黃真歡語移時,與結友而別。”⑹北斗:即北斗星,因為它屹立天極,...
《沁園春·壽趙尚書》是宋代詩人方岳創作的一首詞。作品原文 蠢彼鼪鼯,嗟爾何為,敢瞰長淮。遣詩書元帥,又勞指畫,神仙壽日,不放襟懷。略已三年,可曾一笑,天豈慳吾老子哉。諸人者,且攜將雅頌,留待磨崖。我姑酌彼金罍。便小醉、寧辭鸚鵡杯。問今何時也,子其休矣,有如此酒,奚取吾儕。帝曰不然,...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陟彼高岡 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 維以不永傷 采采卷耳 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陟彼砠矣 我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 云何吁矣 云何吁矣 采采卷耳 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 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維以不永懷 采采卷耳 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 寘彼周行 陟彼...
《風入松·軟雕胡帶笑與郎炊》是湯顯祖所作的一首曲。作品原文 軟雕胡帶笑與郎炊。四娘:要你的酒吃小玉:情願。點銀瓶玉薤。葡萄卓女燒春在。願舉案齊眉看待。四娘:也要你唱小玉:使得。。唱關睢酌彼金罍。四娘:他還要三五頓夜飯吃。要囉噪你小玉:盡他吃。只要他有這福量。。餐秀色。任多才。作...
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獻既終,弗遐有喜。 五、徹饌,奏“鹹平之曲” 璧水淵淵,崇牙業業,既歆宣聖,亦儀十哲, 聲金振玉,告茲將徹, 假有成,羹牆靡愒。 六、送神,奏“鹹平之曲” 煌煌學宮,四方來宗,甄陶胄子,暨予微躬, 思皇多士,膚奏厥功,佐予永清,三王是隆。 乾隆年間,釋奠樂章第二次修訂。乾隆...
(7)方世舉云:“《詩·行葦》:‘洗爵尊斝。’《記·明堂位》:‘殷以斝,周以爵。’《禮》:‘玉斝不揮。’” 孫汝聽云:“《詩》:‘我姑酌彼金罍。’” 朱彝尊云:“是有意避排縟,雖未精腴,卻亦不粗硬。”(8)孫汝聽云:“屬,謂眾所屬目。” 文讜云:“《中山先生詩錄》云:‘...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涉彼崔崽,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涉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涉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注釋】卷耳:又名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呈棗核型,上有勾刺,名“蒼耳子”,可做藥用。嫩苗可食。頃筐:淺而易盈的竹筐。一說斜口筐。嗟:嘆詞...
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是也。七言者,“交交黃鳥止於桑”是也。九言者,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是也。蓋古詩率以四言為本。而漢氏方以五言七言為之也,其句亦出於周詩。五言者,李陵曰“攜手上河梁”是也。七言者,漢武曰“日月星辰和四時”是也。爾後盛於建安以降,江左君臣,得其浮艷,然詩之...
1.起於“詩”“騷”說。東晉虞摯《文章流別論》云:“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之屬是也。樂府亦用之。”[2]虞摯的這種宗經的說法歷來不乏唱和的,如劉勰、趙翼等。今人唐愛霞在研究六言詩時也提出了六言詩是對“詩”“騷”的繼承之觀點。《詩經》《楚辭》確實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爆炸性質的起點,所以...
有六言:如“我姑酌彼金罍 [léi]”、“嘉賓式燕以敖”是也。至“父曰嗟予子行役”、“以燕樂嘉賓之心”,則為七言。“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則為八言。短以取勁,長以取妍,疏密錯綜,最是文章妙境。△十三 二南,美文王之化也。然不著一脩齊治化字,沖澹愉夷,隨興而發,有知如歸人,無知如...
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予俯而嘆,仰而咍,且曰:駱,駱,爾勿嘶:素,素,爾勿啼。駱反廄,素反閨。吾疾雖作,年雖頹,幸未及項籍之將死。何必一日之內,棄騅兮而別虞兮。乃目素兮素兮,為我歌楊柳枝。我姑酌彼金罍,我與爾歸醉鄉去來。
《酒詩漫說》是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持之。內容簡介 在古往今來的各類飲品之中,酒是跟詩的聯繫最緊密的。從先秦詩人低沉的“我姑酌彼金罍”到漢代詩人高調的“斗酒相娛樂”,從唐詩中豪放的“與爾同銷萬古愁”到宋詞里婉約的“東籬把酒黃昏後”,酒不斷激發著詩人的靈感,催生出不勝...
3.罍 罍(上面三個田下面一個缶)(lei)是大型的盛酒器,又可盛水,在青銅禮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詩經.周南.卷耳》中即有"我姑酌彼金罍"之語,《周禮.春官》載:"凡祭祀…...用大罍。"函皇父簋銘亦云"兩罍兩壺",說明罍和壺是容量不同的一組容酒器。罍從商代晚期出現,流行於西周和春秋。罍有...
酌彼金罍酒,起為頤顏壽。堂前日日春風和,棘心之詩豈足多。作者簡介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為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