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般指本詞條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鄱陽湖保護區)位於江西省北部。是保護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白鶴等珍稀候鳥及其越冬地。保護區屬內陸型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時令湖和永久性淡水草本沼澤、泡沼。

保護區成立於1983年,原名為“江西省鄱陽湖候鳥保護區”,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更名為“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四季分明,景色怡人,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北部
  • 氣候: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224km2
  • 類型:濕地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白鶴等珍稀候鳥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地貌特徵,水文特徵,歷史沿革,資源狀況,動物資源,植物資源,機構設定,特色旅遊,觀鳥,吳城古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鄱陽湖的西北角,地跨新建永修星子3縣,管轄有沙湖、大汊湖、蚌湖、朱市湖、梅西湖、象湖、大湖池、常湖池、中湖池九個湖泊,總面積為224k㎡。地理坐標位於北緯28°22′至29°45′,東經115°47′至116°45′之間。。
鄱陽湖

氣候特徵

鄱陽湖保護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保護區年均氣溫為 17.1℃,7 月份氣溫最高,平均為 29.1℃,極端最高氣溫 40.2℃;1 月份氣溫最低, 平均4.5℃, 極端最低氣溫為-9.8℃。無霜期 270 天。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 1970h,以 8 月最多,2 月最少。湖面上年平均最高氣溫比陸地上低 0.3℃左右,而 1 月份平均氣溫比陸地上高 0.5℃左右,水溫一般高於氣溫,最大溫差可超過 4℃。年輻射總量為 45×106kJ/㎡,是江西省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光能資源富有區域。除 7 月外,其他各月均是散射輻射大於直射輻射。這是鄱陽湖大水體效應與鄱陽湖盆地效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保護區地處老爺廟以南,由於廬山和湖口水道的狹管效應,老爺廟水域是長江中下游湖泊中的大風區,風速較大,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 3.9m/s,最大風速為 12~17m/s。保護區年降水量 744.1~2363.2mm(最大值出現在 1954 年,最小值出現在 1962 年) ,年平均為 1426.4mm。雨量充沛,但時間分配不均勻,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的47.4%。11月至次年1月是少雨期,降水量僅占全年的9.9%。

地貌特徵

鄱陽湖保護區位於鄱陽湖最大的入湖河流贛江主支(贛江三角洲分支河流,有主支及北支、中支和南支)與修河下遊河湖交匯處,洪水期被水淹沒,枯水期廣泛出露的水位消落區及其毗鄰的淺水區,介於陸上三角洲平原向湖區常年淹水區的延伸過渡帶,即三角洲前緣沉積帶。保護區典型濕地斷面高程一般為 18~13米,地形平坦。在地貌組合結構上,濕地由分支河道兩側天然堤—側緣緩坡—碟形窪地所組成。在沉積斷面結構上,地面高程由高到低分別為高漫灘(草灘)—低漫灘(包括過渡稀疏草灘和泥灘)—積水窪地等沉積單元。沉積物主要為細粉沙、極細粉沙和黏土。局部還分布有崗地,其中有丁家山、吉山和太陽山。在地貌景觀上,上述山丘,在枯水季節處於濕地平原上的高地,汛期時淪為湖水包圍的島山。保護區9 個湖泊位於贛江、修河兩岸,海拔為 14~17米,地勢低平,向鄱陽湖稍微傾斜。由於河床往返推移與分汊,形成扇形沖積,泥沙淤積成沙壩、天然堤、湖沼等獨特地貌。在鄱陽湖濕地中,吳淞高程 16~12米 處的濕地最適宜越冬候鳥栖息,候鳥主要集中在吳城鎮周圍大小 9 個窪地。這裡除了具備最適宜候鳥越冬棲息的優良環境外,人類經濟活動也較少,基本上保留了天然濕地的結構和功能。
鄱陽湖濕地景觀鄱陽湖濕地景觀

水文特徵

保護區為半濕潤區域, 區內相對濕度穩定。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為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水五大河流的匯集處。分南北兩湖,南北長 170km,東西寬 50~70km,湖水北經九江注入長江。湖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影響,水位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枯水季節,這時水面僅有 500k㎡,低水位僅13m,晚冬最低水位時湖水僅 0.2~0.8m,形成大大小小9個獨立的季節性湖泊及湖灘草地,暴露出來的湖底,形成曠如平野的泥灘和草洲;4~9 月是豐水季節,水面約 3000k㎡,最高水位達海拔 21m,9 個湖泊與鄱陽湖連成一片,融為一體,形成鄱陽湖水一片汪洋,具水鄉澤國的景觀。因此,人們經常用“枯水一線,豐水一片”來形容鄱陽湖的水位變化景觀。鄱陽湖具有典型濕地的特點,按成因和分布主要有潮間帶灘涂和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岸濕地;季節性漫灘與泛濫窪地形成的河流濕地;水位消落區灘地與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泊濕地。鄱陽湖濕地面積(即水位消落區及其鄰近淺水區)逾 2500k㎡,占鄱陽湖面積的78%。
9 個湖均處在贛江西支、修河尾閭入湖洲前緣,其水文特徵受贛江西支、修河及鄱陽湖水文情勢的三重影響。保護區水位與鄱陽湖水位的年內變化趨勢一致,月平均水位 7 月最高,其次是 8 月;1 月最低,12 月次之。贛江吳城站歷年最高水位 22.29m,歷年最低水位10.46m。都昌站歷年最高水位 21.78m,歷年最低水位 8.84m。贛江吳城站和鄱陽湖都昌站的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現在 5~9 月。兩站的年最低水位為 10.46~12.61m 和 8.84~11.63m,多年平均值分別為 11.34m 和 9.77m,一般出現在12月至次年3月。
鄱陽湖區平均水溫 18.3℃,比平均氣溫偏高1.2℃。歷年極端最低水溫0℃,極端最高水溫 37.8℃。月平均水溫 8 月為最高,1 月最低,年較差21.8~26.0℃,平均24.3℃。在汛期, 保護區的湖泊與草洲被洪水淹沒,與大鄱陽湖融為一體,湖流以吞吐流為主。其中中低水位期以重力型湖流為主,中高水位期以頂托型湖流為主,也經常出現倒灌型湖流,頂托型湖流的流向與重力型湖流基本相同。贛江西支和修河是鄱陽湖各入湖河流中含沙量較大者,年輸沙量分別為 284.0 萬噸和 224.6 萬噸(包括懸移質和推移質) 。湖水含沙量隨水位的變化而改變,兩者關係密切。保護區是鄱陽湖泥沙淤積較嚴重的區域。贛江西支尾閭河床平均每年約淤高 20mm,自然堤淤高速度相對慢些,平均每年約淤積 10~15mm,自然湖堤內的窪地泥沙淤積速度很慢,均在 1.5mm/年以下。

歷史沿革

  • 1983 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1992 年被中國林業部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中國 40 個 A 級保護區之一,同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1997年被納入東北亞鶴類保護網路。

資源狀況

動物資源

鄱陽湖是濕地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吸引了許多珍稀瀕危水禽,越冬珍禽種類多,數量大。區內的鳥類及其他動物資源簡要介紹如下:
鶴舞鄱陽湖鶴舞鄱陽湖
浮遊動物
浮遊動物(僅包括原生生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四大類)46種,其中原生生物14種,隸屬9科10屬;輪蟲18種,隸屬10科14屬;枝角類8種,隸屬6科7屬;橈足類5種,隸屬4科5屬。區內的原生動物大多數具有世界性分布的特點,但多屬東洋界地理成分;輪蟲和枝角類多屬廣溫性種類;橈足類多為東洋種類。
昆蟲
保護區共有昆蟲10目63科227種,其中江西新紀錄6種,其區繫結構相當複雜,與世界各大界均有不同程度的聯繫,區系組成以東洋界和東洋、古北二界共有種為主體,形成古北、東洋兩大區系交叉重疊現象。
軟體動物
整個鄱陽湖記錄有軟體動物42種,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現只記錄到15種,其中腹足類10種,隸屬3科7屬;瓣鰓類5種,隸屬3科4屬。區內釘螺對民眾健康不利,是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
魚類
鄱陽湖有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共有魚類21科122種,既有定居性的湖泊型魚類,又有回遊、半回遊性的魚類。其中,以鯉科魚類最多,計65種53.3%,其次為鮠科鰍科銀魚科魚類。產量較多、經濟價值較高的有、鰍、青、草、鰱、鱅等30多種。
鄱陽湖有記載的鱘科魚類中華鱘白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鰣魚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保護魚類。
兩棲爬行類
鄱陽湖沿湖及丘陵地區共有兩棲類13種,爬行類50種。
鳥類
保護區現有鳥類310種,隸屬於17目55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40種,屬於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153種,占該協定中鳥類總數227種的67.4%;屬於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鳥類有47種,占該協中鳥類總數81種的58%。
整個鄱陽湖地區越冬水禽主要分布在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的九個湖泊中,海拔13.5~17米地帶為候鳥最適宜棲息地。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以及鷺類和鴴鷸類等涉禽,主要棲息在湖邊、泥灘或淺水區域中。白頭鶴、白枕鶴、灰鶴還經常到草洲上活動,東方白鸛也經常到收割過的農田中棲息。小天鵝白額雁等雁鴨類水禽棲息於深水域中,但赤麻鴨比較特別,主要棲息在草灘或湖邊的泥灘上。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候鳥的最大特點是珍稀、瀕危鳥類的種類多,數量也大。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鶴東方白鸛鴻雁越冬地,每年到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白鶴最少近1000隻,最多達3100隻,近段時間每年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東方白鸛也在1000隻以上,最高達1873隻,鴻雁上萬隻,最高達4萬多隻。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大鴇黑鸛小天鵝白額雁白琵鷺的重要越冬地。
(圖冊《鄱陽湖鳥類》圖片來源
哺乳類
據不完全調查,整個鄱陽湖地區有獸類45種,保護區有31種。有河麂穿山甲江豚小靈貓等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植物資源

保護區及周邊地區共有苔蘚植物2科3屬3種,蕨類植物8科11屬12種,裸子植物5科8屬11種和被子植物80科330屬430種和變種,合計128科359屬476種和變種。
根據植物群落的性質、生境、結構、種類組成,將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的植被分為天然植被和栽培植被兩大類型。天然植被分為:沙丘階地植物群落,包括7個群叢;紅壤階地植物群落,包括7個群叢;湖洲潛育沼澤植物群落,包括32個群叢;河漫灘植物群落,包括7個群叢;水生植物群落,包括1個群叢。
鄱陽湖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具有如下特點:
  1. 世界分布的科、屬較多。
  2. 熱帶性科、屬較多,但真正典型的熱帶科屬又極少。
  3. 溫帶成分不少,形成南北交匯、東西相融,多方雜處的特點。
  4. 特有種:現僅發現2種當地特有植物,即永修柳葉箬短四角菱
浮游植物
現有浮游植物50種,隸屬7門31屬,其中矽澡門21種,綠澡門17種,藍澡門5種,裸澡門3種,隱澡門2種,金澡門1種,甲澡門1種。鄱陽湖澡類數量不大,其中大湖池為中營養類型,其它各湖則屬每升百萬個細胞數量級的貧營養類型。

機構設定

鄱陽湖保護區隸屬於江西省林業廳,為正處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2011年列入參公管理。保護區現有編制100名,在編84人,正在招公務員10人。基層保護站工作人員占總人數的62%。在職人員中具有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業務相關學歷的大專以上學歷者有52人,占58%,高中級職稱人員12人,研究生學歷5人,研究生在讀3人。
管理局內設辦公室、人事科、科研管理科、資源管護科、財務科、項目管理科、宣傳教育科、社區事務科8個職能科室,吳城、大湖池、沙湖、大汊湖4個保護管理站以及進賢、餘干、鄱陽、都昌、湖口(驗收)、九江(已開工)、星子(待建)7個保護監測站。

特色旅遊

觀鳥

服務設施
保護區在南昌和觀鳥區均設有觀鳥者宿舍(雙標間,內有空調、熱水器、電話、有線電視等,按三星級標準裝修)、食堂,在觀鳥區還有標本館、觀鳥台、觀鳥高速快艇、雙筒和單筒倍望遠鏡,高統套鞋等觀鳥設備設施。
(圖冊《鳥類天堂--鄱陽湖》圖片來源
觀鳥手續申請
所有遊客需得到準許方可進入保護區,觀鳥申請可直接向保護區提出,辦入區觀鳥手續。申請內容主要包括:遊客人數、姓名、國籍、年齡、職業、旅遊天數和時間、旅遊後去處等。
觀鳥交通
到南昌後,可直接開車走南九高速公路去吳城,也可到沙湖保護站和大汊湖保護站觀鳥。如果是國外遊客可先乘機到香港,然後再轉機來南昌。如果在香港滯留時間長的話,可參觀米埔保護區(位於新界),去看看那裡的越冬水禽。
到吳城後可坐中巴或機動木船進入湖區觀鳥,時間在1小時左右,個別遠的觀鳥點要花2~3小時的時間。
可觀賞的鳥類
冬季主要是水禽,有124種。常見的有白鶴、白頭鶴、白枕鶴、雁鴨和 鷸類,還有森林鳥類。
夏季主要是鷺類和森林鳥類,如白鷺、池鷺、夜鷺、牛背鷺、中白鷺、繁殖鳥如野鴨類、鴴鷸類等。
春秋季主要是南來北往的遷徙鳥類,如主要是雀形目如鷬鸝、鴝類、鶲類等和鴴形目鳥類等。
觀鳥最佳期
每年的10月中旬至次年的3月中旬。

吳城古鎮

位處鄱陽湖、贛江、修水交匯點,自古為江西水運、商貿集散的輻射之地。吳城古鎮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曾經繁華一時,王勃、蘇軾、文天祥、朱元璋、孫中山等歷史名人曾涉足於此,有著諸多的文化遺蹟,石堤、點將台、吉安會館、望湖亭等處的殘牆斷壁、碑文石刻,無不向遊人講述著歷史的滄桑。
吳城現存古蹟主要有:望湖亭、吉安會館、湖南會館、荷蘭教堂、中山公園等。
(圖冊《吳城古鎮》圖片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