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漢英

鄭漢英

鄭漢英(1915~ 1943),廣東寶安(今深圳市)西鄉人,中國第一位女律師鄭毓秀的侄女。1937年到香港入讀遠東飛行訓練學校,稍後還取得了國際飛行執照。七七事變後不久,鄭漢英提請國民政府批准,允許她加入中國空軍,上天殺敵。1937年8月,國民政府派她到航空委員會任職,來年蔣介石任命鄭漢英為中國空軍飛行中尉,她成為中國空軍第一位女軍官。1940年被派往加拿大任中國外交部代表,是加拿大第一個持有國際飛行執照的女飛行員,在加拿大和美國進行一系列慈善飛行,為中國抗日戰爭籌款,1943年9月7日,因病在加拿大與世長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漢英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寶安(今深圳市)西鄉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43
  • 主要成就:中國第一位空軍女軍官
鄭漢英生於1915年,廣東寶安人。家裡有錢供她們在外國受最好的教育,她們學習西方的語言和生活方式,穿衣打扮都是巴黎的時尚,完全像西方女子。但是,她們的中國心並不因此而改變。鄭漢英家庭有權勢而富有,使她有錢在外國受最好的教育,學習西方的語言和生活方式,穿衣打扮都是巴黎的時尚,完全像西方女子。但是,她的中國心並不因此而改變。
鄭漢英
鄭漢英的家族也有不少革命者。她的姑姑鄭毓秀是中國第一個女立法會委員,曾參與起草民法,是早期國民黨黨員。她的哥哥鄭雲是飛行員,她的堂嫂李霞卿也是飛行員。正因為在上海欣賞了堂嫂的飛行特技表演,受到鼓舞,鄭漢英才決意去香港遠東飛行訓練學校學習,以求考取FAI的國際飛行執照,到高遠的藍天上去御風而行,一探究竟。1937年到香港入讀遠東飛行訓練學校,稍後還取得了國際飛行執照。七七事變後不久,鄭漢英提請國民政府批准,允許她加入中國空軍,上天殺敵。
抗戰開始之後,1937年8月,國民政府派她到航空委員會任職,來年蔣介石任命鄭漢英為中國空軍飛行中尉,不久,她就調職到航空委員會駐香港辦事處任職,這一新的任命,也改變了她的命運。在香港期間,鄭漢英認識了溫哥華出生的司徒炳通,兩人墮入愛河,但始料不及的是,她發現自己有了身孕,最後選擇生下了孩子。這一決定,讓孩子的父親司徒炳通嚇了一跳,於是買了一張船票,自己回到溫哥華。
鄭漢英隨後也跟著飛來溫哥華,找到司徒家,要求司徒炳通承擔做父親的責任,由於司徒家在溫市華埠屬名門,這件事成了當年華埠的大新聞。不過,鄭漢英的對外說法則是,1940年她奉外交部之命,赴加拿大向中國大使館匯報有關事宜,因此,能夠在戰時搭乘飛機遠渡太平洋來到北美。
抵達渥太華後,鄭漢英出席了加拿大政治形勢以及中國抗戰情勢的介紹會。數月後,她從渥太華來到溫哥華,她精通五國語言,擔任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專員,並生下一女兒,取名司徒安(Beverley Ann Seto,譯音),交給了司徒炳通的父母養育,之後,鄭漢英積極參與慈善工作,還結識了不少加拿大女飛行員。
鄭漢英
鄭漢英於1940年被派往加拿大任中國外交部代表,她是中國空軍第一個女官——飛行中尉,第一個派到加拿大任公職的中國女子,加拿大第一個持有國際飛行執照的女飛行員。1941年開始,她在加拿大和美國進行一系列慈善飛行。鄭漢英的姑丈魏道明和姑姑鄭毓秀取道美國赴法國上任大使職務,鄭漢英與他們團聚後不久,回到加拿大,開始積極赴各處演講籌款,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
女子駕駛飛機在當時是罕見的,加上她的美貌和魅力,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有關她的報導和照片上了當地報紙的頭版。鄭漢英喜歡穿深色衣服和戴很少首飾。對軍人演講時,這位飛行中尉穿著中國空軍的制服,黑色裙子,有金翼紋飾的亮紅色束腰上裝。在演講中,她講述了中國人民面對苦難的勇氣,打動了聽眾的心,得到了大量捐款支持中國抗戰。
鄭漢英不辱使命,為了募捐以賑濟祖國的難民和孤兒,她駕機橫貫加拿大東西部而成為加拿大家喻戶曉的人物。她連續地飛行和演講,有時甚至一天三場。鄭漢英也對溫哥華一家報紙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祖國人民。”奔波了近兩年,1943年8月,多年前曾在中國患上的肺結核,一直沒有痊癒,這回再度纏上鄭漢英,一個月之間,她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9月6日,她出現急性呼吸衰竭,被送往溫哥華聖保祿醫院(St. Paul's Hospital),第二天與世長辭。
曾被一位新聞記者形容為“一位從象牙雕像基座上走下來的美麗公主”。她在加拿大享有盛名,她去世的訊息刊登在當地各報紙的頭版。她的葬禮﹐由加拿大皇家空軍男女分隊完全按軍隊的榮譽葬儀舉行。她的靈柩覆蓋著中華民國國旗﹐由榮譽衛隊抬著﹐通過幾個街區到向本拿比海景墓園安葬。靈柩下葬時﹐一個號手吹奏《最後的安息》,鳴槍隊對空發射三響禮炮。她口述的遺囑要求把她所有的檔燒毀,只把她的飛行執照呈給中國空軍,她的墓地在溫哥華“海景墓園”。
鄭漢英墓地鄭漢英墓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