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氏陵墓
- 出土地點:河南省滎陽市
鄭氏陵墓位於河南省滎陽市廣武鎮桃花峪村五組北武公嶺上。現僅存近似圓形的封土堆,南北長22.5米,東西寬18.5米,封土為夯築而成,夯層厚0.16—0.19米,夯層中發現有繩紋陶片。墓冢前原有一塊與鄭氏有關的石碑,70年代...
鄭板橋陵園位於興化市腹部的大垛鎮管阮村西北角,該地俗稱鄭家大場,為鄭氏祖墳地。墓區總占地2760平方米。鄭板橋墓坐北朝南,圓形墓廓。墓前立墓碑,碑文“鄭板橋之墓”五個大字為周而復題書。由墓向南有一條入園中軸通道,通向門樓。門樓前聳立一座三門牌坊,牌坊上額書“板橋陵園”四個大字。墓四周有波浪...
此墓坐落在一名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邊有一個鄭家村,村中的一支鄭氏自稱其祖輩世代在此守看墓地。當地的人則說,這座墓與這一帶的羅志墓等明太監墓型制相同,可能是鄭和墓。1981年,有關部門對“回回山”明代古墓進行了勘察,不久,江寧縣文教局將這座古墓修繕一新,正式認定為“鄭和墓”,修繕後的...
永固陵,是北宋第8代皇帝徽宗趙佶及其正宮顯肅皇后鄭氏、兒媳懿節皇后邢氏的合葬墓,遺址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富盛鎮宋六陵園區內。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十月丙寅,宋廷將徽宗等遺骨奉安於此,始名永固陵。翌年二月乙丑,陵墓更名為永佑(祐)陵。宋亡後,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陵墓遭色目人僧侶楊...
鄭莊公陵墓 鄭莊公陵墓位於新密市曲粱鄉鄭伯嶺上,具茨、大隗二山屏其前,梅、泰二山環其後,溱、洧水環繞左右。港台及新加坡鄭氏後裔為紀念鄭莊公,歷年來多次到新密拜祖尋根。在2004年8月8日於鄭州市舉辦的“華夏鄭氏歷史淵源研討會”上,經過考古、歷史等專家論證,對鄭氏來龍去脈、繁衍發展、分支演變等...
中間一台大型主墓,面寬5.9米,縱深29.75米,四層墓埕,墓碑花崗石,自左至右楷書直下,碑文曰:“閩鎮龍門鄭氏始祖宣教公,元賜進士,入翰林,授國子監助教,配孫宜人;二世祖號仰岐公,明舉人,授職文林郎,偕妣王氏,誥賜大孺人;三世祖號閩石公,妣林氏孺人,道光甲辰重修。”墓柱聯為:“蘭畹家風馨...
李恆即位後,以前朝宰相令狐楚為山陵使、柳公綽為山陵副使負責營建李純的陵墓。五月十九日(7月3日),李純被安葬於景陵,謚聖“神章武皇帝”。廟號“憲宗”。數十年之後,其生前的兩個妃子郭氏(追謚懿安皇后)與鄭氏(追謚孝明皇后),先後陪葬於景陵陵園之下。五代時期,景陵等多數唐陵地宮被溫韜等聚眾盜掘一...
鄭珪墓道在航城鎮洋嶼村雲門寺後。宋嘉定八年(1215),宋丞相鄭昭先父鄭珪墓,坐北朝南偏西,明弘治年間被盜,原墓構件無存。1 在航城鎮洋嶼村雲門寺後。宋嘉定八年(1215),宋丞相鄭昭先父鄭珪墓,坐北朝南偏西,明弘治年間被盜,原墓構件無存。1991年,鄭氏裔孫集資立墓碑勒:“鄭公粹中贈太師兗國公,妣...
鄭武公(?―公元前744年),姬姓,鄭氏,名掘突,周厲王姬胡之孫,鄭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靜之侄。春秋時期鄭國第二任國君,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姬宮湦被殺後,與秦、晉、衛三國聯軍擊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護送周平王遷都雒邑,受賞大片土地。後以離間計滅亡鄶國,趁周天子巡視虢國防務時滅亡虢國...
可謂意義重大,值得關注。墓主信息 鄭太妃,母族和父族分屬北魏隴西李氏與滎陽鄭氏兩個重要權勢家族。其外曾祖李寶、外祖父李承“見貴一時”。其父鄭平城,兄鄭伯猷皆朝之重臣。鄭太妃子即北魏節閔帝元恭。 “長女(鄭太妃)上(節閔帝)太妃,小宗之嫡,實為君母。”(《鄭平城妻李暉儀墓誌》)
康熙三十八年(1699)5月22日鄭克塽奉旨遷鄭成功的靈樞回故里,附葬於南安水頭覆船山的鄭氏祖塋。隨同遷葬的遷有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牌位,以及鄭成功的日本母親田川氏、妻室董氏、兒子鄭經和兒媳唐氏等的靈柩。遷墓後重立墓碑。陵園的在墓前豎立《重修民族英雄鄭成功陵墓碑記》,銘刻著英雄一生的光輝業績,表彰他收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