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志聲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作曲家、指揮家
- 畢業院校:里昂音樂戲劇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指揮第一人
- 代表作品:《鄭成功》
- 籍貫:廣東中山三鄉
生平簡介,個人軼事,個人作品,
生平簡介
鄭志聲1903年生於廣東省中山縣, 我國最早的專業指揮家首推鄭志聲。從1927年起,他先後在法國里昂和巴黎的音樂戲劇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193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學院作曲與樂隊指揮獎。曾指揮該院管弦樂隊公演。“七·七事變”後返國。1941年任重慶中華交響樂團指揮,曾指揮該樂團演奏莫扎特、貝多芬等人的作品及他自創的《滿江紅》和《鄭成功》片斷。他的指揮風格嚴謹,樂曲處理生動,是一個頗有才華的指揮。可惜他於1941年12月逝世於重慶。,時年38歲。鄭志聲原名厚湖,因立志獻身音樂,改名志聲。1911年12月19日生於廣東中山縣,父親為廣州香港間一鐵路小站的站長,母親去世比較早,有兄、弟、妹各一人。 鴉片戰爭後,廣州開沙面為租界。法國天主教在此開辦聖心中學。1922年鄭志聲入聖心中學讀書。校長為法國天主教神父,懂音樂,為作彌撒的需要,組織了學生管樂隊。1922年入廣州沙面聖心中學讀書,1927年畢業,改名志聲,赴法國學習音樂。先入里昂音樂戲劇學院,畢業後入巴黎音樂戲劇學院深造,師從B.H.比塞學作曲,師從P.戈貝爾學指揮。 1935年畢業,以優異成績獲作曲與樂隊指揮獎,並指揮了學院管弦樂隊的公演。同時,他還獲得巴黎塞撒·弗朗斯音樂學校的畢業文憑。後在巴黎高等音樂戲劇專門學校任教,為電影配樂,並被吸收為法國全國文學家與作曲家學會會員。
留法期間,他參加了中國留法學生組織的抗日聯盟,並和冼星海等人組織了中國留法音樂學會,立志發展民族音樂。1937年7月回國,先在雲南中山大學任教,後於1940年9月到重慶國立實驗劇院任教。1941年下半年,兼任中華交響樂團指揮。 鄭志聲傳世作品極少。他在法國寫的作品,回國時都留在香港,已下落不明,僅知其中有以廣東音樂《昭君怨》改編的帶鋼琴伴奏的提琴曲。現存作品有:以岳飛詞譜寫的、用管弦樂隊伴奏的合唱曲《滿江紅》,歌劇《鄭成功》片斷的樂隊曲《早晨》、《朝拜》等。此外,還有弦樂三重奏1首、女高音獨唱曲《泣女》1首以及為《無錫小調》編配的鋼琴伴奏等。從中可看出他的作品民族風格鮮明、結構嚴謹、和聲豐富,能以簡練的手法取得生動和新穎的效果。鄭志聲曾指揮中華交響樂團演出了W.A.莫扎特、L.van 貝多芬、F.孟德爾頌、G.羅西尼等人的作品及他自己的作品《滿江紅》和《鄭成功》片斷,他對樂曲的處理生動、嚴謹,受到當時重慶文化界的讚揚。
個人軼事
國立實驗劇院管弦樂團
鄭志聲相關書籍
會,招待美、英、蘇、法大使及夫人,高級官員及其他外賓都在座。帷幕拉開,鄭志聲握著老師戈貝教授送給他的指揮棍在掌聲中走出舞台,當他回身向觀眾答禮時,突然向幕側喊道:“關幕!”司幕員在惶惑中把幕關上。值日副官長急忙跑到後台:“這是怎么回事?誰叫關幕?”“我!”鄭志聲擲地有聲,“中國是文明國家,大使先生們也來自文明國家。我從歐洲指揮交響樂團到回國擔任指揮,從來沒有見過一邊吃東西一邊聽交響樂的事,我拒絕指揮!”直到副官長再次到後台報告說,華筵已全部撤除時,鄭志聲才在全場起立致敬、暴風雨般的掌聲中重新出場。 遺憾的是,1941年月12月21日,鄭志聲不幸患“黑死病”逝世,弦樂團也隨之解體。 聯合演出與勵志社管弦樂團
“聲勢最浩大的一次,要數1941年3月5日和6日的三大樂團聯合演奏大會。節目由吳伯超、馬思聰、戴粹倫、鄭志聲等音樂家商討,選定了世界名曲及我國音樂家獨創的優秀曲目。經過嚴格篩選,決定演出人數為60人,指揮由三大樂團的馬思聰、吳伯超和鄭志聲擔任。”經過多次排練,演奏直臻純熟境地,演奏大會最後在泰戲院舉行,“戴粹倫在演奏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愧為當時最負盛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三大樂團聯合演出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精英,實屬空前盛舉,聽眾座無虛席。
“記不清是哪一年了,一次在‘新生活運動廣場’(今解放碑)聯合舉行音樂會。蔣介石到場,坐在貴賓席前排中央。由鄭志聲指揮《黃河大合唱》開場,剛唱了兩曲,蔣介石就馬著臉起立退場。接著,觀眾席突然響起熱烈掌聲。”三大樂團占據了當時陪都音樂,甚至是全國音樂的主流地位。與此相映照的,便是當時的“勵志社管弦樂團”。這個樂團在南京淪陷後隨政府遷來重慶,頂頭上司是勵志社的音樂股長劉蕙佐,樂團人數很少,實力較弱。在音樂界享的盛名的吳伯超、江定仙、馬思聰、黎國荃、朱崇志等,除臨時應邀排練弦樂重奏或弦樂合奏、參加演出外,很少以樂團的名義在社會上公開演出。
勵志社樂團實際上是御用樂團,為四大家族達官貴人的社交活動服務。官員們舉行宴會,要樂團演奏宴會音樂。音樂家們認為幹這種酒吧間洋琴鬼乾的活兒,簡直是‘斯文掃地’,深受侮辱,范繼森和朱崇志等人,旗幟鮮明地站了出來,他們起草了‘宣言’,提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口號,徵求全團成員簽名。
這個舉動使樂團分裂了。凡是科班出身的演奏家,包括月薪高達300元左右的吳伯超、馬思聰等,大都簽了名。但還是有一些人拒絕簽名。他們認為,誰給錢,就給誰演奏。只要有錢,‘馬路音樂’、‘廁所音樂’都行!官員們員召集全體樂團開會,范繼森和朱崇志等人當場朗讀‘宣言’,會場一片混亂。”“誰願乾,誰乾!我們不伺候官老爺們喝酒划拳。”所有知名音樂家拂袖而去,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樂團終遭解散。
個人作品
鄭志聲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