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疏證自序

《鄭志疏證自序》是皮錫瑞所著作品,出自於《皮錫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鄭志疏證自序
  • 作者皮錫瑞
  • 作品出處:皮錫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鄭君列傳》云:“門生相與撰玄答諸弟子問五經,依《論語》,作《鄭志》八篇。”是《鄭志》乃諸弟子推尊鄭君,比擬孔子,而自比於孔子弟子,裒其問答之語以為《志》,治鄭學者宜何如寶貴!乃隋、唐《志》皆載《鄭志》卷數,唐人作義疏亦多採用,歷五代、宋而遽亡佚。此亦有故。鄭君先通今文,後通古文,先所著書多今文說,後所著書多古文說。據《鄭志》答炅模問:“初為記注,後得毛《傳》,不復改之。”答劉琰問:“《論語注》人間行久,義或宜然,故不復定。”是其所著書先後不合,並非有意矛盾、故示參差之跡。學者因其參差之跡,正可考見經學門戶之廣。去聖久遠,記者各尊所聞。今、古文皆有師承,不可偏廢。有前所據而後追改者矣,亦有前所據而後不必追改者矣。當時弟子蓋嘗以此致惑,而鄭君自為解釋,其意已彰彰如是。孔沖遠等不達斯義,解《詩》則疑《禮注》,解《禮》則疑《詩箋》。其於《鄭志》,亦疑其與《禮注》、《詩箋》不合,又疑《雜問志》首尾無次。疏家例不駁注,專守一經之注,不欲牽引他人異說,其體例固如是。至因專守一經之故,並注家一人先後之說不能疏通證明,以其少異而疑為不可信,則唐人已不知是書之可寶貴,宜其至宋而遽亡佚矣。
夫自漢至唐,鄭學極盛,其時諺云:“寧道孔、孟誤,諱言鄭、服非。”承學之士,莫不服膩顏帢,逐康成車後,而於鄭學已不能遍觀盡識,何怪後來攻鄭之紛紛乎!暖暖姝姝,學一先生之言,乃莊子之所譏。後之暖姝者,並一先生之言亦不盡學。唐人宗鄭,既專守一經之注,其餘若等棄之弗顧。宋以後人宗朱,又專守之注,其餘若、有異於而可備參考者,亦復棄之如遺。其所見狹隘,不能盡厭後儒之意。後儒起而捃摭他說,以反攻鄭君與朱子。究其所摭他說,有不見於本處之注而見於他處,為鄭君與朱子所已言者。是為以鄭攻鄭,以朱攻朱。人但議輸攻者不睹全書,而不知墨守者已先不能折衷一是。嗜古之士,蓋其閔矣。然則若者,豈非今日所當急治者歟!

作者簡介

皮錫瑞(1850—1908),字鹿門,湖南善化人,光緒壬午科舉人,四次會試落第後,絕意功名仕進,以講學、著述終老,最終成為晚清經學大師、教育名家。他精治《尚書》,兼攻鄭學,晚年融貫群經,創發大義,是清代今文經學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窮經究史,通達古今之變,在戊戌維新時提出“不引經書,專講史事”,以使變法跳出“康學窠臼”,又在晚清新政中倡導“善變而取法於古”,反對“全盤西化”,力圖從舊學中開啟新知。皮錫瑞從經世救時走向維新變法、由“窮愁著書”轉而“通經致用”的經歷、言行與思想,可謂晚清數十年間社會政治和學術文化變遷的一個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