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計算機系始建於2000年6月,前身為學院基礎教學部計算機教研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計算機系
- 創辦時間:2000年6月
- 所屬地區:河南省鄭州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黨委書記:梁曉夏
系部概況,師資隊伍,開設專業,科學研究,
系部概況
計算機科學與套用系始建於2000年6月,前身為學校基礎教學部計算機教研室,1994年開始招收計算機及套用專業學生。現有在校學生約1100人,教職工6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29人,占教師總數的48%,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54人,占教師總數的89%。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開發)三個本科專業(方向)及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升本專業。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嵌入式開發、學科基礎四個教研室,智慧型信號與信息處理、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兩個校級重點科研實驗室,一個校級計算機技術示範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先後兩次獲得了中央專項資金項目建設的支持,總面積約1200平方米,總投資近2000萬元。
作為河南省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河南省計算機學會理事單位,全系共主持完成各級各類項目1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40多項,項目資金800多萬,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各級各類獎項近百項,主編或參編教材、專著20餘部。教師中1人獲國家優秀教師, 1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獲河南省創新人才計畫傑出青年基金、1人獲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2人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帶頭人、2人獲河南省優秀教師,4人獲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形成了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智慧型系統、競爭情報、網路信息化等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團隊,部分研究方向和成果在河南省乃至全國都具有明顯優勢,獲得了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鄭州市“科研創新團隊”和學校“科技創新團隊”項目的支持。
在人才培養方面,始終立足航空工業,面向IT行業,堅持“管工結合”的辦學特色,培養複合型套用型的高素質創新人才。所培養學生先後在ACM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ITAT全國信息技術大賽、機器人大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H3C網路大賽等多種專業競賽中屢獲大獎,考取了軟體工程師、網路工程師等國家級資格證書和Cisco、RedHat、華為等知名IT公司的專業認證。每年均有一批學生考研進入國內重點高校和研究院所繼續深造學習,在國家中央和省級機關、部隊、金融機構、大型IT企業、跨國公司均活躍著我系校友的身影。
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IT行業發展趨勢,我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均設定了兩個以上的專業方向,學生入學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專業方向,規劃今後的職業道路。作為2012年河南省首批立項批准的“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以及學校的特色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設有手機終端軟體開發、數據處理、多媒體3個專業方向,網路工程專業形成網路設計管理、網路軟體開發2個專業方向。
我系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也是全校僅有的兩個省級“卓越人才計畫試點”項目之一。我系同時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兩個專業開設“卓越人才”試點班,為培養卓越計算機人才提供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立項建設了計算機公共課系列課程、計算機核心課程兩個校級教學團隊。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IT行業發展趨勢,我系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兩個本科專業均設定了不同的專業方向,學生入學後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由選擇專業方向,規劃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
師資隊伍
通過引進、自身培養等方式,使師資隊伍不斷壯大,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隊伍。截止2014年9月,共有教師6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講師32人,助教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54人,占教師總數的87%,另有1名教師脫產攻讀博士學位。
系領導
李玲玲、荊立夏、孫建華、趙中堂
辦公室
程秋雲、楊 婷、張 健、劉燕美
學生辦公室
周青、曹寶鋒、劉磊、馬偉傑、張振力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研室
鄭小東(教研室主任)、王紅梅(教研室副主任)、李琳、劉寧、李向、於永玲、邵曉艷、宋濤、肖連、高潔、管濤、劉麗、段瑩、牛曉太、傅爾勝、齊艷珂、王初陽、臧利萍、薄樹奎
網路工程教研室
趙學民(教研室主任)、董贊強、余建國、趙妍、張春鳳、張森、齊兵輝、王紅霞、李清秀
嵌入式開發教研室
孫新德(教研室主任)、王傑(教研室副主任)、金秋春、劉國梅、劉華、程文靜
學科基礎教研室
趙中堂(教研室主任)、王永慶(教研室副主任)、史軍勇、劉雙紅、李玉玲、吳昊、張曉煜、白首華、薛海燕、車葵、范喆
實驗室
周九常(實驗室主任)、劉超慧(實驗室副主任)、何淵淘
開設專業
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開發方向)專業。
系現有四個教研室(計算機系統結構教研室、計算機軟體教研室、計算機套用教研室和網路工程教研室)。一個計算機技術實驗中心(下設計算機網路綜合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網技術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接口技術實驗室和計算機維護實驗室)、以及一個計算機技術套用研究所。雄厚的師資和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為教學、科研以及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支撐條件。特別是為提高學生的網路實踐能力而重點建設的計算機網路綜合實驗室,在河南省乃至全國高校均處於領先水平。
在人才培養方面,系始終堅持“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理念,突出管理院校的特色,致力於積極、向上的科技創新氛圍的營造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加強套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與技術合作,正在朝著產學研相結合的目標邁進。我系本科畢業生以良好的綜合素質和紮實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受到社會的好評,其中有104名學生考取多所重點院校、科研院所碩士研究生。
科學研究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計算機套用技術是與眾多學科互相交叉滲透、與高新技術緊密聯繫的綜合性學科。我院該學科起源於2000年成立的計算機科學與套用系。歷經10個春秋,計算機系由23名教師、承辦1個專科專業的教研室,成長壯大到有63名教師、2個本科專業、4個教研室和含5個實驗室的計算機實驗中心以及愈千名本科生的教學、科研團隊。本學科依託河南省地方經濟和航空工業,經過數年的建設和發展,面向國防和航空工業的實際需求,以航空制導理論和技術研究為突破口,立足河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形成促進行業科技與經濟領域進步的技術服務理論和方法。本學科是學校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和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的重要交叉學科,其發展對相關學科有很強的支撐作用。
計算機套用技術學科的研究點對一些交叉學科帶動明顯,如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決策支持系統、數據挖掘等。該學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計算機視覺與智慧型信息處理:主要以航空工業和地方工業的技術需求為切入點開展套用研究,致力於計算機視覺與智慧型技術,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2)資料庫技術與決策支持系統:研究數據倉庫系統的分析、規劃與設計思想,基於專家系統和知識工程框架的DSS體系理論方法,以及DSS智慧型化發展趨勢;
另外開展了知識發現研究,從統計學習理論出發,以基本的統計模型為基礎,研究當今流行的模型和方法,涉及支撐向量機、蟻群和粒子群算法。在套用方面,結合以上方法與理論,在圖像分析、文本處理和數據倉庫技術等套用領域開展一系列工作,如基於分類、聚類模型的圖像分割算法套用模型,文本數據的分析方法等。
1.主要研究內容
該方向主要致力於計算機視覺與智慧型信息處理技術研究,以航空工業和地方工業的技術需求為切入點開展套用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多光譜、多感測器信息融合技術;
(2)自動目標識別技術;
(3)視頻和圖像的安全技術;
(4)GIS與遙感信息智慧型集成方法。
2.特色優勢
該方向在“智慧型信號與信息處理”實驗室的支持下,重點開展與航空領域結合緊密的遙感、自動目標識別與跟蹤、制導等套用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具有較強的航空軍工特色。
該方向學術帶頭人具有很強的學術與組織協作水平,承擔並完成過包括國家863和國家自然基金在內的多項高水平項目;學術梯隊年富力強,副教授2人、講師3人,博士後2人、碩士3人;學術梯隊學緣和知識結構合理,成員既有來自重點高校也有來自科研院所,既有來內地的也來自香港大學的,既有理學專業的也有工學專業的;學術梯隊主持和參與了多項省部級以上的科研項目,在理論研究和工程套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能有效實現理論和工程實踐的緊密結合。
3.已取得代表性成果
近3年,本方向參與完成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5項,獲得3項省級科技成果,出版教材2部,第一作者發表論文6篇,其中3篇EI收錄。提出了有效的圖像自動配準和融合方法;建立了基於信息融合的典型目標自動識別與跟蹤系統平台;建立了某型號巡航飛彈末制導段航跡規劃軟體系統;提出了聚類結合空間信息的遙感影像分割新方法和基於多尺度影像分割的新方法;提出了多種視頻、圖像的安全水印算法及加密算法等。
4.在研代表性項目和可能取得的突破
目.前在研的代表性項目有“面向SAR/紅外複合制導的智慧型圖像融合技術研究”、“基於覺知機制的新型遙感圖像解譯”、“引入視覺認知機制的遙感圖像感知”等。在現有項目的支撐下,該方向將在自動目標識別、遙感圖像解譯、智慧型圖像配準和融合、圖像安全算法等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其理論成果將對遙感圖像套用和航空武器性能提高有重要意義。今後2年本方向有望實現發表學校C類以上論文1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獲得國家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省級成果鑑定1項以上。
網路環境下可視媒體智慧型信息處理
2012年2月,經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批准,我系建立了校級科研創新團隊——網路環境下可視媒體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究團隊。團隊共21人,均為碩士及以上學位,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近三年發表C類以上期刊論文50餘篇,省部級以上項目24項,總計資助經費277.9萬元,其中包含4項國家級項目;出版專著教材4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4項。
本項目研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可視媒體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理論方法
1.可視媒體中的機器學習算法
可視媒體包含的內容有信號、圖像、文本、視頻等,雖然表現方式不同,但是對於虛擬的計算機而言本質都是數據。對於既定的源媒體和分析目標,研究相應的分析和解決方法。在統計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研究針對可視媒體的機器學習模型和算法,包括自組織映射、獨立成分分析、譜聚類、支撐向量機、Fisher判別分析、Markov隨機場、Boosting算法、貝葉斯網路、混合模型等。
2.可視媒體的決策支持系統(DSS)
DSS是人工智慧重要的部分。針對可視媒體,研究現代DSS的規則提取算法,如決策樹算法、神經網路算法,以及決策融合方法。結合不確定信息處理方法,研究不確定環境下決策過程的變化,建立推理模型。研究DSS資料庫和DSS數據的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模型,力求縮短它向大型MIS資料庫存取數據的時間;研究模型系統和模型庫管理系統,用戶接口和基礎庫等。研究構造模型庫的軟體、工具和模型化語言等。
3.可視媒體的空間數據挖掘
研究基於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數據挖掘算法,提取實體對象的空間信息。空間數據挖掘與科學計算可視化ViSC聯繫密切,本項目擬對後者做進一步拓展,通過研究標量場可視化技術中的格線序列法、Cuberille表示和顯示方法以及體繪製算法,提出科學計算可視化在數碼圖像領域套用的相關技術。
二、多元信息融合的可視媒體的識別技術
1.多元信息智慧型融合
研究複雜背景下異質感測器大失配圖像序列快速、高精度自動配準理論和方法;研究基於集成計算智慧型技術的圖像序列自適應融合理論和方法;研究基於視覺感知的融合效果評價方法和準則。
2.可視媒體特徵提取
特徵提取和表示是可視媒體的匹配、檢索、識別等智慧型處理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基於視覺機理的顯著特徵提取。顯著特徵與可視媒體的內容緊密相關,不同內容的可視媒體顯著特徵不同,需要建立目標類別和顯著特徵之間的聯繫;研究基於馬爾可夫隨機場模型的可視媒體上下文語義信息提取。可視媒體數據含有豐富的上下文語義信息,在圖像理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可視媒體的多尺度幾何結構特徵提取。
3.可視媒體中特定目標的識別
可視媒體中的目標具有多樣性,目標識別方法和規則也相應有所區別。研究特定目標的特徵抽取和表達方法;根據對特定目標的特徵抽取和表達,組成一個特徵庫,確定特定目標和特徵庫中的有效特徵的相關聯繫,建立針對特定目標的識別規則;基於人類視覺機理和認知特徵,綜合特定目標語義結構、多尺度特徵,探索特定目標識別的新方法。
三、高效、安全的可視媒體網路平台構建
1.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SOA)的研究
研究Web Service、ESB(企業服務匯流排)等SOA核心技術的高效、穩定實現;基於SOA相關理論及技術,設計面向公眾的基於SOA的智慧型信息平台架構,使公眾能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電話語音、戶外顯示系統等多種方式共享信息;針對城市公共信息中的交通信息、就業信息、社會保障信息等公共信息資源進行信息抓取及標準化,以合適的表現形式在城市智慧型信息平台架構下予以實現。
2.分散式網路的數據傳輸
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BT類型P2P網路的可靠的、大範圍的測量,研究分析該類型網路的行為特徵和規律,從而建立起貼近實際的網路數學模型,提出具有良好位置知曉性的多源檔案傳輸算法。
3.網路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重點研究能對篡改精確定位,且能近似恢復被篡改圖像內容的新型數字水印技術;同時,結合網路環境下生物特徵識別與認證中的生物特徵數據保護要求,開展基於新型認證水印的生物特徵保護的研究,在保證所提取生物特徵真實完整的前提下,使網上傳輸的生物特徵圖像得到充分利用。
4、網路環境下的圖書館管理、企業競爭情報研究
(1)研究網路環境下的圖書館知識共享與服務、圖書館公共形象塑造等問題,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效率,改善圖書館的服務效果,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形象。(2)研究企業競爭情報,特別是研究網路環境下和網路組織合作中的企業競爭情報模式,研究企業競爭情報的開展機制,研究企業反競爭情報的開展及其與企業保密工作的融合,研究反競爭情報視角下的企業保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