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化學學院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

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

化學學院(原化學系)是原鄭州大學1956 年建校初期設立的三個系之一。當時,一批著名化學家(徐墨耕、劉椽、嵇耀武)組成的先驅者,為化學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幾代化學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學嚴謹、團結協作、拼搏向上、開拓創新”的化學精神。

化學學院“綠色催化”進入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建設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州大學化學學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Chemistry,Zhengzhou University
  • 隸屬:鄭州大學
  • 本科生專業:化學、套用化學
  • 研究生專業1: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
  • 研究生專業2:環境科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套用化學、工業催化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李中軍副院長(主持工作):臧雙全
  • 前身:原鄭州大學化學系、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學院概況,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學院建設,平台建設,人才培養,傑出校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本科專業介紹,化學,套用化學,學科簡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

學院概況

化學學院(原化學系)是原鄭州大學1956 年建校初期設立的三個系之一。當時,一批著名化學家(徐墨耕、劉椽、嵇耀武)組成的先驅者,為化學系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幾代化學人的努力,形成了“治學嚴謹、團結協作、拼搏向上、開拓創新”的化學精神。
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相繼獲批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儀器分析)、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機化學)、化學一級博士點和碩士點、化學博士後流動站。
2017年9月,化學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序列;
2018年11月,學院入選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
2019年5月,在原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基礎上組建化學學院(綠色催化中心)。

學科建設

聚焦一流學科建設,凝練學科方向,形成學科特色。“綠色催化”進入國家一流建設學科建設序列。化學ESI學科排名由2017年5月的3.15‰上升到2019年5月的2.14‰。
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序列:化學(2017年)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
博士學位授權專業: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套用化學、工業催化、藥物化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碩士學位授權專業: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套用化學、工業催化、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環境科學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環境工程
學士學位授權專業:化學、套用化學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1994年)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化學(1995年)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2007年)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機化學(2008年)
國家級教學團隊: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年)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4年)
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2018年)
河南省高校重點開放實驗室:套用化學(1996年)
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與有機化學(2004年)、環境化學與低碳技術(2009年)、綠色催化加氫(2016年)
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磷化工(2010年)
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能源與環境(2012年)、有機磷功能分子(2013年)、功能分子綠色構建與生物分析(2017年)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203人,其中專職教師162人,具有博士學位146人,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62人,副教授4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養潔、麥松威、趙玉芬(兼職)、唐孝炎(兼職)、席振峰(兼職)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馬蒂(Francois Mathey)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劍平(兼職)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常俊標、臧雙全、歐陽鋼峰(兼職教授)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藍宇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常俊標、屈凌波
國家突出貢獻專家:吳養潔、郭彥春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提名獎)指導老師:宋毛平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入選者:侯紅衛、韓潤平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養潔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侯紅衛、李綱、葉勇
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龔軍芳、李綱、郝新奇、宋傳君
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吳養潔、宋毛平、李中軍、侯紅衛、陳曉嵐
學科方向帶頭人:臧雙全、宋毛平、陳雪波、宋延林、黎占亭
學科骨幹教師、河南省省特聘教授:臧雙全、侯紅衛、崔秀靈、藍宇、段征、劉仲毅、陳曉嵐、李中軍、李綱、葉勇、楊光、陳學年、應琦、張可
青年拔尖人才:陳衛華、李愷、於文全、李丹、劉清朝、盧思宇、魏東輝、於兵、葛佳、孟紅敏、孫遠強、吳俊良、岳新政、王珊、宋金帥、王銳、李翔、王寧寧

學院建設

平台建設

學科平台和儀器平台建設為學院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撐。學院實驗室面積逾30000m2,其中教學實驗室面積逾10000m2。擁有 600 MHz超導核磁共振譜儀、場發射透射電鏡、500熱場發射高分辨掃描電鏡、穩態/瞬態螢光光譜儀、顯微拉曼光譜儀和雙微焦斑單晶衍射儀等超百萬大型儀器設備30餘台,儀器總價值達1.5億元。教學科研條件達到國內高校同類學科的先進水平。

人才培養

堅持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化本科教學核心地位,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建立了高層次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打造了具有學科特色的育人體系,構建了完善的全員育人格局,凝聚了 “求真明理勵志篤行” 化學基地精神,傳承了優良學風文化。
近年來獲得全國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5項,編寫教材、專著、譯著40餘部,發表教學改革論文60餘篇。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儀器分析;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有機化學;河南省精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河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擁有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化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盧嘉錫化學菁英班”、化學(國際化班)。獲得國家基金委人才培養基金“人才培養支撐條件建設項目(No. J1103309)”和“科研訓練及科研能力提高項目”(No. J1210060, J0830412)。2018年學院獲得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2001年、2003年兩次榮獲國家級先進班集體。
自2009年以來,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比例一直保持在70%以上。

傑出校友

院士:李朝軍(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劉中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奎嶺(中國科學院院士),席振峰(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鵬(第三世界科學青年通訊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丁奎嶺、孫玉罕、宋延林、黎占亭、劉元紅、王鵬、羅三中、潘世烈、楊清正、翟天佑等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王峰、潘鵬舉、翟天佑等

科學研究

堅持基礎研究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套用研究面向國家經濟建設,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氨合成球形催化劑、MSQ脫硫催化劑、溶劑法提取淨化鞏縣風化煤黃腐酸、冠醚合成新方法、銀鍍層溶解液研究 、新藥鹽酸氟桂嗪的開發與研製等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獎,其中,獲全國科學大會獎3項,國家發明獎6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
五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4項,鄭州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3項,企業橫向重點重大課題20項,到帳科研經費超億元;發表SCIE收錄論文1250餘篇,其中在Chem. Soc. Rev.、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Int. ed.、Adv. Mater等頂尖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苯選擇加氫制環己烯關鍵催化技術及工業化”研究成果獲得中國石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

學術交流

近5年來,學院共主辦聯合國環境署臭氧損耗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2014年會暨全球與區域環境問題國際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9次、國內學術會議10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40餘人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500餘人次,提交各類學術會議論文600餘篇。
我院共派出12名優秀教師出國出境合作研究或做訪問學者,學院共有60餘名同學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出國留學和聯合培養,本科生國際訪學和出國深造學習30餘人。邀請100餘名國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來學院講學,與法國科學院和俄羅斯科學院喀山科學中心等建立了緊密的科研合作與交流聯繫,有效地提升了化學學科的國際影響。

本科專業介紹

化學

培養具有系統而豐厚的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優良的試驗設計與操作技能,較高的科學素養和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本專業下設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4個專業方向,並擁有4個碩士點、1個博士點和1個博士後流動站。分別開展物理有機化學、大環化學、藥物合成、配位化學、無機材料、催化動力學、電動學、近代分離技術和儀器分析等領域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本專業按照“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模式,培養少而精、高層次的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實行單獨編班、單獨上課、進行重點傾斜和培養,並採用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在推薦免試研究生、提前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方面,享有優惠待遇。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高等數學、近代儀器分析、計算機及程式設計等。

套用化學

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具有系統的化學基礎理論知識,良好的試驗、開發研究、工藝設計技能,優良的科學素養和科技、生產管理才能的複合型人才。下設精細化學品合成和質量檢測工程兩個專業方向,分別開展工業催化劑、香精香料、電極過程及電極材料、化學材料、日用化工、化學製藥、食品化學、檢測技術等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計算機及程式設計、精細化學品合成、化工儀表及自動化等。

學科簡介

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學科是鄭州大學1956年建校時成立的學科,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點,也是鄭州大學最早的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自1988年以來連續被評為河南省的重點學科,並在2003年以通訊評審第一名的名次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
無機化學學科現有教師有成員36名,30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講師7人,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25人。現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1人,教育部骨幹教師基金1人。
無機學科已經培養了50餘名博士研究生,400餘名碩士研究生。近二十年來,本學科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項,“973”項目2項,科技部中國-澳大利亞國際合作項目1項,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Chemistry、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oord. Chem.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 Mater.、J. Mater. Chem.等雜誌上發表。本學科教師已經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連續三年被Elsevier旗下的Scopus資料庫評為中國高被引學者。

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具有博士點和碩士點,研究領域包括生物電分析化學,現代分離技術、光譜分析,藥物分析和環境分析。
分析化學主要從事毒物分離和富集,超高靈敏度無接觸檢測,用於生物感測器的納米材料和螢光技術研究,儀器光譜環境毒物檢測等。
光譜和分子感測
研究領域集中與化學生物學,食品和藥物的化學分析和安全評估,具體包括生物大分子和藥物小分子表征,生物標記量子點和螢光納米材料套用,並且在這些套用領域已經取得了一些列的成果。
納米材料和生物電化學分析
生命過程的核心是電子轉移過程,在能量轉換,神經傳導,光合成和呼吸作用。電分析化學專注於生物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熱點,而納米材料為生物電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大大增強了電分析的選擇性和靈敏性。
現代分離技術和食品安全分析
色譜和毛細管電泳可以為食品等複雜體系提供快速可靠的分析結果,將來這一領域將專注於新型功能材料的設計和合成,如杯芳烴等;色譜和毛細管電泳用於非法食品添加劑的快速檢測等。
環境毒物化學分析
主要專注與高效、廉價的吸附劑的製備和表征,富集和去除毒性組分的新方法,如從廢水和其它媒介中去除重金屬離子、染料和含氯苯酚等。

物理化學

物化學科教師37人,省級教學名師1名,教授14名,副教授11名,具有省級榮譽稱號的教師5人。為全校化學及材料等近十個專業方向的本科生開設《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高等物理化學》、《催化化學》、《高分子化學》、《催化原理》等十幾門專業課或專業選修課,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開設及近十門專業課。現已形成包括:綠色催化與工業催化、功能材料合成與套用、能源電化學與綠色電源、量子與計算化學等幾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現有綠色催化省級創新團隊、綠色催化省級工程研究實驗室、綠色催化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工業催化研究所、功能高分子材料市級工程研究實驗室等研究團隊。近年來曾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年均發表SCI\EI論文20-40篇、申報發明專利2-5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5項、提供社會服務3-10項。

有機化學

鄭州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原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始建於1956年,老一代著名有機化學家徐墨耕、劉椽、嵇耀武教授都曾經長期在本學科工作,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著名有機化學家、國管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功臣、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吳養潔教授自1958年從莫斯科大學留學歸國以來,一直在本學科工作,1988年起作為本學科第一學術帶頭人,先後領導創建了有機化學博士點、以本學科為中心的化學博士後流動站、河南省高等學校套用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河南省化學與生物重點實驗室,為本學科以及化學系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有機化學學科1981年被批准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1993年被批准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994年化學系被批准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教學與科研人才培養基地,1995年建立以有機化學為二級學科的化學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建立河南省高校套用化學重點開放實驗室,2003年成立鄭州大學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2004年成立鄭州大學新藥研發中心。自1988年以來有機化學學科已連續數屆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在此基礎上,2004年在吳養潔院士和趙玉芬院士的帶領下,建立了河南省化學生物與有機化學重點實驗室,充分發揮有機學科已有的學術優勢,追蹤國內外有機化學和化學生物的發展趨勢,將鄭州大學有機化學專業帶入新的發展階段。2006年,化學學科獲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2007年被批准為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內外許多著名化學家對有機學科的成長和發展給予了具體的指導與關懷。經過半個世紀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鬥,鄭州大學有機化學專業已成為全國、全省有影響的有機化學教學與科研基地之一。
作為鄭州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有機化學現已擁有全職院士1人,外籍院士1人,兼職院士1人,省特聘教授2人,其他教授23人,副教授15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50人,已形成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科研教學隊伍。在有機合成方法學、物理有機與金屬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與糖化學、大環與超分子化學、化學生物學、有機光電與信息功能材料等研究領域,處於居國際先進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