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皖江變法,
人物生平
鄧華熙(1826-1916),字筱赤,廣東省廣州府順德縣龍山鄉人。鄧華熙鹹豐元年(1851)中舉,治事幹練,參與順德團練局事務,因籌響得力,議敘刑部員外郎。1880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鄧華熙充任京師巡防處辦事員,條陳拒敵方略數千字,為恭親王所重視,提拔郎中,轉監察御史,光緒十三年升雲南按察使,後歷任湖北布政使、江蘇布政使、安徽巡撫、山西巡撫、貴州巡撫、署漕運總督等職,賜太子少保銜,官居二品。1902年,鄧華熙因病辭官回籍後,在廣州多寶大街(現多寶路18號附近)興建住宅,是歷史上著名的西關大屋--“鄧宮保第”。1916年病逝於廣州,卒年九十歲,諡號“和簡”。鄧華熙工書,善畫山水、花卉,著有《鄧和簡公奏議》、《說文擇錄》等。
鄧華熙是清末積極支持變法的開明官員,光緒二十年(1894),鄭觀應出版《盛世危言》,鼓吹立憲法、開議院,實行“君民共主”。鄧華熙時任江蘇布政使,讀後感慨萬分,當即將向光緒皇帝推薦。光緒讀後也嘉嘆不已,詔命印刷2000部,分發諸大臣閱讀。一時間《盛世危言》洛陽紙貴,稱其為“醫國之靈柩金匱”。鄧華熙也因此被康有為等革新人士“引為同調”。
他出任安徽巡撫時在安徽積極推行皖江變法一系列新政,涉及政治、經濟、文教、軍事等多方面,推動了安徽近代化改革,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積極影響。他創辦的求是學堂、安徽武備學堂開啟了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歷史,創辦了安徽銀元局以及開啟了安徽電力工業的歷史。他任貴州巡撫時創辦了貴州大學堂,也就是今天貴州大學的前身。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元帥後,曾專程赴鄧府拜訪鄧華熙,談起廣東和平移交政權的事,孫中山對鄧華熙所起的作用表示感謝,並稱其為“德高望重的開明士紳”,徵求他對治粵的意見和對策。
主要成就
皖江變法
1896年7月,鄧華熙到達安徽省府安慶出任安徽巡撫,至光緒二十六1900年被調離止。作為安徽巡撫,鄧華熙以他力所能及的力量,積極推行了一系列維新新政,為安徽的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發展,注入了世紀末的活力。
同一年,鄧華熙又在安慶創辦安徽武備學堂。並於次年正式開學,首批招收新生40人,教員分別由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生和日本武官擔任,學制三年。中國近代史上不少有影響的人物都畢業於這所學校。正是武備學堂培養出來的一批新生力量,為安徽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位置,打下了堅實基礎。
仍是在這一年,為配合光緒皇帝包括“提倡開辦實業”在內的變法維新,鄧華熙結合安徽實際,提出農桑種植並籌辦日新蠶桑公司的構想,在上報朝廷的奏議中,鄧華熙規劃“在安慶省城東門外五里廟設課桑園”,開設專門講授農桑知識的學堂並招收附近農家子弟,培養專業人才。民國之後,安徽省教育廳在安慶開辦“安徽省立女子蠶桑講習所”,設定蠶桑、蠶絲兩個專業,這是安徽省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職業學校,也是鄧華熙農桑種植構想的延續。
鄧華熙來安慶赴任前,對安徽經濟有些了解,但接手之後其狀況之差仍出乎他的預料。為改善經濟窘迫格局,鄧華熙決定鑄造銀元,相當於今天的造幣工廠,在當時以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中國社會裡,辦工業是一項頗具近代化的措施。光緒二十三年(1897)2月,鄧華熙上奏清廷:“皖省制錢缺少,籌議鑄造銀圓以便民用而維圜法。”奏摺立即獲得朱批。4月,安徽銀元局正式掛牌。到1898年2月,鑄幣機器安裝就緒,3月正式開爐鼓鑄。而此時,距鄧華熙到安徽省城,只短短1年半時間。
隨著第一枚銀元成功鑄造,安徽電力發展史,也掀開了新的一頁。這是因為,既然使用機器造幣,必須要有電力開動機器,為此鄧華熙派專人赴上海與德國商人訂購了兩台50千瓦單相交流發電機。用今人的眼光看,這兩台發電機並不起眼,那時由安慶樅陽門進城,往南至造幣廠巷,未近大門,就可以聽到隆隆的機器聲。如果是晚間,穿過幽幽夜空,還可以看到隱隱電燈的光亮。不過當時安徽銀元局的電力,主要用在鑄幣生產,供廠區照明的電源,非常有限。但對於古老的安徽來說,這可是開天闢地的新鮮事。它們是安徽電力工業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