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亮(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鄧海亮,1947年生,江蘇啟東人。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軍事歷史研究》主編,大校軍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海亮
  • 出生地:江蘇啟東
  • 出生日期:1947年生
  • 職業: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代表作品:中國歷史命運的大抉擇、潘漢年傳奇
人物介紹,著作,

人物介紹

兼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委、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韓國朝鮮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特約研究員。
中國孫子兵法研究學會理事、上海市國防研究所兼職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戰爭和和平研究中心兼職教授等。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通史、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國民黨黨史、中華民國史、中國軍事史、近現代國防史、軍事思想和軍事史學理論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著作

發表著作16部(包括主編、合著),論文100餘篇,約400餘萬字。出版《中國歷史命運的大抉擇》、《潘漢年傳奇》、《智者謀略》、《一場奇特的戰爭——中國工農紅軍反“圍剿”戰爭史實》、《謀略入門80策》、《光輝的歷程——中國共產黨80年》等20多部著作。
其中《汪精衛集團投敵》、《汪精衛國民政府成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獲1979-1985年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潘漢年傳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1997-1998年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主要學術事跡被收入《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上海市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家辭典》等。
(1915-1991)原名鄧二鋒,江西省泰和縣人。1929年8月參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入紅軍大學高級參謀科學習,後任中共中央軍委一局、二局作戰參謀,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和江西吉安、福建漳州、廣東水口等戰鬥。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員班排長,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營教導員,教導大隊政委,教導第四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湖西幹校政委,中共中央黨校四部學員兼黨支部書記,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
1939年8月率一個營參加梁山戰鬥。該戰鬥以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的光輝戰例載入八路軍戰史。在抗戰極其艱苦、困難時期,率部轉戰湖西地區,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為保衛和發展湖西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初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九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7年3月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湖西軍分區)政治部主任,7月任三分區副政委。1948年11月任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政委。先後參加鄆城、濟寧、東明、聊城和濟南等戰役(戰鬥)。在淮海戰役中,率獨立旅浴血奮戰,打退敵人數十次進攻,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受到上級嘉獎。1949年隨軍渡江南下,任贛東北浮梁軍分區司令員兼景德鎮警備區司令員。1965年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副部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