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椿
- 別名:鄧公壽
- 朝代:宋朝
- 出生地:四川雙流
- 著作:《畫繼》
人物介紹,個人生活,著作,
人物介紹
鄧椿,字公壽,四川雙流人。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孝宗光宗二帝年間。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古今姓氏書辯證提要》[中提到了鄧椿和鄧椿年(《古今姓氏書辯證提要》的編者)二人,由於名字的相似,此書將其二人混淆,後來的不少工具書都繼承了其說法,造成了定義上的混亂。後來余嘉錫先生曾加以辨證,謝巍先生又作了進一步的稽考,使鄧椿的生平有了更清晰的面貌。可知靖康末年(1127年),其年為二十歲左右。淳熙元年(1174年)8月尚在世,淳熙五年(1178年)前逝世,作《畫繼》之時當屬壯年。鄧椿在南、北宋間歷官通判等職。他們家族世代顯宦,對繪畫名跡,多所見聞,為鄧椿著述畫史提供了相當有利的條件。鄧椿與曾祖,祖父,父親四代人從社會地位上來說,都同屬於一個封建士大夫階層,尚文成為鄧氏家族的主導思想對鄧椿著書時的立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研究鄧椿和他的作品中文人性思想和著書風格的形成。
個人生活
鄧綰 (曾祖父)——鄧洵武(祖)—— 鄧雍(父親)—— 鄧椿
著作
畫繼簡介
《畫繼》中國南宋繪畫史著作。鄧椿著。鄧椿因感於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後90餘年無人續著繪畫史,遂稽考文獻,並依自己所見寫成此書,開創了綜合利用前人詩文、筆記等多方面資料編寫繪畫史的先例 。全書10卷 。卷一至卷七輯錄219位畫家的傳記,按畫家的身分、地位依次排列,同時記錄畫院畫家及職業畫工的生平、專長等;卷八為銘心絕品,著錄作者目睹過的私家收藏繪畫精品;卷九、卷十以雜記體裁記述唐、五代以迄北宋中期的畫壇傳說見聞。卷首有自撰序文,除敘述編寫緣起、經過、體例外,主要闡述自己的藝術見解。書中發揮了郭若虛的觀點,認為繪畫作品的氣韻生動是無師可傳而決定於人品的,強調畫家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意趣。
《畫繼》序
自昔賞鑒之家,留神繪事者多矣,著之傳記,何止一書。獨唐張彥遠總括畫人姓名,品而第之,自軒轅時史皇而下,至唐會昌元年而止,著為《歷代名畫記》。本朝郭若虛作《圖畫見聞志》,又自會昌元年至神宗皇帝熙寧七年。名人藝士,亦復編次。兩書既出,他書為贅矣。予雖生承平時,自少歸蜀,見故家名勝。避難於蜀者十五六,古軸舊圖,不期而聚。而又先世所藏,殊尤絕異之品。散在一門,往往得免焚劫,猶得披尋。故性情所嗜,心目所寄,出於精深,不能移奪。每念熙寧而後,游心茲藝者甚眾,迨今九十四春秋矣,無復好事者為之紀述。於是稽之方冊,益以見聞,參諸自得,自若虛所止之年,逮乾道之三祀,上而王侯,下而工技,凡二百一十九人,或在或亡,悉數畢見。又列所見人家奇蹟,愛而不能忘者,為“銘心絕品”,及凡繪事可傳可載者,裒成此書,分為十卷,目為《畫繼》。若虛雖不加品第,而其論氣韻生動,以為非師可傳,多是軒冕才賢,岩穴上士,高雅之情之所寄也。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不爾,雖竭巧思,止同眾工之事,雖曰畫而非畫。嗟夫!自昔妙悟精能,取重於世者,必愷之、探微、摩詰、道子等輩。彼庸工俗隸,車載斗量,何敢望其青雲後塵耶?或謂若虛之論為太過,吾不信也。故今於類,特立軒冕、岩穴二門,以寓微意焉。鑒裁明當者,須一肯首。是年閏旦,華國鄧椿公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