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鄧州高氏族人歷史,一 洪洞遷民入河南 高氏紮根穰鄧地,二 南北分居各發展 血脈相連永不斷,三 兩始祖奮發開拓 鄧州高氏茁壯發展,四 建宅築寨紮根基 高氏開創新氣象,五 開枝散葉鄧州市 後裔遍布豫陝鄂,鄧州高氏文化遺蹟,一.鄧州市堤南高村高氏祠堂,二.堤南高大寨老寨門寨河,三.尹集村“高姓”進士陵園,四.高氏譜志銘”,鄧州高氏家族字輩,鄧州高氏及周邊縣市高姓村莊統計,
鄧州高氏族人歷史
一 洪洞遷民入河南 高氏紮根穰鄧地
鄧州高氏主要是在元末明初由山西洪洞縣一帶遷入,彼時,中原大地在歷經戰火之後,勞動力大量減少,出現了地廣人稀的局面,明朝廷建立之後為開發中原,鞏固統治基礎,大量遷入山西居民入豫。鄧州高氏始祖高天佐高天佑兄弟二人,順應明廷號召,同山西洪洞遷民一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出發,遷至如今的鄧州市趙集鎮東南約兩公里的堤北楊營居住。
二 南北分居各發展 血脈相連永不斷
高天佐,高天佑兩始祖遷入堤北楊營不久,感到此地土地狹小不便長久居住,而堤北楊營南邊兩公里的羅家村土地肥沃,且只有一戶羅姓人家居住,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於是便商量再次遷居,在商量過程中大始祖高天佐提出自己在洪洞老家時一直跟隨父親做生意,諳識一些經商之道,於是想遷居到鄧州縣城居住,經商致富,得到了家族成員的同意,故大始祖又遷至鄧州縣城居住,二世祖高天佑自幼讀書,不懂經商也不接觸農耕,但他認為農耕生產是國家發展興旺的基礎,所以堅持在鄉下從事農耕,於是他便按計畫遷至堤北楊營南邊的羅家村,後因高姓族人不斷增加,羅家村也改名為堤南高村,當時村北有漢堤,仍然依稀可見。
兩始祖在鄧州分居,一城一鄉,一南一北,一農一商,雖互有差異但也相得益彰為高氏後人在鄧州市廣泛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 兩始祖奮發開拓 鄧州高氏茁壯發展
大始祖高天佐遷居鄧州城內之後,因資金並不充足,選擇開辦較為普遍的飯館,根據鄧州當地特色,結合山西風味,開辦了名為“晉風豫味飯館”的餐飲店,由於考慮周到,服務熱情,質量優質,很快就傳遍全城,來吃飯的人與日俱增,生意越做越好,不久隨著資金充足,不斷提質增檔,進一步擴大了規模,生意蒸蒸日上,為高氏家族在鄧州的振興發展積累了可貴資金,大始祖對鄧州高氏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
二始祖高天佑留守堤南高村,起初這裡比較荒涼,許多族人頗有怨言,甚至都想回山西老家,但二始祖不但沒有生氣,還苦口婆心,有理有據的勸解和開導,使大家走出了頹廢,振奮了精神。在二始祖的帶領下,大家墾荒,種地,蓋房,紡紗織布,搞多種經營,堤南高一片繁榮景象。
四 建宅築寨紮根基 高氏開創新氣象
1.鄧州城內建高宅
隨著高氏家族在鄧州城內不斷發展,人口不斷增加以及鄉下各支脈不斷發展進城,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大宅,於是經提議,高氏族人集資在鄧州城裡修建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高宅,高宅修建時間,所能查到的時間是清朝嘉慶時期,選擇的地方是當時的磚城北邊稍偏西,南邊是大馬路,西北邊是城隍廟,東邊是州衙。北邊是城牆。高宅大院住了高氏族人好幾百人,其中興旺發達,顯示了高氏家族作為鄧州名門望族的興榮氣象,當時高宅有“高半城”之名。高宅歷經清,民國,共和國三朝滄桑歲月,見證了鄧州高氏家族的興衰,1947年解放後,高宅成為了公檢法司部門的辦事機構所在地,直到2000年鄧州舊城改造,把它全部拆除新建樓廈。
2.堤南高村建高寨
二始祖遷居堤南高后,經過不懈努力,家底不斷充實,為家族振興提供了經濟保障。後為保障家族安全,堤南高族人開始挖河修寨。寨的總體是方形,東西門,南北門之間都相距1華里之多,南北門居中,東門稍微偏南,西門明顯偏北。雖是土寨牆,但高有兩丈,上有兒牆做掩體,叫攔壩牆,寨牆外是寬三丈深兩丈,一年四季有水。四門都是兩層磚木結構的門樓,東門名叫迎旭門,西門名叫西寨門,北門叫拱宸門,南門叫天保寨。還有炮樓,騎兵隊,槍兵隊等,使堤南高宛如一個小城堡。
五 開枝散葉鄧州市 後裔遍布豫陝鄂
大始祖在鄧州城內獲取財富後,便想著買田置業,經過實地探訪之後,認為先前兩始祖共同確立的桑莊鎮尹集村祖墳地附近是一塊好地,這一帶風水好而且便於管理祖墳地,便在此地置地買田。二始祖子孫在堤南高發展之後也開始向外遷居擴散,天佑公長子高旺後裔遷到鄧北趙集鎮小王集小廟高,次子高恭後裔遷到羅莊鎮高王崗高家村,三子高泰後裔留守堤南高,四子高堂後裔遷到鄧北趙集東大王廟高家村,堤南高就是天佑公後裔的老家,往遠處說也是鄧州高氏的共同老家,其後經過不斷發展,鄧州高氏不斷擴散,有據可查的就遍布湖北,陝西,新野縣,淅川縣九重,鄧州市構林鎮,文渠鄉,腰店,白牛,穰東等地。
鄧州高氏文化遺蹟
一.鄧州市堤南高村高氏祠堂
堤南高高氏祠堂,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高氏家族遷鄧後所建的第一個祠堂,是高氏家族的標誌性建築,也可以說是鄧州周邊高氏家族的總祠堂。
坐北朝南的堤南高高氏宗祠為硬山頂磚木結構,門面三開間,出前檐廊。整座建築採用木雕、磚雕、石雕作為裝飾,造型古樸典雅,布局精巧別致,風格嚴謹凝重。民國十九年(1930)起,高氏祠堂改為學堂,解放後一直作為村國小,很快發展成鄧北最大的國小校。成為高氏族人、也成為了周邊孩子接受啟蒙教育、攻讀學業的學習教學場所,從這裡走出了一大批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高氏祠堂正面牆原為半鏤空窗木板樣式,因年代已久,木材腐爛,下半部採用紅磚進行補救性壘砌。
2017年各地高氏賢達多方籌措下在堤南高原高氏宗祠後面,新建的高氏祠堂,為南陽地區乃至河南省最大的高氏祠堂。鄧州高氏族人每年10月15日在祠堂舉行團聚和祭拜活動。
二.堤南高大寨老寨門寨河
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清廷內憂外患,鄧縣周邊土匪桿子也順勢四起,村民苦不堪言,為了防範匪患,高氏族人自籌資金建寨修河,築成周長1300米的土寨,高4點5米、底寬9米、頂寬6米的寨牆以及寬12米、深3米的寨河,同時寨牆四周分別又修建東迎旭門、西西城門、北拱辰門、南天保寨,寨牆四角還設有哨台(樓),至此這座高大的寨牆成為那個特殊年代保護一方百姓的銅牆鐵壁,村名也始改稱堤南高寨。
上世紀七十年代原寨門和寨牆均遭到毀壞,但寨河仍舊存在,2019年堤南高入選河南省傳統村落名錄,自此啟動寨門修復工程,預計2020年竣工。
三.尹集村“高姓”進士陵園
尹集的“進士陵園”,因十二座進士墓而著稱之,現存文物50多件。於1995年, “進士陵園”籌委會組織尹集族人對墓群和文物進行歷時三個月的第一期修復,經市政府領導審批後,於1995年被列入鄧州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市政府也下達了《鄧字1995.83號檔案》。自1995年起,鄧州高氏族人在尹集連續三年舉行清明掃墓活動。尤其是1996年清明節,隆重的舉行了紀念清代台灣知府高菊圃誕辰245周年慶典活動。
四.高氏譜志銘”
構林鎮高窪村的"高氏譜志銘”即“譜系亭”。高窪族人為發展高氏文化,以高文盈為首建了一座,獨具風格,風雅別致的三層六棱塔亭型狀的“高氏譜志銘”。上面雕刻著,自始祖高明遠至當代高氏相關資料,是一部鄧州高氏系統性資料。“譜志銘”的成功建造,是鄧州“渤海氏”的偉大壯舉。2009年春,有高窪理事會組織建造了一座結構風雅的"高氏譜志銘”。上面記載著,從明始祖明遠公到清代高氏的部分史料,及當地族人的現代資料。也樹起了振宛、振樂二公在高窪立的“神道碑”,以及有文物參考價值的石碑。“神道碑”已載入《高氏族譜》一書中高窪的史料內。同年10月,鄧州高氏族人在高窪隆重舉行竣工慶典活動。在光緒年間,也曾中過一名進士栩運公,未登仕途而英年仙逝。不禁嘆惋之。
鄧州高氏家族字輩
始祖高天佐、高天佑兄弟於元末明初遷鄧。據推算明洪武二年遷鄧(即公元1369年) ,今(公元2017年)是648年,按25年為一代,約25代。天佐、天佑兄弟和其子占兩代, 湮沒七代,而後自福、世慶又兩代,先後計11代。故新起宗派“羽景同建秉,寅振道昌書 “,10輩,約為公元1644年。也就是說,公元1644年是“羽”輩啟用年限系明朝末年。 綜上所述,高氏新起宗派第12代到21代係為明末清初起的宗派。也是遷鄧後有文字記載的宗派,可以說是第一次起的宗派。
第二次起的宗派是“知敬身可貴,心正定和平。興家培厚澤,安邦樂才英。好善向大化,忠良從先聲”。這30輩宗派系清末高正齋所起,為22代至51代。“知”輩啟用時間為1919年左右。 ,
第三次起的宗派是“文盛光宗耀,民富增國宏。惠德繼世遠,博學崇信誠。偉業君俊秀,人傑祖尚榮”。因第二次起的宗派,截止到2020年,只用了五輩,而新起的後30輩宗派(52代至81代)尚未啟用,只是作為備用。第三次起的宗派為高知元撰稿。
新的宗派對字輩的用法曾做了明確規定。如第12代至21代宗派表內的“昌”輩在下,其他字輩居中。例如高民昌、高書山等。再如第22代至51代宗派表內的“英”、“善”字下,其他字輩居中。例如高知田、高身旺、高山英等。還有第52代至81代宗派表內 "博”、“俊”、“信”、“業”輩在下,其他字輩居中,不再舉例,參照上述。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繁榮,生活富裕,交通便利,信息發達,高氏家族之間,聯誼密切, ,親和力加強,修祠續譜,論輩起名,進一步明確了相互關係和稱謂,做到了長幼有序,不亂我宗。
鄧州高氏及周邊縣市高姓村莊統計
由山西洪洞縣遷入鄧州的天佐天佑兩個高氏支系。據不完全統計,遍布河南,湖北,台灣,陝西四省17個縣市,100多個村莊。
(一)鄧州市
鄧州市高姓村莊有50餘個村,5600餘戶,3萬餘人。
趙集鎮
1.小王集村委會轄:小廟高,天佑長子高旺遷此,建小廟,故名。34戶,151人,耕地240畝.
2、堤南高村委轄:堤南高,市區北18公里,趙集鎮東,據家譜記載,天佑之三子高泰居此、村北有漢堤,故名。聚落東西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560戶2500餘人,文風昌盛,清末秀才6名,各類大學生350餘人,外出工作人員700餘人,其中教師450人。
3、羅家村委會轄:高家(大王廟高家)市區北19.5公里處,天佑四子高堂居此,名四門高,後稱高家。耕地1023畝,,88戶557人。
羅莊鎮
1、 王崗村委會轄:高家,在市區西北2S. 8公里,羅莊東南7. S公里。天佑之次子高恭 由趙集鎮堤南高遷此。耕地370畝,36戶,154人。聚落南高北低,面積2・7萬平方米。
2、 王崗村委會轄:高坡,在市區西北2S. 7公里,羅莊東南7公里。清初,由王崗村委會轄的高家高恭後代遷於此,建村崗坡,故名。耕地470畝,42戶,198人。聚落東高西低, 面積3萬平方米。 |
花洲街道辦事處
1、 張白社區居委會轄:老關廟(又名老關埠口),在市區東北部,北臨湍河,南臨北環路,西側是市衛生學校。原有耕地194畝,67戶,333人。其中高姓25戶,100多人,聚落 面積5萬平方米。
2、 南橋店社區居委會轄:高家,在市區南部,鄧襄公路西側。解放前,高、唐、賈三大戶 居住,解放後遷入一些旁姓。高姓現有40戶,200多人,另有5戶高姓參加工作後安家落戶異鄉。
古城街道辦事處
新西社區居委會轄:岔股路自然村東組高姓,1950年由城內遷雙石碑,1956年又由雙石碑遷此落戶。在此定居的高德生後裔現只有禮安、新安泰安3戶,17 人,耕地5畝。高徳生其他後裔,解放後先後參加工作,在異處定居。
湍河街道辦事處
金雷社區居委會管轄:原馮家自然村高家,在市區東,東臨湍河,西側北京大道。其中高姓10戶 ,64人,耕地76畝
汲灘鎮
楊普徳營村委會轄高家,在市區東20.1公里。清中期,由桑莊東高家店遷此。耕地677畝,106戶,476人。其中蒙古族1人。聚落東西矩形,面積7萬 平方米。
穰東鎮
1、 白龍廟村委會轄:葦子坑高莊,市區東北20公里。陽樂河東岸。 清初由堤南高遷此,名高莊。由於陽樂河渡口處蘆葦叢生,故易今名。後有李、盧、萬、劉、 袁等姓遷入。土地589畝,79戶,302人。聚落東西矩形,而積4.5萬平方米。
2、 高孫營村委會轄:高孫營,市區東北16. 7公里,根東西南9. 9公里,陽樂河西岸。 據碑載,高姓於清康熙年冋從趙集鉞堤南高遷此。孫姓由汲灘孫寨遷入,以二姓為村名。 耕地1801畝,182戶,907人。聚落面積11.5萬平方米。
3、 泰山廟村委會轄:下高莊,市區東北17.8公里。焦枝鐵路穿村 而過。據碑載,清順治年間,高登懷自趙集鎮堤南高遷此。為區別北側夏集境內高莊,故稱下高莊。耕地1532畝,228戶,1074人。聚落方形,面積19. 8萬平方米。坑塘七處,面 積14畝,養魚植蓮。
4、 張拔莊村委會轄:高莊,市區東北18.4公里。高姓由趙集堤南 高遷此,以姓名村。後有侯姓由山西洪洞遷入,村名沿用。耕地452畝,44戶213人。聚落正方形,而積1.4萬平方米。
5、 霍池村委會轄:煙莊高家,市區東北27.5公里。雍正年間高英由堤南高遷此。耕地675畝,91戶,432人。聚落方形,面積15萬平方米。
6、 張莊村委會轄:許營(高家)市區東北19.5公里,趙河店至裴營公路北側,陽樂河西岸。清順治年間許姓從元莊村柿莊遷入,稱許營。後張姓從新野馬張營、高姓從趙集堤南高遷入,今已無許姓。村名沿用。耕地1778畝,張高兩姓227戶,1000餘人。聚落西北- -東南長,而積23萬平方米。
7、 下翟村委會轄:下翟(高姓),市區東北22. 8公里。清初翟家由山 西洪洞縣遷此,因有上翟莊,故名。耕地990畝,105戶,527人。聚落正方形,面積6萬平方米。
|8、下翟莊村委會轄:火星廟(高家),市區東北23.6公里。分別由下翟和裴智 茂雨、乾溝李兩村,後因建火星廟,遂統稱今名,村以高李兩姓為主。耕地900畝,90戶,450人。、
林扒鎮
吳崗村委會轄:高家,市區西南21.5公里,清康熙26年,由堤南高遷此。耕地163畝,18戶,445人。
構林鎮
1.高窪村委會轄:高窪,市區南17.7公里,由尹 集遷出到馬崗,後由馬崗遷吳窪,因高姓繁衍興旺,故改名。329戶,1653 人。耕地4159畝。聚落面積14.5萬平方米。北柳楓河繞西南側流過。
2.前王村委會轄:高營,市區南33. 2公里,構林南13.6公里。1971年高姓由淅川厚坡宋灣公社遷此。耕地280畝,26戶,121人。聚落正方形,面積1.1萬平方米。
科研基地。
3、趙崗村委會轄:西楊營(高姓),市區南14.4公里。元時有村名楊營。明萬曆28 年,楊氏由城北楊埠口(今裴營鄉)遷此,1986年更今名。耕地862畝,87戶,355人。聚落面積4. 9萬平方米。
城郊鄉
1、槐樹村委會轄:高莊,市區西5. 6公里。鄧州至九重公路南側。明末由堤南高遷此。耕地975田,101戶,561 人A東西矩形,面積8萬平方米。村北有村委會、學校。
白牛鎮
1、竇營村委會轄:高營,白牛東2.4公里。清初王姓遷此稱小王營。清中期,高姓由堤南高遷此,清末改現名。50戶258人,513畝耕地,聚落東西矩形,面積4萬平方米。
2、盛營村委會轄:兩分店,市區東北18.5公里。.高姓於清初由柿莊遷此。耕地2413畝,244戶1128人聚落面積20萬平方米。
汲灘鎮
1、王營村委會轄:高莊,市區東北20公里.原為高姓莊園。耕地1295畝。141戶。619人。聚落南北矩形,面積12萬平方米。
夏集鄉
1、陳營村委會轄:上高莊,耕地1294畝,147戶。
2、 李官村委會轄:桐柏廟,市區東北19公里 、溢靜河東側。清中葉,由趙集堤南高遷此,後建廟,廟旁植桐柏樹故名,耕地430畝,48戶,283人。聚落面積6萬平方米。
3、 小耿營村委會轄:高營,市區東北16. 5公里 、明末高典僧、高雲僧兄弟二人由趙集堤南高遷此。耕地650畝。嚴陵河東岸。面積7.7萬平方米。 105戶,430人。聚落略呈方。
4、 小耿營村委會轄:新高營,,夏集北4.9公里,嚴陵河東岸。1979年由高營遷此,故名。耕地215畝,29戶,145人。聚落南北矩形,面積1.6萬平方米。
裴營鄉
1、 前鄭村委會轄:高莊,市區北9. 8公里。裴營東南2. 2公里,高姓為老戶,名高莊。 後楊姓由軍楊遷入。耕地368畝,36戶,143人。聚落東西矩形,面積2萬平方米。
2、 小劉營村委會轄:王月李,市區北9. 8公里,裴營村東4. 2公里。本村居住高、李二 姓。高姓由腰店鄉路楊營遷此。耕地100畝,20戶,40人。
十林鎮
羅崗村委會轄:高凹,市區西北31.8公里,十林西南7. 3公里。清中期自趙集堤南高 遷此。居住地低凹,故名。耕地380畝,40戶170人。聚落南北矩形,面積4萬平方米。
張村鎮
高劉村委會轄:西高家,市區西北23.5公里,張村西南6公里,清康熙年間,由趙集堤南高遷此,後於西高家劉姓合稱高劉營。1981年分稱今名。耕地面積1070畝,156戶, 713人,聚落正方形,面積8萬平方米。
文渠鎮
1、 東常營村委會轄:高營,市區西北,堤南高遷此。後朱、申二姓遷入。耕地584畝,81戶 349人。聚落分東西兩部分,而枳6.8萬平方米。
2、 前李窪村委會轄:堤根高營,耕地340畝,45戶,220人。明末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稱高營。1986年更名至此。
3. 西許營村委會轄:許營(高家)一部分是高天佐後代,由鄧州城內遷入,一部分是高天佑的後代1810年前後由 鄧州市趙集東大王廟高家遷到淅川縣九重鎮東邊高家。又於1880年從淅川遷入。298戶,1280人,耕地2300畝。其中高姓68戶,369人,耕地560畝,聚落方形,25萬平方米。
4. 西許營村委會轄:莫崗西頭高家。
高集鎮
1、 高集村委會轄:高集,市區西16.5公里。清初高姓兄弟2人由堤南高遷此。清中期成集,故名。耕地1980畝,216戶,1525人。聚落沿公路發展,面積21萬平方米.老街南北向,南部為居民區,中部有國小、初級中學等,周有寨牆,壕溝環繞。沿公路為新街,鄉政府和鄉直機關設在此街。農曆雙日集,上市多為農副產品和牲畜等。
2、 楊莊村委會轄:高莊,市區西8. 7公里,高集東北9公里,刁河南岸。清乾隆年間, 由鄧北堤南高遷此.耕地207畝,25戶,126人。聚落東西矩形,面積1.5萬平方米。
3、 高崗村委會轄:高崗,市區西13公里,高集東北4. 9公里。1953年刁河洪水決堤, 由高灣遷此.因居崗上故名.耕地426畝,52戶,277人聚落東西矩形,面積32. 2萬平方 米。
4、 高崗村委會轄:高灣,市區西13.3公里,高集北5. 5公里,刁河南岸.清初由堤南高遷此,易今名.耕地413市,57戶,269人.聚落方形,而積3. 6萬平方米。
彭橋鎮
1、 高營村委會轄:高營,市區西23. 7公里,彭橋東北4. 9公里。 明初高祥攜四子由 山西洪洞縣遷此.耕地1125畝, 100戶,470人聚落矩形。
2、 張崗村委會轄:高家,市區西33.4公里,彭橋西南5.3公里。清初由堤南高遷此。耕地200畝,18戶,100人·聚落東西矩形,而積6. 2萬平方米。
陶營鄉
高李村委會轄:高李,市區西南17. 2公里,陶營西南5. 5公里.原為西漢樂城縣治。 王莽新朝末年劉盆子曾駐軍於此,後稱盆王莊。據碑載:髙李二姓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沿用舊名1958年改今名。耕地1453畝,170戶,950人。.聚落南北矩形。而積29萬平方米。
村內多池塘,水面70畝I養魚。有樂城遺址,高李漢墓群。
桑莊鎮
1、尹集村委會轄:尹集,古稱尹家集,後演變稱尹集,在市區東南11.7公里,桑莊西6公里,明初,尹集尹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後高,楊等姓:遷入。耕地1453畝,170戶,950人。 聚落南北矩形,面積20萬平方米。
2、高店村委會轄:高店,市區東南21.8公里,桑莊東南6.4公里,運糧河北岸。由尹集遷此開飯店,故名。後李、陳二姓遷入,高姓遷出。高莊,在市區東南21.8公里,桑莊東南2.3公里。清中期,高姓由上述高店遷此。耕地1825畝,186戶,860 人,聚落東西矩形, 面積14萬平方米。
腰店鎮
1、崔營村委會轄:高渠,市區東南14公里,腰店東南5.6公里。清乾隆年間高帶由高家店(今桑莊鄉)遷此。因村處母瀦渠兩岸及南沙渠交匯處,故名。耕地1654畝,162戶, 803人。聚落面積11萬平方米。
2、丁營村委會轄:高莊,市區東南7. 3公里,腰店西南6.4公里.該村居住路、楊、高 三姓。高姓始祖由鄧州城內西坑遷此。耕地150市,27戶,107人。以種糧食和蔬菜為生。
都司鎮
1、扈廟村委會轄:白草坡(高姓),市區西南, 17.8公里,都司北6公里,原有白姓居住, 多荒草墳地,故名。耕地657畝,88戶,575人。聚落南北矩形,面積7.3萬平方米。
2、陳園村委會轄:高莊,市區南20.8公里,都司東4公里,都司一-構林公路北側。聖、雷二姓居住,後高姓由構林高窪遷此,人口興旺,更今名。耕地652畝,64戶,292 ,聚落東西矩形,面積5.4萬平方米。
龍堰鄉
刁河店村委會轄:刁河店高姓,因臨刁河,故名, 宋時稱刁澗.。明洪武年間,賈、張二姓由西遷入。耕地817畝,215戶939 《嘉靖鄧州志鎮店》載,明嘉靖年已經成集,有高姓遷入。聚落沿河、公路發展,近橢圓形。
(二)鎮平縣
鎮平縣高姓村莊有髙余營、唐營高,高家營等6個。共579戶,2338人。
馬莊鄉
1、 白衣村委會轄:高余營,鎮平西南3。公里,馬莊鄉東2公里。因村居高、餘二姓,故I名。高姓始祖由鄧北趙集鎮小廟高遷此。耕地1000畝,130戶,450人。
2、 唐營村委會轄:唐營高,位於鎮平縣西南28公里,馬莊東南1.5公里。因村居唐、 高二姓,故名。高姓有耕地750畝,101戶,450人。
賈宋鎮
1、 橋北村委會轄:高家,在鎮平西南20公里,賈宋街橋北村。始祖由鄧北堤南高遷此。耕地18畝,5戶,18人。 ,
2、 老君廟村委會轄:高家,鎮平縣城西南16公里,在賈宋鎮東北三公里。現有25戶,150人,耕地面180畝。
張林鎮
公吉王村委會轄:四戶莊,位於縣城西南25公里,黑龍集東1.5公里。高姓有耕地 140 畝,30 戶,120 人。
侯集鎮
1,馬圈王高家:鎮平城南12公里,高姓有耕地1150畝,220戶900人。
2,鎮平縣城正南15公里。耕地有1500畝93戶400餘人。
(三)內鄉縣
內鄉縣高姓村莊有高鄭家組、高家、大高溝、高窪村四個。214戶,837人。
師崗鎮
1、苗莊村委會轄:高鄭家組,內鄉縣城四南25公里,師崗西4公里。始祖何人何時遷 ,不詳。耕地150畝,32戶,116人。聚落東西長南北窄。面積5萬平方米。
2、西坡村委會轄:高家,內鄉縣城西南26公里,師崗西南5公里。一百多年前,始祖由蚱岫大高溝遷此。耕地25畝,4戶,21人。
蚱岫鄉
南莊村委會轄:大高溝,內鄉縣城西南40公里,蚱山由鄉西南7公里。現有86戶,350 地490畝。聚落面積1.8萬平方米。
大橋鄉
巨子崗村委會轄:高窪村,內鄉縣城南8公里,大橋鄉北2. 5公里。始祖何人何時遷無記載。耕地340畝,92戶,350人。
(四)淅川縣
高姓村莊有西高家、中高家東高家、楊南組高家、九重街高家、高裴崗高家、高營(原名 雲梯寺)、吳田村高家崗組、吳田村高莊組、阮營村高家(又名核桃園高家)等。359戶,1769 人。 '
九重鎮
1.王家村委會轄:中高家,九重鎮東北0・5公里。始祖高月郎兄弟三人,於清朝嘉慶 ,由鄧北趙集大王廟高家遷此,距今200餘年,大門不詳,二門、三門人丁興旺。耕地400畝,56戶,215人。
2、唐王橋村委會轄:東高家,九重東8公里。據傳,由鄧州張村鎮高劉村西高家遷入, 何人何時遷此不詳。耕地600餘畝,42戶,295人。
3、孔北村委會轄:楊南組高家,九重東2. 5公里,始祖由鄧州高集鄉高崗村高灣遷此。現有2戶,一遷丹江定居,在此定居一戶,7人,耕地15畝。
4、高家村委會轄:西高家,九重西5公里,九重至淅川公路北側。始祖由鄧州北趙集 :廟高家遷此,約有200年歷史,有祖瑩三座。高家組十餘姓,高姓人較多。耕地50餘畝,6戶27人。 麥宜橋系淹沒區,1961年僅此〜家故巾
厚坡鎮
1、 高裴崗村委會轄:高家,淅川縣城東南75公里,厚坡南1.5公里°耕地1150畝,155戶,720人。聚落南北長形,而積6995平方米。
2、 路崗村委會轄:高營(原名雲梯寺),厚坡東北5公里,韋集東南厶里。耕地466 畝,40戶,290人。聚落南北長方形,面積7萬平方米。
香花鎮
1、 吳田村委會轄:高家崗組,淅川縣城東南65公里,香花鎮西北3公里,據傳始祖由 鄧州北堤南高遷此,距今約200餘年。聚落南高北低.耕地250畝,22戶,95人。
2、 吳田村委會轄:高莊組,淅川縣城東南68公里,香花鎮西4公里。據傳,始祖由厚坡高裴崗高家遷入,距今約200餘年。耕地200畝,16戶,68人。聚落北高南低,東長西短。
3、 阮營村委會轄:高家(又名核桃園高家),淅川縣城東南50公里,香花鎮西北15公 里。據傳,始祖先從厚坡高裴崗高家遷入香花鎮吳田村高莊,後又從吳田高莊遷此,約180 年左右。耕地140畝,16戶,71人。
(五)新野縣
上莊鄉
1.馬集村委會轄:劉寨高莊,位於上莊鄉偏東北0.5公里。據推算始祖高維清於250年前由楊營高遷此,距今10代,高姓28戶,140人,耕地170畝
2、馬集村委會轄:楊營高,有12戶,51人。
王莊鎮
西高營村委會管轄:西高營位於新野縣城東12公里,從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此。新野縣高莊碑載西高營高姓來時有兄弟8人(高管勛、 遠、高明山)。該村現有高姓500戶1500人,耕地1800畝,聚落正方形。
(六)唐河縣
龍潭鄉
龍潭鄉高營,位於唐河縣城西南25公里。明朝萬曆年間(1580年左右)從山西 洪洞縣大槐時遷此'。始祖高二老。同時遷來的高大老落戶泌陽縣境內,髙三老落戶湖北棗陽縣唐紫山南。1996年鄧州北堤南高村民高民昌、高知惠受堤南高家族委派與龍潭鄉高營高姓族人聯繫,建立親族關係。本村寫有家譜,故世系部分省略。
2、三皇廟高家,清朝初期由山東遷入唐河縣西關三皇廟街(今新安街)。街南居住高姓門人高中和高明。
(七)臥龍區
七里園鄉
老莊村委會轄:豐園小區高家,現有3戶21人。
(八)范縣
濮城鎮
南關高家:高書堂於1980年由堤南高遷此定居,在該鎮辦化工廠,自任廠長。全家5口人。
二、湖北省
老河口市
湖北省老河口市有高氏族人村莊8個,其中有袁沖鄉小高莊、大高莊、鄭家營高家、上高莊;趙崗鄉高灣;洪山嘴辦事處高樓;光華辦事處雷公店高家、高家莊。共237戶,971 人。
袁沖鄉
1、韓高樓村委會轄:小高莊(又名東高莊),在老河口市區偏東北21公里,袁沖鄉北5公里。清道光年間由河南省鄧州市北趙集大王廟高家遷入。祖先高文明生四子。34戶,150人,耕地375畝。聚落東高西低,南北長形,面積1.5萬平方米。
2、韓高樓村委會轄:大高莊(又名西高莊),在老河口市區偏東北20公里,袁沖鄉北5公里。清道光年間由河南省鄧州市北趙集大王廟高家,兄弟5人。到進輩約失傳4代。32戶157人,耕地420畝,面積1.3萬平方米。
3、 韓高樓村委會轄:鄭家營高家,道光年間由河南省鄧州市北趙集大王廟高家遷入。20戶102人,耕地200畝。
4、 紀洪村委會轄:上高莊,在老河口市區東北30公里。清鹹豐年間韓高樓鄭家營高家遷此。村內高、吳,韓、孫等十餘姓。其中高、喬、陳三姓人口較多。高姓20戶,86人,耕地 215畝。聚落面積2萬平方米。
趙崗鄉
興隆寺村委會轄:高灣,位於老河口市區北2。公里,趙崗鄉東1公里。清朝中期由韓高樓鄭家營高家遷此。67戶,215人,耕地850畝。聚落西高東低,基本圓形,面積6.7 萬平方米。
洪山嘴辦事處
西高樓村委會轄:高樓,位於老河口市區西北15公里,洪山嘴辦事處西北9公里。清乾隆末年由河南省鄧州市北趙集大王廟高家遷此。本村居民姓雜,有高、張、朱、焦20餘 姓。其中高姓40戶,160人,耕地500畝。聚落南北長形,24萬平方米。
光華辦事處
1、 雷公店村委會轄:高家(二組),1960年趙集堤南高兩人遷此定居。7戶,30人,耕地15畝。
2、 西關居委會轄:高家莊 。清朝末年遷此,17戶71人,農戶以種菜為主,居民以做生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