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存寶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4年7月
- 畢業院校: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代表作品:煤自燃量子化學理論
- 職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授
簡介,榮譽,主要成就,
簡介
1964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遼寧省特聘教授,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中國煤炭工業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礦井通風專業委員會和礦井火災專業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礦業工程和安全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安全基礎理論、煤炭自燃火災災害防治、礦井瓦斯災害防治、礦山動力災害防治和稀缺煉焦煤資源保護與開採以及電廠煙氣封存理論與技術。
在安全科學基礎理論與安全管理方面,系統研究了安全事件的孕育、發展、形成過程中活動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機制以及相互作用形成的廣義結構與特定結構以及結構之間的演化規律。
在礦井火災防治理論與技術方面,主持及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4項、國家科技支撐項目4項及橫向科研項目10餘項。率領團隊長期工作在實驗室、奔波於現場,重點研究煤礦自燃火災預防理論與技術。根據煤氧化自燃形成的特點,率先套用量子力學、量子化學理論對煤自燃的發生機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基於量子化學的煤自燃理論,建立了煤自燃難易的判定、自燃火災預測預報、煤阻化改性、採空區隔氧惰化等一整套防滅火技術體系,並根據煤在極限低氧(O2小於7%)條件下不發生自燃的特性,採用立體注惰氣(N2、CO2和煙氣等)技術,結合封堵措施,有效消除治理區域的自燃危險性。基於防災減排的理念,首次在同煤塔山礦開展了利用坑口電廠煙氣代替氮氣預防採空區自燃和碳封存並舉的研究。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被EI、ISTP收錄22篇,出版專著《煤自燃量子化學理論》,授權發明專利4項。
在礦井瓦斯災害防治及瓦斯綜合利用方面,主持及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橫向科研項目5項。根據場論知識,創立了煤層瓦斯場理論,其內涵為:瓦斯場是由瓦斯激發的能夠驅動瓦斯運移的並隨時間與空間發生變化的一種場,煤岩介質中存在瓦斯便存在瓦斯場,通過研究瓦斯場可確定瓦斯在瓦斯場中的運移規律,並套用建立的低滲透煤層氣水兩相流流固耦合模型進行了驗證。根據煤層瓦斯場理論建立了最佳化鑽孔參數函式方程,並最佳化了抽采鑽孔布置參數。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在礦山動力災害防治方面,建立了單元結構控制理論,其理論核心為:在耦合應力分布場中研究單元以及單元之間隨采動引起的煤岩體空間結構應變、應力的演變規律以及相應的控制方法。單元結構控制理論與傳統的圍岩力學控制理論相結合,為大同礦區石炭系千萬噸礦井建設開拓部署、採煤方法選擇、巷道支護參數確定、支架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在稀缺煉焦煤資源保護與開採方面,建立了稀缺煉焦煤保護與高回收理論,其理論核心是:煉焦煤作為稀缺煤炭資源,在科學控制產能基礎上,最大限度提高回收率,實現可持續開發利用。以該理論為指導,開發了稀缺煉焦煤高回採率開採新技術與煉焦煤難選煤種高回收率洗選新技術,最大程度避免資源丟失及浪費。
榮譽
2018年6月獲得全國煤炭工業先進工作者稱號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為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主要成就
1、2006年獲國家安全生產管理總局第三屆生產科技成果二等獎——“薄基岩淺埋煤層自然發火機理及綜合防治研究”;
2、2007年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大同煤的自然發火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
3、2007年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煤炭自燃理論及其套用基礎研究”;
4、2008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煤炭自燃理論及其防治技術研究與套用”;
5、2009年入選遼寧省第五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
6、2010年被聘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現場技術支撐組專家;
7、2011年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大同礦區侏羅系近距離多層採空區下防滅火安全開採理論與技術”;
8、2011-2014年被聘為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防滅火專家委員會委員;
9、201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大同礦區複雜開採條件煤炭自燃火災防治關鍵技術”;
10、2013年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瓦斯分源立體抽采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關鍵技術”;
11、2013年獲得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瓦斯分源立體抽采及綜合利用一體化關鍵技術”;
12、2014年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稀缺煉焦煤資源保護性開採及高回收關鍵技術”;
13、2014年獲“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