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均忠

鄧均忠,字天衢,元末生於石門皂市。孔武有力,善用智謀,德高望重,頗有賢聲。元至正十二年(1352)峒長向思永率隊來劫鄉邑,均忠獲悉,立即組織鄉丁奮力拒守,使百姓安然無恙。

基本介紹

  • 本名:鄧均忠
  • 字號:字天衢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石門皂市
個人簡介,生平事跡,

個人簡介

1354年向思永又與石門峒酋夏克武部聯合攻打縣城。均忠復率數百義勇擊殺之,奮戰竟日,御強於城外。他想,因兵力懸殊,恐難取勝,遂生一計:效法春秋戰國時齊國田單用的“火牛陣”,令里丁借來百姓年輕強壯耕牛三百頭,角上綁著利刀,尾巴上綁上炮仗,一字排開,一齊點火。牛聞炸聲性起,勇猛衝向敵陣。均忠率隊殿後,執戈衝殺,一時間鞭炮聲、喊殺聲、呻吟聲直衝霄漢。峒酋隊伍猝不及防,丟下幾百具屍體和傷兵,捨命四逃。鄧均忠大獲全勝,還落下個“鄧軲牛”雅號。朝廷聞奏,皇上褒揚有佳,封他為八番、順元等宣慰使司。

生平事跡

穎川人劉福通發動農民起義,以紅巾為號,史稱紅巾軍。湖北蘄州羅田人徐壽輝、麻城人鄒普勝也起兵回響,勢如破竹,陷南康(今南京)攻岳州,其部將倪文俊屢臨澧州、安鄉,戈指石門。均忠速募鄉勇,置辦兵器,日夜操練,巡邏,紅巾軍怯而未攻。
鄧均忠病故後,次子鄧義襲職,元至正廿四年(1364)甲辰歸順明朝。
鄧均忠死後墓葬七處,以掩真冢。因當時“峒蠻遺孽尚未盡殄”,均忠子孫慮其餘燼復燃,恐含恨圖報,故學曹操故後葬七十二冢之舉,對葬地諱莫如深,一在白雲山的板橋峪,一在雞鳴橋的懸鐘峪,一在白雲山後的北峪,一在下南溪的太陽灣,一在瓜子峪鐘牌埡,還有一冢在慈利八都,時間一長,子孫也不知何處為藏形真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