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井關船閘,自貢市境內古蹟,於1940年12年啟動,閘室均為長63米、寬9米。可容納10隻駁船或6隻櫓船同時進閘。
船閘通航後,改變了釜溪河灘多的地理環境,結束了費時、費力的蓄水行舟、盤灘過坳的運鹽歷史。
鄧井關船閘,自貢市境內古蹟,於1940年12年啟動,閘室均為長63米、寬9米。可容納10隻駁船或6隻櫓船同時進閘。
船閘通航後,改變了釜溪河灘多的地理環境,結束了費時、費力的蓄水行舟、盤灘過坳的運鹽歷史。
鄧井關船閘,自貢市境內古蹟,於1940年12年啟動,閘室均為長63米、寬9米。可容納10隻駁船或6隻櫓船同時進閘。船閘通航後,改變了釜溪河灘多的地理環境,結束了費時、費力的蓄水行舟、盤灘過坳的運鹽歷史。...
釜溪河船閘是指位於釜溪河上的船閘。有沿灘船閘、金子凼船閘、鄧井關船閘三座。抗戰時為保食鹽的軍需民用,自貢市必須保證年產鹽650萬擔以支援抗日。“增產加運”必修船閘,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改善釜溪河的河道現狀,提高運力。1938年...
在嘉靖十八年間,鄧關地區已是富順縣重要產鹽地之一,當時在此辦井者甚多,尤以鄧氏三家鹽產量高而聞名。隨著鄧井的興盛,鄧井關這一名稱便取代了洞子場。清末經過鄧井關而運往省內外的鹽載增多,又是中轉港口,清政府為加強運務...
船閘可容納10隻駁船或6隻櫓船同時進閘,從自流井至鄧井關的行程時間大大縮短,每天過閘鹽船的日運量達8270噸,年運量達到25萬噸以上,運量提高了七八倍。1942年7月7日,當地舉行了盛大的通航典禮,以示對抗日救國的紀念。船閘已...
在建設釜溪河船閘的三座船閘(沿灘船閘、金子凼船閘、鄧井關船閘)的過程中,自貢的工人師傅們發明了一些建築材料的“替代品”。當時,船閘工程所需材料,除石料就地開採外,還有水泥、白灰、木材、鐵料等,尤以水泥最為重要。抗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