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震岳(1904—1995年),字耿和,廣東五華縣華陽鎮華陽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基本介紹
簡介,人物生平,重要事件,文韜武略,晚年生活,社會評價,
簡介
鄒震岳(1891~1983),字耿和,五華縣華陽鎮楊梅村人,
陸軍軍官高級班畢業,歷任國民黨軍排、連、團長,少將師參謀長,駐蘇俄武官,中央直屬裝甲部隊指揮官,陸軍第97軍副軍長兼第33師師長,廣州港口司令部中將司令等職。
抗日戰爭時,在長沙兩次會戰中揮軍擊敗侵華日軍,戰功顯赫,獲國民政府頒授四等雲麾勳章、抗日紀念章各1枚。後又在廣東清遠的抗日戰役中,利用土墩、森林作掩護,消滅日軍1萬餘人,再立戰功。
1983年在加拿大逝世。
人物生平
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於五華縣華陽鎮華陽村,南方鄒應龍家族之應龍公第25世裔孫,德宏系後裔。曾在黃埔軍校畢業、陸軍大學十一期畢業、國防研究院一期畢業,歷任國軍排、連、團長,少將師參謀長,快速縱隊(中央直屬裝甲部隊)少將指揮官,陸軍九十七軍副軍長兼三十三師師長,廣州港口司令部中將司令等。是參與兩次長沙會戰的主要將領之一。曾率一萬南粵子弟兵,擊退三萬多日寇,奪獲日師部重要作戰檔案,擒獲日師長,使侵華日軍聞“鄒”喪膽;後又在清遠的抗日戰役中,痛殲日寇一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重要事件
在抗日戰爭長沙兩次會戰時,中國軍隊擊敗進犯的華中日軍,取得長沙大捷,鄒震岳是參與兩次長沙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之一。他曾率一萬南粵子弟兵,擊退三萬多日寇,奪獲日師部重要作戰檔案,擒獲日師長,使侵華日軍聞“鄒”喪膽,侵華日軍在軍訓時及有關檔案中,把鄒震岳將軍稱之為“西江之虎”,有謹防受其裝甲車隊攻打之意,因此他所指揮的軍隊也就有“虎隊”之稱號。又在清遠戰役中,利用土墩、森林作掩護,消滅日寇一萬多人,大大地挫敗日軍囂張氣焰。他在抗日戰場上戰功輝煌,榮獲國民黨中央政府頒授四等雲麾勳章一座,於民國卅六年(1947年)又獲頒甲一干城章一座,對國家功勳彪柄。
文韜武略
鄒震岳將軍是一位文武兼備、博學多才的將領,他既是一位於抗日有功的將軍,同時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曾親書其父杏門公遺訓“詩書療飢菜根當肉”予家鄉親屬,勉勵後輩不畏艱苦,發奮讀書。抗日戰爭勝利後,多從事教育工作,曾任國立藝專教授十五年,及外語學校留德學員班教官等。留學蘇聯時,寫過《史達林格勒會戰史》。主要著作還有《德式體育教範》、《德式築城教範》》、《德式師戰術》、《北婆羅州華僑史話》、《巴拿馬地誌》、《西德農地重劃》、《西德土地規程》等。
晚年生活
鄒震岳先生熱愛釣魚,1987年退休後到加拿大溫哥華定居,曾任溫哥華梅花釣魚學會創會會長,他說過去在重大戰役中,許多策略都是在釣魚時思考而得,所以釣魚的好處很多。
移居海外的老將軍,常惦念著祖國,惦念故鄉與親人,在致大陸親人書信中曾表達了想要回祖國故鄉一行的願望,但由於當時條件不俱備而未能成行。他作詩道:“浮生聚散本無常,久住他鄉似故鄉;欲話田園懷骨肉,每思廬墓痛肝腸。……”以表達思鄉之情。1995年鄒震岳將軍帶著未了的心愿逝世於加拿大,享年92歲。老將軍有子女八人,孫、曾孫輩數十人。其子衍江、衍寧均在台大畢業,曾分別擔任過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國際航空飛機機械主管,和美國建設計畫總工程師等職,女兒淑蓮為美國休斯頓大學教授、藥學博士。他所傳下分居於世界各地的子孫後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峽兩岸通航後,曾回家鄉觀光謁祖,並以耿和(震岳)之名捐助三十萬人民幣給華陽中學作資助貧困學生基金,了卻了老將軍生前未完的心愿。
社會評價
今天,在華陽昂天獅鄒氏一世開基始祖德宏公祠內,有“陸軍中將”匾一塊,就是為紀念德宏公的第廿三世孫,曾威震敵國的抗日名將鄒震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