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強(武當太虛拳傳人)

鄒強,1945年出生,曾就讀於廣州體育學校,中國武術七段,鄒會長自小隨師武當太虛拳宗師伍德文師父習練武當太虛拳,1968年開始受師委託代師授徒,至今授徒超過千人,鄒強師傅現任廣東省武術協會精武會會長、廣東省武術協會武當太虛拳專業委員會主任、武當拳法研究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強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廣東省武術協會精武會會長
  • 畢業院校:廣州體育學校
太虛拳傳人,生平簡介,廣州太虛拳會簡介,武當太虛拳簡介,太虛拳推廣,

太虛拳傳人

1945年出生,曾就讀於廣州體育學校,中國武術七段,鄒會長自小隨師武當太虛拳宗師伍德文師父習練武當太虛拳,1968年開始受師委託代師授徒,至今授徒超過千人,鄒強師傅現任廣東省武術協會精武會會長、廣東省武術協會武當太虛拳專業委員會主任、武當拳法研究會委員。
鄒強會長鄒強會長

生平簡介

15歲開始跟武當太虛拳一代宗師伍德文(雪波)先生學習武當太虛拳。隨著時間流逝,伍德文先生年紀漸邁,便將重任委以鄒強,以鄒強為首的領導下,在廣州教導了一批又一批的太虛拳傳人,在其大力推廣下,使得太虛拳不但在廣州,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都有了飛躍的發展。於1989年成立廣州市武術協會太虛拳會(廣州市太虛拳術研究會),1998年太虛拳會成為廣東省武術協會精武會的成員,鄒強擔任常務副會長,2011年擔任廣東精武會會長

廣州太虛拳會簡介

廣州市武術協會太虛拳會(廣州市太虛拳術研究會)成立於1989年。在省市武術協會的領導下,由伍德文(雪波)先賢嫡傳弟子鄒強先生任會長,以便與同門積極研究、繼承和發展伍德文(雪波)先賢所傳授的太虛拳術,並與各地武術團體聯繫和交流,積極參予國內外,及省市武術協會舉辦的武術活動。其間多次獲得榮譽和獎勵,為振興中華傳統武術,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作出貢獻。其分會遍及廣東花都、橫瀝、佛山、番禺和江門。除廣東省外,協會學員亦有來自大連、香港、澳門、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及德國等地。

武當太虛拳簡介

太虛拳為武當內家拳種,由廣東新會伍德文先生廣傳於世。太虛拳與太極拳同源異流,其理均一,唯太虛主先天,太極主後天,太虛即無極,陰陽未分,渾然鼓盪,一氣於其間,是根據河圖洛書數理及其陰陽生化之機而構造此拳。
本拳動作以體鬆柔和為主,每一動作均以圓圈轉動,連環不斷。本拳發動時可分柔勁與剛勁,柔勁為單勁,剛勁為六勁,發六勁時需運氣用截勁。
本拳手含“八極”,可打六掙,馬為座山馬,步分十八種,姿勢分五行八卦合十三勢。身為五弓,式分八個卦,每卦八個式,合共六十四個式,內藏八卦掌、形意。可推手練習,可花拳逼打,在技擊上不失為一高尚的拳種。
此外,本拳根據無極造化,經浩然之氣,練習時用意不用力,純以柔和運動,強健內臟,使“精一”歸於丹田.使得真元固守,六氣調和,水火既濟而生神明,百官守職,疾病不生,壽元長遠。因此,對本拳的練習亦不失為很好的養生之術

太虛拳推廣

大家都知道江門是蔡李佛拳、詠春拳的故鄉,但許多人都不知道原來江門還是太虛拳的發源地。記者近日從江門市文廣新局獲悉,江門市江海區外海街道辦事處正準備將太虛拳申報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於是來到該辦事處採訪了多位太虛拳宗師伍德文的親傳弟子,發現這種拳易學難精,相較其他拳法普及速度較慢。外海正準備通過成立協會的形式在本地普及此拳。
太虛拳運用“六肘”貼身肉搏,非常兇狠。太虛拳運用“六肘”貼身肉搏,非常兇狠。
溯源
源自清朝皇室的拳術
太虛拳相傳由武當道士張三豐所創,是武當內家拳種,動作以體鬆柔和為主,每一動作均以圓圈動轉,連環不斷,靜可養生,動可制敵,後傳到張松溪、邱元靖,清朝雍正年間傳入皇宮內,便在皇宮內秘傳,經歷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幾代,是皇親貴族的“專有拳”。
當時,伍德文的曾祖父伍榮羽在朝廷任職,很受器重,鹹豐的皇叔於是將這種皇家拳種傳授給他。伍榮羽榮歸故里之後便將這種拳術帶回了外海,但出於對清皇室拳種的尊重,秘不外傳。這種規矩一直延續了幾代,直到具有開放思想的伍德文才有所改變。
上世紀30年代,他以武會友,借切磋技藝的形式將這種拳術傳授給了南山村陳姓族人。上世紀40年代,伍德文移居廣州做文員,將太虛拳傳到了廣州。目前廣州市武術協會太虛拳拳會會長鄒強正是他在廣州招收的徒弟。
“他到廣州後,我們還曾請他繼續教授這種拳,他就派了一位女師傅來南山教我們。”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告訴記者,這位女師傅在南山教了30多人,後來便移居去了美國。
到了文革時期,政府對聚眾習武把控很嚴,但太虛拳與太極拳相似,練習者常以練太極為藉口學習。“那時候,我們本來是練習對打技藝姿勢的,見到紅衛兵就馬上改打柔和的太極動作掩飾。師傅還教我們對外人說是打‘伍氏太極’。”鄒強回憶起當年的情況,甚是得意。
“到了70年代,因為沒什麼文娛活動,太虛拳在外海鎮一度非常盛行,幾乎人人都玩這種拳。”據外海第二代拳師介紹,估計外海鎮有幾千人曾學過這種拳術,但改革開放之後,練拳的人又少了。目前,外海約有200人在練太虛拳。
發展
易學難精珍稀拳種須推廣
太虛拳以體鬆柔和為主,動作均以圓圈動轉太虛拳以體鬆柔和為主,動作均以圓圈動轉
太虛拳協會會長、年逾花甲的鄒強告訴記者,伍德文為人清高,從不承認自己是“武師”,一生也從未開設過武館,“他不以習武謀生,只是著意育人,通常只教熟人,所以收徒不多,活到90歲僅教了數百人。
”鄒強介紹說,太虛拳有兩個套路,一套養生,一套搏擊,後者打鬥起來起運用“六肘”貼身肉搏,非常兇狠,在外海有“爛命拳”之稱。但這一拳種尊崇儒、道思想,對於何人“不傳”,制定了章程,而且這個傳統一直保持到現在,所以相比開館授徒的拳術而言,弟子自然不多。
另外,太虛拳易學難精,也制約了其發展。“學拳並不只是學簡單的套路,要真正領會其中的內涵才算是學會。但太虛拳里包含了醫學、武學、易學的知識,我學得越深入越覺得自己學得少。”鄒強感嘆說,太虛拳里最基礎的一項———扎馬,就嚇退了很多人。因為該拳種的扎馬並非四平八穩的弓步,而是“乃”字型的座山馬,重心只在一條腿上,做起來較為辛苦。
座山馬重心只在一條腿上,做起來較為辛苦。座山馬重心只在一條腿上,做起來較為辛苦。
由於上述兩種原因,鄒強估計,目前全國學習這種拳術的人可能只有3000多人。“不加強推廣就會慢慢失傳,但全部內涵都教,學徒也難以接受。”對於未來的發展,鄒強認為要“先普及再提高”。他本人於1998年在廣州成立了太虛拳協會,業餘在廣州醫學院教授了18年太虛拳,授徒上千人,深深意識到,太虛拳的推廣需要從簡單的養生套路開始。
“練太虛拳的人不算多,但越是這樣越值得我們保護。”外海街道黨工委委員徐志勇告訴記者,太虛拳的根在外海,鎮裡一直有人練習,近幾年在鄒強的支持下漸漸有了凝聚力,正準備在外海成立太虛拳協會。而街道辦對發揚太虛拳也非常重視,為其發展落實了經費,提供了活動場所,並積極進行宣傳推廣。“我們希望借著申報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讓鎮外的人知道江門有這樣的特色項目,知道太虛拳的源頭在外海。”他如是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