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
- 創作年代:東漢
- 別名:開通褒斜道刻石
- 書法類型:隸書
- 規格:通高270厘米,寬220厘米
- 現藏地:漢中博物館
《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是鐫刻於東漢時期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稱“開通褒斜道刻石”和“漢中太守鉅鹿鄐君褒斜道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漢中博物館。《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四周有凸出的邊子,呈不規則扁方形,通高2...
11.南宋晏袤《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釋文》摩崖:原刻在《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下方,高270厘米,寬215厘米,楷書27行,行28字左右,字徑5至6厘米,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刻。《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刻勒後,經千餘年,被水污、青苔...
《開通褒斜道刻石》,又稱《大開通》,全名《漢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東漢永平六年(六三)刻,隸書十六行,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石在陝西褒城(今勉縣)北石門溪谷道中,為現存東漢摩崖刻石中之最早者。宋時石為南鄭令臨淄晏袤...
《開通褒斜道刻石》,全名《漢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俗稱《大開通》。東漢永平六年刻。東漠永平六年(六三)刻,隸書十六行,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石原在陝西褒城(今勉縣)北石門以南溪谷道中崖壁之上,一九六七年因建褒水大壩,...
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中記:“……始作橋閣六百二十三間”。《讀史方輿紀要》稱:“褒斜谷中,宋有棧閣二千九百八十九間,元(代)有棧閣二千九百八十二間”,(應為二千八百九十二間)。“明重修棧閣二千二百七十五間”。明修...
褒斜道石門的東西兩壁及附近,現存古代摩崖石刻百餘品。其中以漢魏刻石為主體的十三種,世稱石門十三品。石刻內容主要是記功頌德。記頌東漢開通褒斜道事跡的,有鄐君開道碑、楊君石門頌、李君表、楊淮、楊弼表記等。記頌北魏重開褒斜...
這些摩崖都是在遠離鬧市的幽谷之中,由於有深澗絕壁為屏障,歷代禍亂未能波及,所以保存較好。以後,由於興建褒水大壩等水利工程的需要,將其中主要部分遷到現在漢中博物館保存。《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在陝西勉縣褒谷石門西南半里左右...
《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被稱做“陝南第一古石”,鐫刻於公元66年,是我國早期的摩崖石刻,原在石門洞南約一里的山崖間,石質為雲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間有溝壑,文字漫漶,記載了漢明帝劉莊復通褒斜道開鑿府門隧洞的事。 從書法上說,...
《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釋文》、《釋潘宗伯、韓伸元、李苞通閣道題名》追述漢魏往事,是宋代仿寫漢隸的好作品。《山河堰落成記》又名《重修山河堰碑》,形巨體豐,該地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塊碑刻,是南宋紹熙年間官民整修山河堰竣工後...
一九六七年,因石門所在地修建水庫,將此石刻與《鄐君開通褒斜道刻石》《石門頌》《石門銘》等摩崖石刻從崖壁上鑿出,一九七一年移至漢中市博物館。《楊淮表紀》為漢隸中奇縱恣肆一路的名作,書法寬博疏朗、縱橫開闔,對後世影響較大...
永平四年明帝下詔,經過一年準備,漢中太守鄐君組織兩千多人於永平六年開工,永平九年完成。北魏永平二年(509)王遠《石門銘》記:“此門蓋永平中所穿”。《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載:“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
紹熙五年三月,晏袤視察山河堰,至褒谷,在石門西南側斷崖中青苔下,發現了東漢永平九年(66)刻寫的《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距石門不到百步。他還發現了三國魏文帝景元四年(263)刻的《李苞通閣道》摩崖、潘宗伯與韓仲元於晉武帝...
書法上,《裴岑紀功碑》的字型系以篆為隸,由篆變隸之漸,最大特點是“生”與“簡”,與《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其用筆以方折筆法為主,又糅雜篆筆之婉曲,無漢隸之明顯波挑,毫無圓滑做作之氣,如“...
南宋文學家晏袤:(《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與光武中元二年《蜀郡太守何君閣道碑》體勢相若。(《兩漢金石記·卷十三·鄐君開石門刻字》)宋代金石學家洪适:東漢隸書,斯為之首,字法方勁,古意有餘,如瞻冠章甫而衣逢掖者,使人...
全文十行,每行十七至二十字,行文款式有行,橫無列,大小字參差錯落,直書而下,錯落古勁,朴茂瑰偉不拘陳法而又渾然成章,蒼拙恣肆,純古遒厚,別開生面,仿佛《秦詔版》與《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混血天成。縱觀全碑,書寫者從不...
其中“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譽為國之瑰寶的石門十三品。石門十三品包括有:東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原在石門洞南約1里的山崖間,石質為雲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間...
石門內及附近有東漢至明清時期的摩崖題刻百餘方,統稱石門石刻,其中《鄐君開通褒斜道碑》《石門頌》《石門銘》等十三通是漢魏時期的石刻。1961年3月4日,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中東塔 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