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突圍

鄉村教師突圍

什麼是幸福?作為一個教師,怎樣才能獲得幸福?筆者認為,幸福就是通過自己的個體行為,使自己逐漸滿足於生活,對生活產生興趣,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營造一個儘可能和諧的生活環境,使自己保持著持久的愉快心情。教師要獲得幸福,必須通過自己的“個體行為”,使自己在個人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教學生活、學校生活中獲得滿足感,保持著精神的愉悅。先說個人生活。幸福的人生是以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為主色調的。哲學家羅素說:“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總是伴隨著充滿發揮自身的才能改變世界。”作為教師,只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與教書育人、與學校興旺、乃至科教興國這些目標有著緊密聯繫,切實認為自己有一種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我們的生活才富有責任、充滿激情。許多年來,我的業餘生活(夜晚、節假日)都非常的充實,廣泛涉獵,筆耕不輟,不斷追尋教育的真諦,不斷探索教學的藝術。所以,我很快樂,我很幸福。

基本介紹

  • 書名:《鄉村教師突圍》
  • 作者:吳再柱
  • 定價:42.00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前言,目錄,第一輯:心靈突圍,第二輯:理念突圍,第三輯:課堂突圍,第四輯:學校突圍,

前言

吳再柱校長是我未曾謀面卻相當熟知的一位朋友,收到《鄉村教師突圍》的書稿時,知道他又有大作面世,不禁為之高興。我見書名中有“突圍”二字,多少有點敏感,因為在我看來教育不是戰爭,不宜用戰爭的言辭來描述,但面對當下的教育窘境,身處鄉村教育實際的教育者,確確實實有一種被死死包圍的窒息之感,不突圍必死無疑,突圍一下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也許除了“突圍”一詞,再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了。這恐怕也是吳校長對時下之局和個人之力的清晰洞見;又見“鄉村”二字,知道彼此境遇相仿,所見、所思、所獲、所得,心生照映,惺惺而惜。所以,多多少少,竟感覺這是本似曾相識的新書。當下教育的“囚徒困境”,在盤根錯節的利益鏈和輕疏偏狂的政績觀下,相信將有段漫長的道路可走。而“突圍”作為一種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積極姿態,正成為越來越多的有識者的選擇,本書的“突圍”亦看做一個虔誠的教育者的吶喊,其中有真知、真性,亦有真心、真情。全書分“心靈突圍”、“理念突圍”、“課堂突圍”、“學校突圍”四輯,多取自於吳校長多年來在教育界行知不輟的累積。正如書中所說“寫作,是一種需要”,他用一支筆記錄下自己的成長。在環境逼仄中,旁人志閒趣野,他卻自己抱著本《古文觀止》苦讀一夏;年歲添增,諸務纏身,他還勤練誦讀,從蹩腳的國語攀到字正腔圓、流暢自如的“二級甲等”。這種種的“突圍”中,我以為他首先做到的是“自我突圍”,即將自己的精神生命從小小的農村之地躍升至精騖八級、心游萬仞的天地之中,讓自己消泯畛域,合璧中西。這一過程,既豐富了他自己的生命,也成全了眾多的孩子,讓後者在教育被越勒越緊的現實壓迫中還能保全天性,自由生長,從今天看來,這確是功I序序:在“突圍”中尋求一線生機凌宗偉吳再柱校長是我未曾謀面卻相當熟知的一位朋友,收到《鄉村教師突圍》的書稿時,知道他又有大作面世,不禁為之高興。我見書名中有“突圍”二字,多少有點敏感,因為在我看來教育不是戰爭,不宜用戰爭的言辭來描述,但面對當下的教育窘境,身處鄉村教育實際的教育者,確確實實有一種被死死包圍的窒息之感,不突圍必死無疑,突圍一下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也許除了“突圍”一詞,再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了。這恐怕也是吳校長對時下之局和個人之力的清晰洞見;又見“鄉村”二字,知道彼此境遇相仿,所見、所思、所獲、所得,心生照映,惺惺而惜。所以,多多少少,竟感覺這是本似曾相識的新書。當下教育的“囚徒困境”,在盤根錯節的利益鏈和輕疏偏狂的政績觀下,相信將有段漫長的道路可走。而“突圍”作為一種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積極姿態,正成為越來越多的有識者的選擇,本書的“突圍”亦看做一個虔誠的教育者的吶喊,其中有真知、真性,亦有真心、真情。全書分“心靈突圍”、“理念突圍”、“課堂突圍”、“學校突圍”四輯,多取自於吳校長多年來在教育界行知不輟的累積。正如書中所說“寫作,是一種需要”,他用一支筆記錄下自己的成長。在環境逼仄中,旁人志閒趣野,他卻自己抱著本《古文觀止》苦讀一夏;年歲添增,諸務纏身,他還勤練誦讀,從蹩腳的國語攀到字正腔圓、流暢自如的“二級甲等”。這種種的“突圍”中,我以為他首先做到的是“自我突圍”,即將自己的精神生命從小小的農村之地躍升至精騖八級、心游萬仞的天地之中,讓自己消泯畛域,合璧中西。這一過程,既豐富了他自己的生命,也成全了眾多的孩子,讓後者在教育被越勒越緊的現實壓迫中還能保全天性,自由生長,從今天看來,這確是功 鄉村教師突圍II德無量的一件幸事。“一路主動,一路陽光”,是他提出的自我生長之道。我以為,這對所有教師都是合適的。從“催逼”、“反思”、“借力”中不斷給自己目標,用編輯的文章之道,領導的管理之道,同事的情誼之道,於層層傳遞、相互交織中,使自己不斷突圍。這一過程,不僅有十足的內生力,而且始終帶有正能量,“向善向美”、“自造氣氛”已成為他的一種由內而外的處世態度,這幾乎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思想者的共性。正如一首詩所說,“嘗試讚美這個殘缺的世界”,整個教育世界於他來說,滿滿是希望,處處是希望。在“心靈突圍”一輯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斷挖掘和激發自我的讀書人。他對書籍的情感,正如同對陽光雨露的渴求,從書的精神世界中突破時空的限制,思接千里,文載古今,從蘇格拉底、老子、孔子,到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這些哲人或學人構建的教育哲學、倫理學,以及行為學、心理學等,漸漸融匯通衢,令一個人的心靈具有某種穿透力,以“個體行為”的方式讓自己和家人幸福。“理念突圍”里,吳校長由讀書、思考、教研的“知”轉而到“知行合一”。很感興趣於他的部落格“柱子家園”,裡面記錄了他教育行走的酸甜苦辣,而他更願意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所獲所得,甚至在中考前為全班46名學生每人寫了一篇短文——命之為“這群少男少女”。荀子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個人對教育的理解和感受,除了端坐於書桌前飽讀一通,更為重要的是堅持“還原”:還原到生活中,還原到課堂中,還原到人性中。這一突圍,往往是在一種加速度的狀態下,自己亦在其中享受著,快樂著。“課堂突圍”中對術技之學的孜孜以求,雖趨於表象化和不可避免的功利結果,但也是理念的現實化身,兩者表里互依,體用兩面,可謂和合而生。當下,課堂作為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各種模式、各種旋風、各種山頭,一時間讓人看花了眼。“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我卻在吳校長的書中看到了他堅持的那種守“靜”、藏“拙”、處“下”II德無量的一件幸事。“一路主動,一路陽光”,是他提出的自我生長之道。我以為,這對所有教師都是合適的。從“催逼”、“反思”、“借力”中不斷給自己目標,用編輯的文章之道,領導的管理之道,同事的情誼之道,於層層傳遞、相互交織中,使自己不斷突圍。這一過程,不僅有十足的內生力,而且始終帶有正能量,“向善向美”、“自造氣氛”已成為他的一種由內而外的處世態度,這幾乎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思想者的共性。正如一首詩所說,“嘗試讚美這個殘缺的世界”,整個教育世界於他來說,滿滿是希望,處處是希望。在“心靈突圍”一輯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斷挖掘和激發自我的讀書人。他對書籍的情感,正如同對陽光雨露的渴求,從書的精神世界中突破時空的限制,思接千里,文載古今,從蘇格拉底、老子、孔子,到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這些哲人或學人構建的教育哲學、倫理學,以及行為學、心理學等,漸漸融匯通衢,令一個人的心靈具有某種穿透力,以“個體行為”的方式讓自己和家人幸福。“理念突圍”里,吳校長由讀書、思考、教研的“知”轉而到“知行合一”。很感興趣於他的部落格“柱子家園”,裡面記錄了他教育行走的酸甜苦辣,而他更願意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所獲所得,甚至在中考前為全班46名學生每人寫了一篇短文——命之為“這群少男少女”。荀子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個人對教育的理解和感受,除了端坐於書桌前飽讀一通,更為重要的是堅持“還原”:還原到生活中,還原到課堂中,還原到人性中。這一突圍,往往是在一種加速度的狀態下,自己亦在其中享受著,快樂著。“課堂突圍”中對術技之學的孜孜以求,雖趨於表象化和不可避免的功利結果,但也是理念的現實化身,兩者表里互依,體用兩面,可謂和合而生。當下,課堂作為教師的安身立命之本,各種模式、各種旋風、各種山頭,一時間讓人看花了眼。“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我卻在吳校長的書中看到了他堅持的那種守“靜”、藏“拙”、處“下” 的道家遺風。他細細地“貼地而行”,從課堂的導入、行進、結尾等一些細節處慢慢打磨,並在對學生潤物細無聲式的教學中令自己開始關注個性化發展,關注人的“在地性”,直至關注整個生命課堂的思考和建構。“把教育作為靈魂的一個樞紐工程,作為生命的一種表達方式”,這既是吳校長對傳統課堂的突圍方向,也是他建構理想課堂的法門。最後一輯“學校突圍”是吳校長作為管理者的思考。他重點著墨於公民教育之路,談理想,談路徑,談條件,談現實,談困難,這條路作為鮮有人走過的新路,正吸引著他從傳統的學校體制中突圍,並在此基礎上,嘗試重新定位和評價學校的職能,反省其教育教學行為究竟是否在成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可以說,對這點的思考和探索,是戳在了現實的痛處。現實的短板非但無法在教育源頭上證明自己的足夠理性,還被肆意放大,成為一種畸形的價值取向,誤導著教育走向歧途。吳校長的突圍,可謂是窮盡了一個教育人的所有困囿;但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情懷來說,這其中的關鍵,還是直抵內心的。整本書,囊括了“道、法、術、器”的四個層面,可以令讀者諸君各取所需。同時,一股無形的“突圍”氣質正從每個字縫中透散開來,感染和啟迪著每一個人。它提醒我們對習以為常的教育生態做出更具批判和理性的反思,以減少自我身上的“路徑依賴”,添增讓生命、智慧、心靈更加全備、健康的底色。也許,在今天的教育沉疴和利益博弈中,吳再柱校長的“突圍”並不足以扭轉乾坤,但他至少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姿態試圖做著“靜悄悄的革命”。我以為,或許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讓“教育”成為傳續文明的集體信仰,在“突圍”中給自己和師生乃至學校教育帶來一線生機、一片光明。(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十大讀書推動人物”之一。)

目錄

第一輯:心靈突圍

用“個體行為”把握幸福 / 3
常給自己心靈雞湯 / 5
何為“古仁人之心” / 9
讀書至樂在寧靜 / 14
有一種過年叫讀書 / 16
為什麼沒有“故事” / 18
從局長開書單到不用開書單 / 21
閱讀立法助推全民“悅讀” / 23
她讓我“著書”又“立說” / 25
書香飄過2013 / 28
享受教書 / 31
有一個好教師,就有五百個好家庭 / 33
我的教研情懷 / 37
如果你什麼也寫不出來 / 42
一路主動,一路陽光 / 45
有一種素質,叫主動成長 / 49
渡 船 / 51
修煉情商,保持陽光 / 57
貼地而行,優雅淡定 / 60
德育校長應有的情商 / 64
做一個有專業底氣的副校長 / 69

第二輯:理念突圍

大愛·大智·大寫的人 / 79
我的蘋果哲學 / 84
文明禮儀,教師先行 / 87“學生”新解,“教育”重探 / 89“傳道”乃教育第一要務 / 95
發掘德育資源,豐潤鄉村文化 / 99
做“學生角度”的德育 / 108
春天不是讀書天 / 114
不妨有些“自由學習日” / 118
讓教學充滿愛的味道 / 120
這群少男少女 / 122
他們並非“優等生” / 126
讓孩子過自己的暑假 / 129
學生給我
100分 / 131
課內比教學,比的是理念 / 134
課外訪萬家,訪的是情懷 / 137
《恰同學少年》與公民教育 / 146
《正午陽光》與現代課改 / 151

第三輯:課堂突圍

生命的課堂 / 159
教我語文 / 162
我這樣學做語文教師 / 165
例說層進式閱讀 / 179
《荒島餘生》·批註·個性化閱讀 / 184
《馬》說課改 / 187
教學需要領異標新 / 189
同步·進步·邁步 / 191
笑語盈盈,佳作頻頻 / 199
幸福:在思想中升華 / 204
發現·培植·創造·表達 / 206
新課堂如何收尾 / 209
中考命題:陽光·綠色·和諧 / 215
用良好的心態進行校本教研 / 220
教學反思:求真·向善·唯美 / 222
謹防課改名義下教師教學能力的弱化 / 227
讓有效教學成為一種必然 / 229“教死”或“教活”,只看“人的發展” / 236
理順開放課堂的辯證關係 / 243

第四輯:學校突圍

我是一個分管人事的副校長 / 249
我當校長靠“作文” / 253
酷愛戶外的“一校長” / 258
與名校之距離 / 262“新學校”新在哪 / 271
我所理解的“公民教育” / 275
公民教育的回望與展望 / 283
公民教育何日夢圓 / 288
真教育微博
50條 / 290
村小之戀 / 302
農村學生基礎弱致減負難 / 307
農村中國小校本教研之我見 / 309
以人本求生存,以幫扶謀發展 / 313
農村學校急需補上“文化”課 / 317
用環境來演繹“均衡” / 325
和諧校園,校本教研的綠地 / 328
讓教師成為集訓的主體 / 331
教務處是教學工作的發動機 / 337
帶著感情好巡課 / 34420個百分點是怎樣煉成的 / 347
辦好學校並不難 / 352
附錄 / 354
跋:鄉村教育又一春 / 3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