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是201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
  • 外文名:Strategic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 作者:林峰 
  • 出版時間:2018年07月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基本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概念,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景與意義,鄉村規劃的歷史演進,鄉村振興規劃的三個著力點,鄉村振興規劃的制定基礎,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創新與實踐,

基本介紹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是一本書籍,作者是林峰。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的中央1號檔案,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的提出,既是對以往鄉村政策高屋建瓴的總結,也是未來鄉村發展的戰略綱領。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概念

鄉村振興作為時代的重大戰略與主題,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要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應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截止2018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起草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已經發布,強調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抓緊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
2018年5月中國農業出版社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圖書,是這一期間的重要研究成果,該書不僅是一本最新政策的跟蹤讀本,更是一本規劃落地與實踐操作的指南,作為我國第一部探索鄉村振興規劃方法與實操的專著,書中也創新發布了全國首個企業版鄉村振興規劃標準《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導則》綱要1.0版,以及首個縣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四川省開江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簡要成果。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背景與意義

當前中國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領域,就是鄉鎮與農村。改革開放以來,階梯式發展是我國發展的主要結構,從沿海到內地、從東部到西部、從大城市到小城市到鄉村,形成了中國典型的非平衡經濟下的發展模式。
城鎮和鄉村的發展一直是我國城鎮化發展進程中無法突破的一個難題。城市長期的虹吸效應,導致鄉村“空心化”問題嚴重。據統計,目前全國進城農民工已達2.8 億,一些人口流出大省的鄉村耕地拋荒比例接近1/4。在產業方面,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依然占主流,現代農業、科技農業普及度不夠,全產業鏈尚未形成,農業附加值低,無法支撐鄉村經濟的發展。此外,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鄉村醫療、教育、垃圾處理等多個方面,鄉村與城市都存在明顯差距。在此背景下,,再不創新推進鄉村進步,中國社會經濟的跛足結構,必將極大地阻礙國家的全面發展!
基於對中國發展主要矛盾的深刻認識,加速部署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的選擇!必須加大各級財政對鄉村建設的投入,必須解決鄉村發展的金融支持,最為重要的是,必須全力推進鄉村改革,解決農民依附於土地的問題,使農民的社會保障體制,真正獲得突破解決,並基於此,釋放資產和資本要素的流通能力,導入市場化動力,真正形成市場活力,形成鄉村市場要素配置的突破,進入鄉村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的軌道。

鄉村規劃的歷史演進

鄉村規劃是對鄉村未來一定時期內發展做出的綜合部署與統籌安排,是鄉村開發、建設與管理的主要依據。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鄉村規划起步於改革開放後,經歷了初步成型、探索實踐、調整完善等發展階段。
第一,初步成型階段(1978—1988):從房屋建設擴大到村鎮建設範疇
1981 年,國務院下發《關於制止農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緊急通知》,同年提出“全面規劃、正確引導、依靠民眾、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設”的農村建房總方針,同年的第二次全國農村房屋建設工作會議將農村房屋建設擴大到村鎮建設範疇,自此,村鎮規劃列入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計畫。1982 年,國家建委與農委聯合頒布《村鎮規劃原則》,對村鎮規劃的任務、內容做出了原則性規定。這一階段,村鎮規劃從無到有,我國鄉村逐步走上有規劃可循的發展軌道。
第二,探索實踐階段(1989—2013):城市規劃模式下的村鎮規劃體系的探索
198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頒布,該法以城市為範圍,沒有對村鎮規劃的規範和標準進行定義,造成了城鄉規劃割裂,村鎮規劃編制無法可依、規劃編制不規範等問題。但村鎮規劃編制的探索並為停止,1988—1990 年,村鎮建設司分三批在全國進行試點,探索村鎮規劃的編制。1993 年,建設部頒布《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同年,我國第一個關於村鎮規劃的國家標準《村鎮規劃標準》發布,成為後來鄉村規劃編制的重要標準與指南。2000 年,在試點實踐與多方論證基礎上,建設部頒布《村鎮規劃編制辦法》,規定編制村鎮規劃一般分為村鎮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兩個階段,從現狀分析圖、總體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等幾方面規範了村鎮規劃的編制。2007 年,建設部頒布的《鎮規劃標準》提出了鎮規劃的標準與指南,但對中心鎮周邊的鄉村區域重視不夠。
200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發布,代替了使用10 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該法將城鄉一體化寫入法律,強化了對村鎮規劃編制與實施的監督與檢查。之後,“村鎮體系規劃”逐漸替代“村莊集鎮規劃”,初步形成了鎮、鄉、村的鄉村規劃體系。
這一階段,村鎮規劃深入實踐、漸成體系。雖然還深受城市規劃模式的影響,但從鄉村角度出發、適合鄉村發展需求的規劃理念已經開始成為共識。
第三,建設完善階段(2014 年至今):構建鄉村建設(鄉村振興)視角下的縣域村鎮體系
2014 年,住建部發布《關於做好2014 年村莊規劃、鎮規劃和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通過試點工作進一步探索符合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符合村鎮實際、具有較強指導性和實施性的村莊規劃、鎮規劃理念和編制方法,以及‘多規合一’的縣域村鎮體系規劃編制方法”。2015 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下發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規劃體制,要求構建適應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規劃編制體系”。同年,住建部發布《關於改革創新、全面有效推進鄉村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市)區都要編制或修編縣域鄉村建設規劃”。2017 年7 月,住建部總經濟師趙暉在“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國際大會”上表示,《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正在制定。
這一階段,村鎮規劃開始從城鄉統籌角度探索規劃的編制,縣域鄉村建設規劃一般包括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城鄉統籌的基礎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村莊整治指引三大重點內容。

鄉村振興規劃的三個著力點

鄉村振興是一項關乎全局、著眼長期的歷史任務,不是一個形象工程,也不是一個貿然行動。習總書記提出,要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應規劃先行、精準施策、分類推進。目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由發改委牽頭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2018年兩會期間,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即將出台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圍繞著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統籌提出了今後五年鄉村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重點在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強化支撐和保障三個方面著力。
第一,著力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最佳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對城鄉協同發展作出安排,提出不同類型的鄉村的振興路徑、實施要求、優先任務和工作方法。因為我國農村發展不平衡,差異性很大,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來區別不同類型加以推進。
第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圍繞著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建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以及建設生態宜居鄉村,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等方面確定重點任務。
第三,強化支撐和保障。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保證。首先要強化人才支撐,鄉村要振興,必須要有人才。同時要推進土地制度改革,還要加大資金投入,除了中央資金支持之外,還包括社會資金、金融資金,這樣使鄉村振興能夠有一個“人、財、物”的保障。

鄉村振興規劃的制定基礎

鄉村振興規劃是一個指導未來30 餘年鄉村發展的戰略性規劃和軟性規劃,涵蓋範圍非常廣泛,既需要從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等方面進行創新,又需要統籌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全域旅遊、村莊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因此,鄉村振興規劃的制定首先須理清五大關係,即20 字方針與五個振興的關係;五個振興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與鄉村振興的關係;全域旅遊與鄉村振興的關係;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關係。
20字方針與五個振興的關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 字方針是鄉村振興的目標,而習總書記提出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邏輯,亦即20 字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需要五個振興的穩步推進。
五個振興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共同構成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與關鍵,而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人才,以產業振興與人才振興為核心,五個振興間構成互為依託、相互作用的內在邏輯關係。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和鄉村振興的關係:2016 年住建部等三部委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2017 年中央1 號檔案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2018 年中央1 號檔案全面部署鄉村振興戰略,它們之間的內在關係密切。從鄉村建設角度而言,特色小鎮是點,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手段,其主旨在於壯大特色產業,激發鄉村發展動能,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格局;田園綜合體是面,是充分調動鄉村合作社與農民力量,對農業產業進行綜合開發,構建以“農”為核心的鄉村發展架構;鄉村振興則是在點、面建設基礎上的統籌安排,是農業、農民、農村的全面振興。
全域旅遊與鄉村振興的關係:全域旅遊與鄉村振興同時涉及區域的經濟、文化、生態、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等各方面的建設,通過“旅遊+”建設模式,全域旅遊在解決三農問題、拓展農業產業鏈、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關係: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並不是要否定城鎮化戰略,相反,兩者是在共生髮展前提下的一種相互促進結構。首先,在城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對鄉村振興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其次,鄉村振興成為解決城鎮化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

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

(一)確定目標——實施“三步走”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中央1 號檔案提出分2020 年、2035 年、2050 年三個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每個階段需要達成的成效。到2020 年,鄉村振興戰略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生產能力、農民增收、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等10 個方面實現基本的發展目標;到2035 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脫貧致富、城鄉融合、鄉村治理、生態環境四個方面須達到更加完善的發展目標;到2050 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二)確定重點——五推進一加強
一是推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產業興百業興,實現鄉村振興要把農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唱響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主旋律,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加快培育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三產融合,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榮。
二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動廁所革命、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等,保護好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留住獨特的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
三是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傾斜,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四是推進農村公共服務改善。農業農村部將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積極完善鄉村教育體系和醫療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公共服務站點建設,並積極推動各類農民經濟組織參與農村公共服務。
五是推動農村人才建設。沒有人,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要加大“三農”幹部的培養力度,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經營,支持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興業,鼓勵各類人才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同時,加強鄉村振興的政策創設。加強調查研究,從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等方面系統謀劃,研究出台一批重大政策。要深化農村改革,包括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增強農村的發展活力。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創新與實踐

全國第一個綜合性縣域鄉村振興規劃項目——《四川省開江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在“首屆縣域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上發布。《規劃》是戰略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融合,既有2018-2035年的中長期目標,也有2018-2022年的中短期目標和具體措施(即三年行動計畫),由國家甲級城鄉規劃院綠維文旅研發編制,是我國縣域鄉村振興規劃的創新案例,實現了在內容、深度及時間三方面的突破。
《規劃》從“產業發展、生態保護與建設、人才培養與孵化、文化傳承與發展、體制改革與組織建設”五維角度規劃開江縣的縣域鄉村振興戰略路徑和發展措施。呼應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定位和要求,“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計畫、重大行動“,形成了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具體布局、項目與措施,獲得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認可。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張曉山:“綠維提出鄉村不等於農村,尊重原有空間肌理,協調發展新型鄉村形態,導入新的鄉村治理結構,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這是革命性的一種變化。”
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院長閆石:“《規劃》具有前瞻性、約束性、指導性、操作性的統一。”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局(鄉鎮企業局)副局長潘利兵:“站位高,觀點新,切實際。”
原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副司長方言:“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龍:“定位準確,目標清晰,任務明確,路徑可行。”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原副主任喬潤令“我終於看到了一個沒有照虎畫貓的規劃。”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副會長魏後凱:“理念新,基礎紮實,因地制宜,具有開江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