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城:類型—形態學視野下的廣州石牌空間史 1978-2008

鄉城:類型—形態學視野下的廣州石牌空間史 1978-2008

《鄉城:類型—形態學視野下的廣州石牌空間史 1978-2008》是2015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黃全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城:類型—形態學視野下的廣州石牌空間史 1978-2008
  • 作者黃全樂
  • ISBN:9787112178186
  • 頁數:225
  • 定價:40.00元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2
  • 裝幀:平裝
  • 叢書名:中國城市營建史研究書系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將廣州現存最大規模的城中村——石牌村——置於廣州大都市化的宏大進程下,考察在大都市快速發展和轉型的30年間,其土地與村落如何在與城市的拉鋸和磨合中發生空間劇變與社會更迭,並逐漸成為雜交的大都市空間一分子的歷程與機制。藉助具體的田野考察和跨尺度的空間演進研究,本書作為空間顯影劑,將隱藏在官方主導的城市化進程背後的另一股動力具象化展現,並闡明由民間城市化與官方城市化動力的同步、雜交直至相互依賴的進程,才是中國式城市化機制的全景。

作者簡介

黃全樂,廣東潮安人,1973年11月生。1997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師從何鏡堂院士。2001-2002年在法國巴黎美麗城國立高等建築學院留學,獲“深入研究文憑”(DEA)。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師,建築師。

圖書目錄

總序迎接中國城市營建史研究之春天
第一章 緒論
一、概述
二、轉型中的城中村
三、研究成果綜述
四、本研究的提問:什麼是城市與城中村的共同轉型史
五、問題化的“假設”
六、空間形態研究方法論:類型一形態學以及其他
七、研究目標的限定與預期
第二章 土地
第一節 石牌村土地構成原型:合族聚居的自治鄉村(1978年以前)
一、嶺南鄉村的雛形:從中原南遷家族的定居地
第二節 前城市化階段——石牌鄉村土地的零星轉型(1949—1978)
一、人民公社與鄉村土地重構(20世紀50年代)
二、見縫插針式的單位征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
三、計畫經濟時期,國家統領城鄉機制下的鄉村社會與土地形態
第三節 起步城市化階段——從“六運會”到珠江新城(1978—90年代)
一、廣州城市化,先行一步
二、借“大事件”啟動城市化:六運會與“土地綜合開發”
三、城市實驗與“土地有償化”
四、政策缺位下的“土辦法”
第四節 城市化加速階段——城鄉土地博弈(21世紀初)
一、從理想到市場:珠江新城土地開發的挫折、調整與重生
二、“徵收和轉讓”:城市政府主導的國有土地開發類型
三、從合作到自營:農村集體主導的留用土地開發類型
四、小結:城村博弈下的新城區土地版圖
第三章 空間
第一節 扁平的聚落——傳統自治村落的空間與社會結構原型
一、傳統村落空間的類型一形態學
第二節 立體化轉型——城中村的垂直空間與社會分層
一、從生活空間到生產空間: “三分地”的空間奇蹟
二、村落空間的社會分層
三、街道的商業化與市場原則
四、小結:是村還是城
第三節 離土不離群一村民集體“進城記”
一、落戶新城區的垂直村落
二、從四大家族到“石牌家族”
三、獵德村的告別
四、小結:從空間轉型到社會結構轉型
第四章 身份
第一節 兼容並蓄——集體空間的功能演變與回歸
一、集體記憶的復興
第二節 從中立堂到三駿公司——村集體的角色演變
一、石牌村集體組織在村落轉型中的角色
二、三駿公司:一個特殊的企業集團
第三節 集體記憶——空間錨定、展示與利用
第五章 鄉城
第一節 我們的城市,在曾經的田野上
一、“征地”VS“失地”:城村雙向博弈
二、兩條路子:城市宏大模式VS鄉間微觀模式
三、土地形態:試驗中的城市化之拼圖“總和”
第二節 空間的雙重特性:“城市性”與“鄉村性”
第三節 鄉上之城:政府主導與民間自發的互動式城市化
結語
附錄國家-城市-鄉村——30年相互關係梳理(1978年及以前—2008年)
圖錄
表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