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舊址

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舊址

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舊址,又稱(扁擔會革命起義舊址)。是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地舊址。一九六三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舊址
  • 保護區級別:省級
  •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陽市
  • 保護對象:舊址
  • 批准時間:1963年
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舊址,又稱(扁擔會革命起義舊址)。在信陽市西北45公里處的邢集鄉高堰村小石嶺莊,有一處座西朝東的院落,這是就是鄂豫邊省紅軍游擊隊誕生地舊址。是一九六三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35年,河南省委和鄂豫邊工委遭到破壞後,合併成鄂豫邊省委,書記張星江。不久,省委確定在屬桐柏山區的信陽、確山、桐柏、泌陽四縣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這年九月,派周俊鳴同志(原河南省委軍委書記)來到這一帶,聯繫當地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吳仁輔及汪心泰、吳恆秀等建立起中共尖山部,書記汪心泰。月末,省委書記張星江、委員王國華等來這裡指導工作,認為此地偏僻,民眾基礎好,遂將省委機關遷到這裡(當時省委也曾經在此舊址活動),著手建立紅軍游擊隊的準備工作。
1936年1月4日,鄂豫邊省委在這所舊址(汪心泰同志的家)建立了紅軍游擊隊(亦稱豫南遊擊隊)。當時游擊隊只有7人:隊長周俊鳴、指導員張星江(兼)、還有王國富、汪心泰、吳恆山、康春、老汪。有槍三支,一支打不響,稱為兩根半。當天夜裡就舉行武裝暴動,打死了一個當地無惡不作的聯保主任,繳獲了保公所的六條槍。接著,在宋沖、竹溝、石滾溝一帶打土豪,奪取反動地方武裝的槍枝彈藥,各縣地下黨又輸送來一批黨員,不久就發展到30多人,14條長槍和5條短槍的隊伍。
在以後的歲月里,游擊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信、確、桐、泌一帶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到1936年底,游擊隊已經發展到近200人了。成為我黨當時在南方八省中堅持游擊戰爭的14個革命根據地之一。為抗日戰爭時期的竹溝根據地及中原局和河南省委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其主要成員後來大多成為新四軍二、四、五師的骨幹力量,為中國革命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舊址基本保持了原貌,是晚清時青磚布瓦建築,共有房子十餘間。解放後曾多次進行維修保護,如今已成為向人民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物教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