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是指1930年12月-1931年1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1、第15軍反擊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圍剿”的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
- 發生時間:1930年12月 至 1931年1月
- 發生地點:湖北、河南、安徽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反“圍剿”是指1930年12月-1931年1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1、第15軍反擊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次“圍剿”的作戰。
1930年12月至1931年夏,鄂豫皖蘇區紅軍,在曾中生、曠繼勛、徐向前等領導下,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兩次“圍剿”。1931年9月至11月,蔣介石調動15個師以上的兵力,準備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由於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反蔣浪潮的...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1932年7月,國民黨軍調集30萬餘人的兵力,由蔣介石親任總司令,對鄂豫皖蘇區進行第四次“圍剿”。由於張國燾戰略指導的錯誤和在蘇區內推行“左”傾政策,蘇區軍民雖經英勇奮戰,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10月,中共鄂...
此時,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也取得了反“圍剿”鬥爭的勝利,使紅軍和根據地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軍隊,發動了對鄂豫皖根據地的進攻。由於張國燾的錯誤領導,紅四方面軍數戰不利,被迫撤離根據地。與此同時...
攻打新集、打銀尖、大山寨等地的戰鬥,拔除了十餘處反動圍寨和據點。粉碎了蔣介石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反革命“圍剿”,鞏固和擴大了革命根據地。1931年在圍攻大山寨的戰鬥中,身受重傷,搶救無效而光榮犧牲。
1934年冬,國民黨軍40多個團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率紅軍第25軍2900餘人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離開鄂豫皖蘇區開始長征,並一路尋找合適的地區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紅25軍進入鄂豫邊的...
此時,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兼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燾,由於積極推行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又被黃安、蘇家埠等4次進攻戰役的勝利沖昏頭腦,因而對形勢作出了錯誤的估計。認為這次蔣介石的重兵“圍剿”不堪一擊,拒絕紅四方面軍...
第五章 “圍剿”鄂豫皖邊區革命根據地 綜述 第四十六師被殲簡記 史慕山 第三軍參加“圍剿”的回憶 陳星垣 劉海東 第二師在亞港失敗經過 鄧若愚 對鄂豫皖邊區的“圍剿” 王陵基等口述 陳林達整理 第四次“圍剿”衛立煌率第十四軍...
先後參加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四次反“圍剿”作戰,屢立戰功。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進川陝,任紅四軍十師三十團團長。1933年7月部隊擴編後擔任紅三十軍八十八師師長,率部參加反三路圍攻作戰。同年12月參加反六路圍攻戰役...
1932年10月,由於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失利,紅四方面軍被迫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西征途中,閔鴻友兩越秦嶺,夜渡漢水,於12月翻越冰雪覆蓋的大巴山進入川北,隨即兵分三路,迅速實施戰略展開,相繼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三縣,開闢了...
先後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儀南戰役、營渠戰役、宣達戰役、強渡嘉陵江戰役,長征,抗日戰爭,中原突圍、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南軍區...
先後組成了第一方面軍(曾經稱中央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紅軍部隊,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連續粉碎了國民革命軍多次“圍剿...
1930年 9月曾中生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在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的危急時刻,他果斷地組成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和臨時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反“圍剿”鬥爭並取得了勝利。
黃麻起義及其後的革命鬥爭,開闢了一塊堅實的革命基地。黃麻起義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初始基礎,也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起點。黃麻起義後,工農革命軍輾轉游擊,隨後開闢了以柴山保為中心的鄂豫邊革命根據地。1930年春,鄂豫邊,...
第四次反“圍剿”失敗,馬琮璜隨紅四方面軍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西征。途中參加了新集、土橋鋪、南花塘、子午鎮等重大戰鬥。在空山壩戰鬥中,馬琮璜第二次負傷。在參加鎮龍關戰鬥中,第三次負傷,住進醫院,傷愈出院後,調紅三十一軍...
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作戰科長、八路軍旅參謀長、解放軍軍長、海軍參謀長、海軍副司令員、海軍顧問等職,參加了黃麻起義、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長征、百團大戰、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