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圈,提出背景,基本情況,發展基本內涵,發展總體思路,發展基本原則,領導講話,戰略實施情況,旅遊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市場主體,管理機構,近三年情況綜述,理論依據,在世界經濟地位,實踐成效,價值提煉,新舉措新目標,
鄂西圈
整合資源包括整合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市場諸要素和政府行政資源;
協同聯動既包括省直相關部門如發改、交通、旅遊、住房與建設、文化、林業、環保等部門,各地政府,有關單位如省鄂西圈投資公司等的協調、協約與協作,採取目標一致、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共同行動,也包括鄂西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乃至省外相關省市和景區的良性競爭與多贏合作;
綠色發展是指鄂西圈的增量發展直接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確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
跨越式發展是力求按照後現代理念,不走已開發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工業化老路,而是通過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及其相關的新型戰略產業發展,以及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實現現代化和人民小康。
鄂西圈不是一個簡單的旅遊圈,而是一個特色經濟發展和文明社會進步的綜合圈,是一項系統工程的試驗區。
提出背景
2008年7月1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恩施現場辦公會議,會議期間,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指示開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規劃工作。7月13日,湖北省發改委啟動規劃工作。
2008年7月23日,省發改委向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常務副省長李憲生、分管旅遊的副省長田承忠以及其他省領導李春明、張岱梨、段輪一等上報了草擬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規劃綱要》。
2008年7月24日,8月18日,8月26日,湖北省委政研室、省政府辦公廳聽取湖北省發改委等單位書面匯報,確定“5個1工程”:1個領導小組 + 1套規劃 + 1個綱領性檔案 + 1批建設項目庫 + 1個投融資平台。
2008年7月28—29日,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強調提出,要著力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2008年11月18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鄂發〔2008〕16號文)。
基本情況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由襄陽、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神農架8個市(州、林區)構成的圈域。包括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襄陽市,湖北省唯一少數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三個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明顯陵、端午節(其中端午節屬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多令人心動的文化旅遊符號,如長江三峽,清江畫廊,太極湖(丹江水庫),古隆中,荊州古城,炎帝神農、嫘祖、屈原、王昭君故里,曾侯乙墓編鐘,龍船調,洪湖水浪打浪,遠當丹霞地貌及千年岩屋,神農架野人,大九湖高山濕地,恩施大峽谷騰龍洞,竹山桃花源,中國絕版原生態青龍村——山楂樹之戀外景地等。
2009年鄂西圈人口總量2962.36萬人,占全省6141.88萬人的48.23%,版圖面積127847平方公里,占全省185900平方公里的68.77%。受地理環境、交通制約、產業分布等因素的影響,集老、少、山、邊、庫區為一體, GDP為4980.46億元,占全省的38.8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48.98億元,只占全省的22.70%。農民人均純收入4642.28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8元,分別比全省均值少392.98元、2829元。此外,通過發展經濟學結構分析,鄂西圈總體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
鄂西圈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情況一覽表
地區
| 完成數 (億元)
| 占全省比重(%)
| 在全省位次
| 同比增長(%)
| 在全省位次
|
湖北省
| 12831.52
|
|
| 13.2
|
|
宜昌市
| 1272.33
| 9.92
| 2
| 15.1
| 2
|
襄陽市
| 1201.01
| 9.36
| 3
| 15.0
| 3
|
荊州市
| 709.58
| 5.53
| 4
| 13.5
| 8
|
荊門市
| 600.12
| 4.68
| 7
| 14.8
| 5
|
十堰市
| 550.96
| 4.30
| 9
| 14.1
| 6
|
隨州市
| 341.91
| 2.66
| 11
| 13.5
| 8
|
恩施州
| 294.26
| 2.30
| 13
| 12.8
| 9
|
神農架林區
| 10.29
| 0.08
| 17
| 13.5
| 8
|
鄂西圈合計
| 4980.46
| 38.81
|
|
|
|
鄂西圈2009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情況一覽表
地區
| 完成數 (億元)
| 占全省比重(%)
| 在全省位次
| 同比增長(%)
| 在全省位次
|
湖北省
| 814.78
|
|
| 14.7
|
|
宜昌市
| 54.94
| 6.7
| 2
| 24.6
| 5
|
襄陽市
| 37.02
| 4.5
| 3
| 23.2
| 7
|
荊州市
| 25.76
| 3.21
| 7
| 30.9
| 1
|
荊門市
| 22.36
| 2.74
| 8
| 21.3
| 10
|
十堰市
| 18.29
| 2.2
| 9
| 18.7
| 13
|
隨州市
| 18.14
| 2.2
| 10
| 24.0
| 6
|
恩施州
| 7.60
| 0.9
| 13
| 17.4
| 14
|
神農架林區
| 0.87
| 0.1
| 17
| 19.8
| 12
|
鄂西圈合計
| 184.98
| 22.70
|
|
|
|
鄂西圈2009年居民收入情況一覽表
地區
|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 比全省多(+)、少(—)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比全省多(+)、少(—)
|
湖北省
| 5035.26
|
| 14367
|
|
宜昌市
| 5956
| +920.74
| 12214
| -2153
|
襄陽市
| 5457.23
| +421.97
| 12333
| -2034
|
荊州市
| 5465
| +428.74
| 12005
| -2362
|
荊門市
| 5440
| +404.74
| 11951
| -2416
|
十堰市
| 5186
| +150.74
| 12843
| -1524
|
隨州市
| 3706.74
| -1328.52
| 10116
| -4251
|
恩施州
| 3110.41
| -1924.85
| 10536
| -3832
|
神農架林區
| 2817.81
| -2217.45
| 10307
| -4060
|
鄂西圈合計
| 4642.28
| -392.98
| 11538
| -2829
|
鄂西圈2009年產業結構及從業人員分布情況表
指標名稱
| 數量
|
常住人口(萬人)
| 2721.1
|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 4980.46
|
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絕對值(億元)
| 931.39/2299.2/1749.88
|
三次產業結構比例
| 18.7/46.2/35.1
|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元)
| 18303.11
|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折算人均收入(美元)
| 2680.52
|
從業人員(萬人)
| 1529.55
|
從業人員分布(萬人)
| 612.04/5345.59/571.92
|
從業人員分布比例
| 40.02:22.59:37.39
|
鄂西生態文化圈和武漢城市圈主要經濟社會統計數據比較表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武 漢 城市圈
| 鄂 西 生態圈
| 兩圈 倍率
| 武 漢 城市圈
| 鄂 西 生態圈
| 兩圈 倍率
| 武 漢 城市圈
| 鄂 西 生態圈
| 兩圈 倍率
|
人口數(萬人)
| 3139.79
| 2936
| 1.07
| 3161.9
| 2948.8
| 1.07
| 3179.53
| 2962.36
| 1.07
|
GDP(億元)
| 5556.74
| 3432.41
| 1.62
| 6972.11
| 4228.35
| 1.65
| 7965.55
| 4939.87
| 1.61
|
規模以上工業 增加值(億元)
| 1832.74
| 990.23
| 1.85
| 2429.15
| 1413.18
| 1.72
| 2921.99
| 1820.24
| 1.61
|
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
| 306.9
| 121.6
| 2.52
| 385.83
| 150.66
| 2.56
| 445.83
| 184.98
| 2.41
|
全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億元)
| 2814.47
| 1385.46
| 2.03
| 3707.96
| 1878.15
| 1.97
| 5177.4
| 2757.31
| 1.88
|
社會消費品零售 總額(億元)
| 2556.7
| 1471.83
| 1.74
| 3150.42
| 1815.4
| 1.74
| 3729.14
| 2199.27
| 1.70
|
外貿出口 (億美元)
| 63.28
| 18.46
| 3.43
| 89.71
| 26.21
| 3.42
| 75.01
| 24.77
| 3.03
|
旅遊總收入 (億元)
| 421.6
| 231.77
| 1.82
| 486.33
| 257.86
| 1.89
| 665.64
| 338.79
| 1.96
|
國內旅遊人數 (萬人)
| 5773.21
| 4361.32
| 1.32
| 6892.68
| 4785.58
| 1.44
| 9285.18
| 5780
| 1.61
|
國內旅遊收入 (億元)
| 403.87
| 219.27
| 1.84
| 467.52
| 245.92
| 1.90
| 641.78
| 327.84
| 1.96
|
入境旅遊人數 (萬人)
| 57.07
| 74.74
| 0.76
| 57.99
| 60.76
| 0.95
| 72.36
| 61.14
| 1.18
|
入境旅遊收入 (萬美元)
| 24201.51
| 17062.49
| 1.42
| 27055.57
| 17199.74
| 1.57
| 34942.65
| 16077.57
| 2.17
|
備註:“兩圈倍率”是武漢城市圈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倍率
發展基本內涵
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鄂發〔2008〕16號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基本內涵是“以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為基礎、以發達的旅遊業為引擎,推動區域聯動、資源整合、整體開發、互利共贏,促進鄂西地區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湖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努力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從這裡可以看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不是簡單的旅遊圈,而是從根本上以人為本、在方法上更加科學的複合圈。這樣認識和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就與共產黨的宗旨、執政為民的理念和國際上關於生態文化旅遊的定義相一致。
發展總體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鑑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發展基本原則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領導講話
2009年7月9日至10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在宜昌市隆重舉行。省領導羅清泉、李鴻忠、李憲生、李明波、李春明、田承忠、張岱梨、段輪一出席會議,與鄂西8市州(林區)、省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共商進一步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
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複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係,即規劃與落實的關係、省與市州(林區)的關係、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係。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儘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最佳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係,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民眾切身利益的關係,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係,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係;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係。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戰略實施情況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巨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樊市襄陽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餘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鬥,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而且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占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占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範”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占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樊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
旅遊發展
2010年前9個月,鄂西圈接待入境遊客107.3萬人次,占全省的近九成,同比增長84.5%,實現外匯收入4.19億美元,增長42.8%。
2010年“十一”黃金周,鄂西圈的接待遊客數559.9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16億元,其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9%,43%,均超過全國分別同比增長27.1%,32.4%的水平,超過全省分別同比增長31.23%,35.8%的平均水平,超過諸多旅遊發達省份如周邊湖南分別同比增長27.03%,23.89%、河南分別同比增長15.6%,17.4%的水平,超過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分別同比增長13.27%,26.71%的水平。下表還列出了鄂西圈8個市州林區的數據。
鄂西圈2010年“十一”黃金周旅遊情況表
地 方
| 接待遊客 (萬人次)
| 旅遊總收入 (億元)
| 接待遊客同比增長 (%)
| 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 (%)
|
全國
| 25390
| 1166
| 27.1
| 32.4
|
湖北省
| 1363.33
| 48.996
| 31.23
| 35.8
|
鄂西圈
| 559.93
| 22.16
| 39
| 43
|
襄陽市
| 89.12
| 4.82
| 56.1
| 51
|
荊州市
| 82.12
| 2.18
| 31
| 44
|
宜昌市
| 102.7
| 3.56
| 31.2
| 31.9
|
十堰市
| 79.9
| 2.38
| 26
| 34.1
|
荊門市
| 40.91
| 1.58
| 46.7
| 68.3
|
隨州市
| 80.2
| 3.6
| 31
| 33
|
恩施州
| 53.5
| 2.7
| 82.93
| 65.2
|
神農架
| 18.26
| 0.4994
| 45.48
| 52.16
|
數據來源:國務院假日辦發布的旅遊信息通報
重點項目建設
2009年先期啟動十二大工程總投資1222億元,將在3年左右完成,有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延後竣工。具體為:
1.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369.23億元;
2.神農架機場工程10.394億元;
3.宜巴、十房等高速公路系統工程805.376億元;
4.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6億元;
5.武當山文化旅遊擴復建工程44476萬元;
6.宜昌平湖半島、西陵峽口整體開發項目101173萬元;
7.宜昌、恩施清江畫廊整體開發項目63440萬元;
8.神農架生態保護與利用景觀建設工程7085萬元;
9.恩施騰龍洞、大峽谷整體開發及民族民俗景觀項目35750萬元;
10.襄陽古隆中景區改擴建項目21214萬元;
11.荊州 “洪湖岸邊是家鄉”項目14300萬元;
12.隨州、荊門大洪山整體開發項目22967萬元。
市場主體
一是湖北省政府投資平台運行初見成效。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公司,註冊資金10.5億元。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引入三特公司等戰略投資者,與多家商業銀行達成合作意向,並正式與農業銀行簽訂了200億元授信協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公司確定了首批投資啟動的5個項目:五峰柴埠溪項目、恩施大峽谷扶手電梯及雲龍河地縫垂直觀光電梯建設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項目、宜昌三峽遊輪集散中心開發項目、襄樊旅遊資源整合開發項目等。此外,正在籌備武當山周邊地區旅遊資源開發、三峽地區旅遊深度開發、神農架旅遊開發、隨州旅遊資源整合開發等第二批重點投資項目。並對“三庫五場兩賓館”資源進行策劃規劃利用。
二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其它市場主體浪潮初現。根據湖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許克振向省領導的報告和新聞訪談,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整合資源發展壯大。宜昌物資集團收購資產總投資近9000萬元;大洪山旅遊投資有限公司,計畫投資人民幣10億元(含配套投資和吸引社會投資)。
(2)資本運作逐步成長。神農架通過資本運作成立湖北神農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長陽北緯三十度開發有限公司通過資本運作開發清江綠島,創新生態旅遊盈利模式,並且充分利用太陽能、污水處理循環利用。
(3)品牌運作取得成效。三峽環壩旅遊發展集團主打三峽品牌三峽人家風景區已成功申報5A級。恩施主打大峽谷品牌聯合騰龍洞景區旅遊綜合收入達1.8億元。京山大洪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主打綠林好漢品牌成為知名4A級景區。
(4)延伸產業鏈走特色旅遊之路。蕭氏茶業將農產品加工等延伸到旅遊開發建立品游中心。天峽鱘業有限公司“生態循環水工業化養魚模式+鱘魚珍稀物種產業化+文化旅遊傳媒”三位一體化。
(5)引進外來投資者做強做大。武當山引進湖北太極湖投資公司和湖北祥安房地產開發公司已經完成投資10多億元。荊州引進北京華匯企業集團投資18億元建設荊州關公文化園項目。洪湖引進烏林溫泉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億多元開發亞洲最大的室內溫泉館“溫泉水立方”。京山引進香港嘉華集團、廣東嶺南集團、中航集團等,實施重點旅遊開發項目10多個,項目總投資達142億元。
(6)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逐步成長。宜都市楊守敬書院力爭4A級景區,宜都市紅春村移民集中建設文化仿古村落,集文化展示、旅遊觀光、商貿旅居等於一體。枝江市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投資5500萬元全景再現傳統手工藝以游促貿富民。
管理機構
鄂西圈有健全的戰略組織機構保障。成立了湖北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省政府主要領導兼任領導小組組長。下設辦公室(簡稱鄂西圈辦),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省政府辦公廳一位副秘書長,以及省發改委、文化廳、旅遊局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副主任,並設一位專職副主任。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不增加行政編制,從省政府研究室和省發改委調配專人負責日常工作,內部設有綜合處、協調處、督辦處。同時,鄂西圈各地也都相應地陸續完善管理機構。
此外,作為省政府授權經營的投融資平台——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資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國資委的管理下,也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治理機構。以下為其管理框架圖:
近三年情況綜述
(2011年8月8日)
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兩圈一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多來,通過啟動實施以交通圈、生態圈、文化旅遊圈為主體的十二大工程,通過十大旅遊區的策劃規劃,通過政策扶持、示範引導加強市場主體培育等,鄂西圈建設在實現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作用更加明顯。
1、圈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總量加快擴大。自實施鄂西圈戰略,“十一五”後兩年,圈域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5.08%,高於前三年平均增速2.8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2009年圈域生產總值4980.44億元,同比增長14.4%;2010年,圈域生產總值6154.63億元,同比增長15.7%,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9%,比2008年高出1.1個百分點;2011年上半年,圈域生產總值3453.06億元,同比增長14.8%。
2、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後勁足,最佳化升級快。2010年旅遊人數達到8108.7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2.22億元,分別增長38.82%和42.34%。2011年上半年鄂西圈旅遊人數為5033.5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316.67億元,分別增長20%和25%以上。2011年“五一”假期,鄂西圈“一江兩山”核心板塊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比2009年同期大幅度增長。宜昌市主要景區共接待遊客58.67萬人次,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22.8%,旅遊總收入達1.75億元,同比增長21.2%。2011年全省新增的3個國家5A級景區即宜昌市三峽人家風景區、十堰武當山風景區、恩施州神農溪縴夫文化旅遊區,加上原授的三峽大壩旅遊區,全部在鄂西圈內,至此圈內共有4個國家5A級景區,“一江兩山”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品牌,恩施山水風情勢頭強勁。由我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我省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屈原故里端午節暨海峽屈原文化論壇、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世界傳統武術節、諸葛亮文化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夷水麗川》、《盛世峽江》、《洪湖赤衛隊》、《山楂樹之戀》等文藝作品深受民眾喜愛,鄂西圈文化與旅遊加速融合,發展後勢喜人。
3、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通達性進一步改善。鄂西圈已經形成12萬多公里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不含空中航線、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741公里;貨物周轉量和旅客周轉量分別達到890.35億噸公里和332.53億人公里。此外,鐵路、水運和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建設。圈域內先後建成隨岳北、滬蓉西、隨岳南、武漢至荊門高速、荊岳橋、三峽翻壩高速、麻竹高速大隨段等高速公路總計380.3公里。正在加快建設的高速公路里程達1434公里,包括恩施到來鳳,恩施到黔江、宜昌到巴東、谷城至竹溪、十堰至陝西白河高速公路。圈域內港航建設也順利推進,2010年就有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宜昌雲池港區一期工程、荊州港鹽卡(二期)多用碼頭工程、宜昌石牌旅遊碼頭工程等28個港航在建項目,清江畫廊旅遊碼頭、香溪河昭君碼頭、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當年已正式建成投入運營。同時,2010年2月啟動恩施機場二期擴建項目,宜昌三峽機場、襄陽機場等改擴建,神農架機場新建等工程,十堰市武當山機場前期工作,將為打造鄂西圈立體交通、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4、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成效明顯。截止目前,生態景觀工程一、二期累計完成投資46027萬元,改造特色民居8300多戶,造景植樹1001.2萬株,設定旅遊交通標識標牌近500塊,開工建設28個旅遊節點,其中已建成神農驛站、蕭氏茗茶品游中心、觀音堂旅遊服務點等3個,野人谷等服務點有望2011年年底前高標準建成,打造宜昌山楂樹及襄陽牡丹花兩個特色文化景觀帶,特別是省交通廳投資7790萬元的漢十、漢宜兩條高速公路沿線道路邊坡綠化、服務區和站所改造等項目,已完成投資2764萬元,取得顯著成效。宜昌市夷陵區還為村莊環境整治配置了環衛人員。景觀工程建設為打造環“一江兩山”風景廊道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新增荊襄、滬蓉西段高速公路沿線旅遊標識標牌及亮點工程打造。恩施州、遠安、長陽、竹山等地還整合政策性資金改造特色民居數千戶。
5、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省領導批示,省鄂西圈辦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籌備鄂西圈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工作。為確保十大旅遊區規劃的質量和效果,將十大旅遊區規劃分作概念策劃、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三個階段進行分步推進。概念規劃編制評審完畢,總規及控規工作已全面啟動。各中標單位爭氣互比,力爭做出高水平、高質量、可實現、能落地的十個好規劃,力爭策劃規劃一批精品項目,在鄂西圈創品牌和聲譽,為鄂西圈“十二五”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貢獻聰明才智。
6、鄂西圈旅遊市場主體加快成長。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激勵、環境營造、服務到位、現場會示範推廣等,培育和壯大旅遊市場主體。據不完全統計,鄂西圈建設兩年多來,催生了投資過億元的特色旅遊市場主體62家,正成為鄂西圈生態文化旅遊建設的生力軍。一批通過品牌運作、資本運作,延伸產業鏈走特色旅遊之路、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逐步成長壯大。如三特索道集團(投資坪壩營、柴埠溪等)、襄樊古城厚德文化中心、宜昌三峽環壩旅遊發展集團、宜昌三峽曉峰旅遊發展集團、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葛洲壩國際旅遊有限公司、十堰世紀百強置業有限公司、荊門京山大洪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隨州玉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恩施大峽谷—騰龍洞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神農架林區協力達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被授予“全省突出貢獻旅遊投資商”稱號。如恩施州引進武漢鑫聯順投資公司投資36億元開發民族風情與體育休閒項目,建始縣引進武漢志順房地產公司投資3億元開發野三河景區等等。
7、投融資平台作用初步顯現。省政府投融資平台突出“一江兩山”重點、配合“一主兩副”戰略,圍繞十大旅遊區,相繼啟動了恩施大峽谷景區資源整合與開發、神農架滑雪場二期改造、清江旅遊資源整合、隆中景區提檔升級、洪湖濕地生態旅遊城、長江三峽旅遊資源整合、柴埠溪大峽谷、大洪山景區開發、九宮山景區資源整合與開發等29個投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5億元,直接帶動投資約100億元。累計獲得金融機構各類授信270億元。此外,以恩施大峽谷、洪山賓館(系鄂西圈投公司資產)為主體的子公司上市籌備取得實質性進展,參股的宜昌交運股份通過證券會IPO程式,即將在深交所上市。截止到2011年6月底,投資的主要景區遊客增長均在30%以上,有的景區遊客增長翻番。省鄂西圈投資公司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87萬元,實現利潤3865萬元。
8、鄂西圈宣傳推介有聲有色。通過鄂西圈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組織編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概攬》、《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十二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態建設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文化旅遊建設規劃》、開辦《鄂西圈工作動態》,名畫家鄂西行,最美鄂西圈攝影比賽等,不斷宣傳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的思路、目標、政策措施,其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概覽》正式出版並被選為全省黨校系統培訓教材,提升了鄂西圈重要景點、景區在廣大幹部和公眾中的關注度及美譽度。《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荊楚網、中文百科、《楚天都市報》等媒體也大力支持開闢專欄、專訪,對鄂西圈規劃、政策、典型經驗進行宣傳,進一步擴大鄂西圈建設的影響,形成良好的氛圍與強勁的合力。
理論依據
鄂西圈的理論依據:區域經濟理論+政府政策推動
20世紀50年代形成、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區域經濟理論,是在區位論與發展經濟學有關理論的基礎上逐漸演化發展而來的。兩大主題:區位選擇、區域經濟發展。前者主要反映微觀經濟活動聚集和擴散的主體理性,後者主要表現在中觀、巨觀層面。
杜能(Tunen,1826)創立了農業區位論,韋伯(Weber,1909)提出了工業區位論,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提出中心地理論,勒什(Losch,1940)發展成為產業的市場區位論。薩繆爾森(Samuelson,1952)與柏克曼(Beckman,1968)奠定了空間經濟理論基礎。
阿羅(Arrow,1962)最早用內生技術進步來解釋經濟成長,政府可以採取適當政策提高經濟成長率,使經濟實現帕累托改進。羅默(Romer,1986) 用知識的溢出效應說明內生的技術進步是經濟成長的唯一源泉。盧卡斯(Lucas,1988) 認為整個經濟體系的外部性是由人力資本的溢出造成的。規模經濟內生化的結果是區域經濟成長差距越來越大。
啟示:政府政策推動包括文化在內的知識溢出可以實現區域經濟社會最優發展的“帕累托改進”。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紐約大學的托馬斯·薩金特。
有學者指出,兩位學者的研究交集在於“政策因素對經濟的影響”,而這一領域的研究與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經濟危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機,所以需要研究政策變數在巨觀經濟運行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
在世界經濟地位
鄂西圈的世界經濟地位:啟動時相當於亞洲的印度尼西亞、伊拉克的地位,經過努力使其在世界181個國家和地區的地位“上升19位”,由119-120位,進到100-101位,相當於上升到北美洲的貝里斯、大洋洲的湯加的地位。
依據IMF2010年4月發布的數據,世界182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人均收入(以GDP計):最高盧森堡104512 USD/人,第9位美國46381 USD/人,日本17位39731 USD/人,最低蒲隆地163 USD/人。
中國3678USD/人,位列第100位。儘管經濟總量“十二五”開始將超過日本,但人均收入還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
湖北3289.93 USD/人,對應介於位列第103 位的Cape Verde維德角(3445 USD/人)和104 位的Turkmenistan 土庫曼斯坦(3242 USD/人)之間。
2009年,鄂西圈人均生產總值18303.11元,以當年年底人民幣兌換美元價格6.8:1計算,約合2191.63 USD,對應介於位列第119 位的Indonesia印尼(2329 USD/人)和120位的Iraq伊拉克(2108USD/人)之間。如果作為一個國家來比,鄂西圈在世界上處在中等偏下的位置。
實踐成效
面積占全省七成、人口占一半,但財政收入只占兩成多一點的鄂西圈,經過一個特殊的戰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3年多來發生巨大的變化,新增5個5A級景區,單項投資過百億元的文化旅遊投資主體增加4倍多,財政收入在全省的比重提高了4.32個百分點,人均GDP比啟動時在世界181個國家和地區的地位上升19位(同期中國上升11位,湖北上升15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與進步;景區建設迅速提檔升級;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加速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大幅度提高;旅遊市場主體紛紛入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文化產業得到大發展;品牌價值。
五A景區保有量:湖北省從原來的2個增加到7個,原來有,武漢城市圈1個(黃鶴樓景區),鄂西圈1個(三峽大壩景區)。增加的5個全部在鄂西圈(武當山景區、神農架景區、三峽人家景區、神農溪景區、清江畫廊景區)。投資客商紛至踏來:投資過億元的文化旅遊市場主體(企業)由25家增加到93家。
鄂西圈實踐成效“五超”:超自身歷史、超全省平均、超全國平均、超國家定點監測的全國119個重大景點平均、超湖北周邊旅遊發達省份平均。2011年,鄂西圈——旅遊人數1.05億人次,比開始實施鄂西圈建設的2008年增長118.03%,年均增長29.66%,遠超全國(14%)、河南(15.23%)、安徽(24.07%)、湖南(25.7%)的年平均增速;旅遊總收入656.54億元,比2008年增長163.79%,年均增長38.21%,遠超全國(23.97%)、河南(20.74%)、安徽(27.03%)、湖南(27.98%)的年平均增速。
鄂西圈在全省全國全世界的“地位上升”
2008前鄂西圈戰略起步時的相對數據:GDP為4980.46億元,占全省的38.81%;財政收入184.97億元,占全省的22.70%。2011年鄂西圈相對數據:GDP為8060.58億元,占全省的41.1%,提高了3.78個百分點;財政收入412.55億元,占全省的22.72%,提高了4.32個百分點。與武漢城市圈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全省新增5個5A級景區全部在鄂西圈,使全省5A級景區達到7個(武漢圈1個為黃鶴樓,鄂西圈6個為三峽大壩、武當山、神農架、清江畫廊、神農溪、三峽人家)。2011年人均GDP:中國35199元,相當於5578.29美元(IMF為5414,),第89位。湖北34233元,相當於5425.19美元,處在第88位的多米尼加(5639)和第89位的祖國(5414)位置間。鄂西圈26939元,相當於4269.31美元,在世界的地位處於第100位的北美洲貝里斯(4349)。第101位的大洋洲湯加(4221)之間。這比啟動時的2008年在世界181個國家和地區的地位“上升19位(同期中國上升11位,湖北上升15位)。
價值提煉
鄂西圈價值提煉:和而不同;整合協同;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共享繁榮。所謂和而不同——和: 共圈、合作;不同:差異、競爭。所謂整合資源——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市場諸要素,政府行政資源。所謂協同聯動——省直相關部門(發改、交通、旅遊、住建、文化、林業、環保等),各地政府,有關單位(省鄂西圈投資公司等),鄂西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乃至省外相關省市和景區。所謂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增量發展直接按照“兩型社會”建設要求,確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好】按照後現代理念,不走已開發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工業化老路,而是通過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及其相關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促進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實現現代化和人民小康。【量:快】所謂共享繁榮——經濟轉型,現代化,小康。鄂西圈到底是什麼? 鄂西圈是湖北省提出的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偉大的創新工程。
新舉措新目標
新舉措·亮點——鄂西圈未來:整合協同:一方面自身,整合自然資源(清江)、行政力量(政策)、市場主體(競爭合作集中協約兼併收購適當集中做大做強),加強產業鏈產業集群(生態文化旅遊),另一方面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一元多層次其它戰略乃至周邊和關聯省份的協同發展。示範拓展: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風景廊道完善工程、恩施州民族特色化工程、襄陽綠道工程、宜昌旅遊城市標識標牌工程、武當太極傳奇文化旅遊產業示範工程、鄖縣生態文化旅遊一體化發展示範、客店古均州女兒鎮等3個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安居示範鎮、12個綠色幸福示範村莊等,示範並適時拓展推進。新舉措·亮點——鄂西圈未來:基礎設施:一個鐵水公空快捷和毛細血管通暢的旅遊交通骨幹網路(比如武當山機場開建);新景點:包含十大旅遊區在內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核心景區;新服務:鄂西圈公眾服務網路平台建立並運行;新文化:至少一台國家級的大型實景演藝精品閃亮登場;新通道:1條國家級風景大道(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星星點點:綠色幸福村、綠色產業鎮、城市綠道、民族特色化工程、旅遊城市標識系統等一批各類示範試點工程;世界級的黃金大環線:“兩江兩山”黃金游。
鄂西圈“十二五”主要目標:力爭到2015年,圈域生產總值達到100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達到全省平均水平;第三產業增加值在圈域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年遊客接待量達到1.4億人次,旅遊年總收入達到1200億元,相當於鄂西圈GDP的12%,使之成為鄂西圈重要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增加值占鄂西圈GDP比重達到5%。生態文化旅遊關聯產業如養老業帶動發展。圈域人民向全省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邁出重要的步伐。
【摘編材料源自教師徐新橋博士黨校講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