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短調民歌

鄂爾多斯短調民歌

鄂爾多斯地區素有“歌海”之稱,那裡有著十分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底蘊。 鄂爾多斯地區傳統音樂門類齊全,民間音樂、宮廷音樂、祭祀音樂和宗教音樂都很發達。尤其是短調民歌與歌舞藝術,更是聞名遐邇, 鮮明的地區特色,成為蒙古族傳統音樂中的一個典型風格色彩區。

從音樂形態方面來看,蒙古民歌可劃分為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兩大類,鄂爾多斯民歌也不例外。

鄂爾多斯短調民歌是蒙古族傳統音樂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它的演唱技巧已達到相當高的難度,而且有了一套系統的,表現它音樂風格的演唱方法。 繼承和發展鄂爾多斯短調民歌,都具有深遠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爾多斯短調民歌
  • 地區:蒙古族傳統音樂
  • 榮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代表曲目:《走西口》、《五哥放羊》
短調民歌,民歌傳承人,傳承人作品,鄂爾多斯民歌 - 鄂爾多斯民歌(短調)送親歌,鄂爾多斯民歌 - 經典歌曲,

短調民歌

2008年6月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短調民歌的傳承問題。對比鄂爾多斯短調民歌傳統的傳承方式與途徑,歌唱家金花提出除此之外的,在新形勢下傳承鄂爾多斯短調民歌的方式與途徑。 半個世紀以來,歌唱家金花將鄂爾多斯短調民歌這一藝術形態,以自己獨特的演唱技巧展現在世人面前,她被稱為“牧民百靈鳥”,她純樸甜美的歌聲,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持久的影響力和迷人魅力

民歌傳承人

內蒙古鄂爾多斯短調民歌傳承人哈拉珍講述了她從國小習短調民歌、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的歷程。哈拉珍,1950年11月出生於鄂托克前旗昂素鎮巴音柴達木嘎查。她是極負聲望的鄂爾多斯民歌手。從小生長在民歌世家,深受家族的影響而掌握了大量的鄂爾多斯短調民歌,並精通揚琴、四胡、三弦等鄂爾多斯傳統樂器。該傳承人較好地傳承了鄂爾多斯特有的短調民歌文化。也就是,唱伴結合、能歌能奏,與獨特的鄂爾多斯“乃日”文化相結合。因此,該傳承人對鄂爾多斯短調民歌文化來說,具有代表性。

傳承人作品

該傳承人長期以來致力於鄂爾多斯民歌的傳承工作,制了《成吉思汗兩匹駿馬》、《鄂爾多斯民歌聯唱》等10多盤磁帶,2001年蒐集整理200多首鄂爾多斯民歌,並出版了《鄂爾多斯婚禮大歌曲》一書,2008年出版了《多彩人間》專輯。至今,哈拉珍已經培養出80多名年輕一代傳承人,組建民間藝術團長年活動於基層,在當地有著廣泛的影響力。2007年6月份內蒙古自治區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的榮譽稱號。2010年內蒙古文化廳授予鄂爾多斯短調民歌傳承人

鄂爾多斯民歌 - 鄂爾多斯民歌(短調)送親歌


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歌一般都有固定的詞、曲和歌名。按照曲調分為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長調歌曲是鄂爾多斯蒙古族民族的傳統歌曲。曲調深沉古樸,舒緩悠長、跌宕起伏,高亢豪放。在其漫長的民間傳唱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為大多數所公認或接受的演唱特點,即長音中間部分出現顫音,且顫音的大幅度逐漸增大,使歌曲聽來更加開闊、舒展。像《聖主的兩匹駿馬》、《六十棵榆樹》、《班禪廟》等迴腸盪氣,讓人百聽不厭。這種長調多在大型宴會、有長者參加的活動或比較慎重的場合首先演唱,因此也有人稱這類歌曲為“國調”或“宮廷調”。
短調歌曲:結構短小巧玲瓏精悍,節奏明朗有力,情緒歡快活潑,歌詞言簡賅,音樂形象鮮明,曲調優美動聽。它在旋律的級進起向中經常採用反向轉位的手法,在六、七、八九度遠距離跳進現象十分常見。比如,《紫檀栗馬》、《甘德爾梁》。另外,在傳統的五度調試的民歌中加入七聲調式的引子和過門,更別具一格。這些特點使“短調”民歌具有強烈的舞蹈性,比如《圓頂帽子》、《鄂托克的西部》等,使鄂爾多斯的歌和舞兩朵並蒂花在高原上交相輝映。短調歌曲幾乎沒有不可以演唱的場合,因此也有稱這類歌曲為“紅調”。

鄂爾多斯民歌 - 經典歌曲

於是晉西北蒼涼的民歌傳入了鄂爾多斯,尤其是鄂爾多斯東部,如聞名於民歌界的《走西口》、《五哥放羊》等等,已經深入鄂爾多斯大地,尤其是鄂爾多斯的東部準格爾旗和北部的達拉特旗,成為民間喜聞樂見膾炙人口的曲目。
如《小西召》、《山頭上》、《十五歲》等經典民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