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摘要
本項目屬國土資源大調查地下水勘查領域。針對鄂爾多斯盆地國家能源基地對水資源的急需和地下水科學領域一系列重大問題,從1999~2006年,歷時8年,組織了17個專業調查隊伍與科研院所的500多名科技人員進行聯合攻關,充分利用現代探測技術,開展了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基礎研究,取得了以下創新性成果: 1.利用大量鑽探和物探資料, 首次建立了全盆地三維地質結構數字模型和白堊系含水層結構數字模型,定量直觀地揭示了全盆地地質結構及不同類型含水層的空間分布。 2.系統查明了白堊系盆地地下水資源特徵及開發利用前景。運用地下水動力學、水化學和同位素數據,首次揭示了地下水循環機理和可更新能力;通過典型剖面地下水動力學、水化學和地下水年齡模擬,首次定量刻畫了不同深度地下水流系統分布模式;通過開展潛水補給與蒸發強度原位試驗和Packer試驗研究,獲得了一系列最新的關鍵性水文地質參數;首次建立了白堊系盆地地下水流三維數值模擬模型,對地下水資源進行了計算與評價。 3.系統查明了盆地周邊碳酸鹽岩的空間分布、岩溶發育及影響因素、地下水賦存條件和循環規律;首次在渭北、寧南、隴東及內蒙古桌子山等地勘探發現了隱伏深埋岩溶地下水,解決了當地部分城市的供水急需。 4.系統總結了石炭系—侏羅系碎屑岩分布區的地下水賦存特徵和富集規律;首次建立了針對本區不同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地下水勘查開發模式。 5.總結出了一整套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的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首次建立了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資料庫與空間信息系統。 6.項目成果已被陝、甘、寧、蒙、晉等5省(區)廣泛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先後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31篇,出版專著2部,培養博士生16人、碩士生32人。成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學術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