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木斯克出血熱是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其特徵為病毒性抗原、自然疫源性、出血症狀和良性經過。1941~1943年曾發現該病,1944~1945年在前蘇聯西伯利亞的鄂木斯克北部農村首次報告該病,1945年和1946年兩次鄂木斯克出血熱暴發分別發病200餘人和600餘人。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Omsk hemorrhagic fever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血管和神經系統
- 常見病因:鄂木斯克出血熱病毒
- 常見症狀:皮膚和黏膜充血,伴四肢疼痛,嘔吐和腹瀉,發熱,頭痛,還可能發生鼻,腸,肺和子宮出血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1.鄂木斯克出血熱病毒
鄂木斯克出血熱病毒屬披膜病毒科黃病毒屬。為單鏈核糖核酸(RNA)。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經系統。此病毒可以在急性期從患者血中和紋頭蜱中分離出來。
2.皮膚、黏膜和內臟血管
均有充血、內皮細胞受損,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產生組織充血、水腫。
3.血管張力減退
可導致虛脫和休克。
4.腦水腫
可能會引起感覺改變。
臨床表現
該病的潛伏期一般為1~10天。本病特徵是皮膚充血和黏膜充血。此病一般起病比較突然,並且伴隨有四肢疼痛,嘔吐和腹瀉,發熱、頭痛,還可能發生鼻、腸、肺和子宮出血。患有此病的患者還有可能出現第二次發熱,而且病情要第一次嚴重得多,一般在發病後的10~15天內出現。腦膜症狀、肺炎和腎病也可能伴隨著第二次發熱而發生。
檢查
1.血常規檢查
急性期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漿細胞增多。腦膜受累者腦脊液中的細胞數和蛋白可升高
2.尿常規檢查
尿中可查見清蛋白及顆粒管型。
3.病毒分離
從急性期患者分離病毒和用病毒中和試驗檢測抗體對診斷有價值。
診斷
診斷一般是取患者一周內的血液、腦脊液,接種於豚鼠、小白鼠腦內或雞胚進行病毒分離或者是取雙份血清作補體結合或中和試驗,呈4倍以上升高者。
鑑別診斷
1.發熱初期
應與回歸熱,傷寒、斑寒、鉤體病等鑑別。例如傷寒的基本病理特徵為持續菌血症、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受累、迴腸遠端微小膿腫及小潰瘍形成。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持續高熱、表情淡漠、腹部不適、肝脾腫大。
2.出血期
應與流行出血熱、流腦等相鑑別。例如典型的“流腦”表現為急起高熱、頭痛、嘔吐、皮膚黏膜瘀點及腦膜刺激症狀。
併發症
可發生腦膜症狀,肺炎和腎病。
治療
一般是以包括糾正低血壓、止痛、脫水和出血的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