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秋收起義

鄂北秋收起義

中共鄂北特委於1927年9月上旬起,相繼組織領導了棗陽、襄陽、隨縣的農民武裝舉行了一系列的起義,史稱鄂北秋收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鄂北秋收起義
  • 起義時間:1927年9月
  • 史稱:鄂北秋收起義
  • 性質:農民武裝起義
鄂北秋收起義,武裝暴動,歷史意義,

鄂北秋收起義

1927年8月,中共鄂北持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在一些縣恢復、建市黨組織,並展民眾工作,準備武裝起義。湖北省委將棗陽、襄陽、隨縣等15個縣劃為鄂北起義區。8月中旬,中共鄂北特委成立後,積極貫徹中共中央制定的《鄂北秋收暴動計畫》及省委秋收暴動計畫,做了一系列的起義準備工作。9月初,中共棗陽縣委根據鄂北特委的指示精神,成立了以程克繩為書記的軍事委員會。9月上旬,舉行了以棗西為起點的棗陽農民武裝起義,攻占了興隆區署及團防局,繳槍10餘支。接著棗南、棗北相繼起義,接連獲勝。襄陽縣委組織東部地區農民武裝參加棗陽起義後,3次組織萬餘人遊行示威,並成立了6支游擊隊。中共隨縣縣委成立工農自衛軍隨縣獨立大隊和青苔、祝林農民自衛大隊等武裝,因敵情變化未能於9月20日按時起義。10月6日,隨縣祝林地區農民自衛隊和農民民眾千餘人起義,斃傷團防局團總劉炳山以下60餘人,俘虜警察分局局長吳竹如以下百餘人。起義勝利後,成立了竹林地區革命委員會。

武裝暴動

此時,鄂北特委鑒於部分地區秋收起義取得初步勝利,決定組成3縣暴動總指揮部,發動以棗陽為中心,聯合襄陽、隨縣農民武裝,攻取棗陽縣城的大暴動。10月12日晚,張抱朴率棗北農民武裝襲擊駐雙河鎮國民黨1個團,擊斃官兵11人,繳槍3支。該團撤往縣城途中,在清涼寺又被省農協特派員王省率眾截擊,死傷官兵10餘人。棗東農民武裝亦殺了建國軍官兵5人,繳無線電機1架。東南兩鄉和隨縣北鄉集合三四萬農民,手持各種武器,很快把縣城包圍起來,後因該縣“建國軍”陸續回防縣城,加之棗西農民武裝未到,圍城的農民武裝撤回各地開展打土豪的鬥爭。15日,隨縣青苔地區農軍千餘人,從棗陽返回途中,主動出擊,一舉攻克太山廟、青苔等地,殲滅“建國軍”及團防武裝一部。25日,成立青苔區革命委員會。12月中旬,中共隨縣縣委領導獨立大隊及吳山地區農民武裝舉行起義,一舉攻占吳山鎮,團防武裝全部繳槍投降。隨後成立了吳山鎮革命委員會。

歷史意義

鄂北地區以棗陽中心的隨縣、襄陽聯合大起義雖未達到奪取縣城的目的,但對當地國民黨駐軍及反動勢力是個打擊,參加起義的農民武裝回到各地後,積極開展了打擊土豪劣紳和反動民團的鬥爭,農民武裝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組成了工農革命軍鄂北總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