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早期,建立鄂北第一黨小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棗陽縣農民赤衛隊,重返鄂北,赴上海,概述,領導農民運動,
基本信息
姓 名:程克繩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湖北棗陽
出生年月:1893年
犧牲日期:1932年
早期
出身在棗陽琚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15年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10月31日,和李維漢、張昆等人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離開法國赴蘇聯學習。1924年回國。1925年春,受中共武昌地委派遣回到棗陽。在棗西,他以學校教師為主要發動對象,首先在程坡的一所私塾辦起農民夜校,首批農民學員40多人。後又陸續在古城、馬崗、徐窩、鄭崗等地辦起農民夜校10多所,輪流到各學校講課,把教文化知識與講革命道理結合起來,宣傳共產黨的主張,鼓勵農民為真理而鬥爭。
建立鄂北第一黨小組
1925年農曆6月15日夜,他組織建立了鄂北第一黨小組,首批接納黨員5人,他任黨小組長。不久又先後在翟家古城、蔡陽鋪、馬崗、興隆等地建立黨小組,發展了黨員隊伍,為棗陽農民運動的興起準備了領導力量。1925年7月,出席了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省黨部候補執行委員。1925年農曆8月,他在棗西改造利用民眾組織“硬社”,首批秘密建立農民組織“聯莊社”。1926年8月,中共棗陽縣委員會建立,他任縣委書記。在他的領導下,棗陽縣的農民運動如火如荼,迅速發展。到1927年3月,全縣已成立區農協5個,鄉農協79個,會員達3700人。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深刻地認識到,要對付武裝的反革命,必須辦武裝,掌握槍桿子。1927年4月 7月,他先後兩次從武漢購買槍枝109支,子彈11箱,運回棗陽,加速了棗陽農民革命武裝的建立和武裝鬥爭的開展。中共“八七”會議後,中央派王一飛到襄陽組建“中特委”。9月上旬,棗陽縣成立秋收暴動總指揮部 軍事委員會,他任軍委書記。中旬,他和徐化龍(縣委委員)、勾伯坤等人,組織棗西農民武裝,聯合襄東北農民武裝一萬多人,打響了鄂北秋收暴動的第一槍,攻克棗西隆興寺區署和團防局,繳獲長短槍10餘支。接著又攻打了沈家大房、琚灣團防局,把棗西的劣紳幾乎全部殺盡。
棗陽縣農民赤衛隊
10月,他領導並參加了隨(縣)棗(陽)邊“紅槍會”暴動,攻克隨縣環潭及棗南唐城等地,隨後成立了棗陽縣第一支革命武裝 棗陽縣農民赤衛隊,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鄂北總隊,他任總隊長。1928年4月27日,敵“建國軍”兩個團和棗南民團,分兩路對我鄂北總隊駐地翟家古城發起進攻。他組織農民武裝萬餘人荷槍執戈,隱蔽在古城附近村莊,以小部隊阻擊西路民團,大部隊東路迎敵,且打且退,誘敵深入。當敵進至古城時,城頭鐵炮齊鳴,軍民四面出擊,殺聲震天,擊敗“建國軍”,並追出20多里,繳獲槍枝300多支。古城大捷,給蘇區軍民以巨大鼓舞,同時也更加激怒了敵人。6 9月,敵先後多次調集兵力對我棗陽蘇區發動進攻,部隊遭受重大損失,被迫插槍隱蔽。他帶著妻兒於1928年初冬到河南南陽一帶隱蔽。
重返鄂北
1930年春,形勢好轉,他重返鄂北。3月9日,鄂北特委成立,任委員,為恢復黨的組織,建立新的革命武裝做了大量工作。同年8月,他作為鄂北特委代表,參加了中央在上海召開的蘇區工作會議。10月上旬,鄂豫邊特委、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成立,他任特委執委和革命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在他的領導下,鄂豫邊蘇維埃政權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減租、免債等工作,襄(陽)棗(陽)宜(城)蘇區普遍建立了赤衛隊、守備隊、紅色補充軍、貧農團、婦女會等地方武裝和群團組織,設立了列寧國小、醫院、演講所,使蘇區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1930年底,敵糾集大批兵力向我襄(陽)棗(陽)宜(城)根據地發動“圍剿”。1931年2月,我紅二十六師在棗南彭家沖與敵遭遇,師長趙莘仁犧牲,他代理師長指揮作戰(不久正式任命為師長),將敵擊退。
赴上海
1931年9月,鄂豫邊特委派他和陳雪懷赴上海找黨中央匯報工作。10月與中央派來的沈宗源等6人同到鄂豫邊特委所在地南陽,改組了鄂豫邊特委,沈任書記,他改任常委,從事蘇維埃政權建設工作。1932年春,在敵人的瘋狂“圍剿”下,我紅二十六師遂漸消耗、潰散。在這危難關頭,他在棗陽迎水寺突出重圍,挺身而出,率領失散的100多人撤至鐘祥,與當地游擊隊匯合,整編為鄂北游擊隊,他任總指揮。1932年秋,在“肅反”中被錯殺。為緬懷程克繩,棗陽縣民歌《十想》中唱到:“一想程克繩,克繩鬧革命,打倒土豪和劣紳,為的是窮人”。1960年,賀龍元帥親自提名,將他作為我軍早期軍事將領、鄂北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創始人,收入《辭海》。
概述
中共鄂北第一個黨小組的創建人——程克繩
程克繩(1893—1932年),原名興武,又名祖武、常明、長明、錦西。棗陽市璩灣鎮程坡村人。幼年在本村私塾和縣立高等國小讀書。1915年夏,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學。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與周恩來等革命人士相結識,曾參加法國留學生的愛國鬥爭。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轉蘇聯莫斯科學習,1924年回國。
領導農民運動
1925年春,程克繩受中共武昌區委派遣從武漢回棗陽領導農民運動。先後在棗西、古城、馬崗、徐窩、鄭崗等地辦起10多所農民夜校,並親自到各校輪流講課,宣傳革命道理。隨後又辦起平民夜校、婦女識字班、回民俱樂部、文武學堂、青年讀書會、黨員訓練班等10多種形式的學校。經過宣傳發動,於6月15日夜在程家三房廟內吸收王大中等5人入黨,建立鄂北第一個中共黨小組,並任組長。10月,根據中共中央有關國共合作的決議精神,秘密籌建中國國民黨棗陽縣臨時黨部,並任常委。12月,任中共棗陽縣特支書記。1926年8月,中共棗陽地方委員會(一說縣委)建立,程任書記。1927年1月,程主持召開國民黨棗陽縣臨時黨部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選舉建立了以共產黨員為主導的中國國民黨棗陽縣黨部,並任常委。1927年8月,任中共棗陽縣執行委員會書記。中旬,組織棗西農民武裝1萬多人,攻下隆興寺區署和團防局,就地處決區長兼團總邱植卿等人,繳獲長短槍10餘支,打響了鄂北秋收暴動第一槍。10月,領導隨棗邊區紅槍會暴動,並組織成立棗陽縣農民赤衛隊。12月,赤衛隊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鄂北總隊。程任總隊長。1930年5月,發起襄棗暴動,建立襄棗宜蘇區。10月鄂豫邊特委成立,程為執行委員。同時,任鄂豫邊區革命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次年3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師師長,領導襄陽、棗陽、宜城地區軍民開展武裝鬥爭,進行土地革命,使根據地和紅軍得到恢復和發展。1932年春,任鄂豫邊臨時省蘇維埃委員。4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巡視員到襄、棗、宜蘇區領導“肅反”,對黨內持不同意見的同志實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6月,程率失散紅軍100多人撤至鐘祥,與當地游擊隊會合,整編為鄂北游擊隊,任總指揮。9月,又與紅三軍失散的部分戰士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襄北獨立團,任參謀長。同年冬,程被定為“改組派”被錯誤殺害於大洪山六房咀田家台子。1960年程克繩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軍事將領、鄂北革命武裝和根據地的創始人,生平簡介被收入《辭海》。其事跡陳列於洪湖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祠及湘鄂西蘇區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