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文學

鄂倫春族文學,中國鄂倫春族民眾創作的民間文學及作家文學。由於沒有本民族文字,鄂倫春族民間文學主要是通過口頭的形式傳承至今。民間文學是鄂倫春文學的主體,主要包括神話、傳說、故事、民歌以及鄂倫春族的說唱文學等。

神話是鄂倫春人精神世界的源頭。在有關熊的神話傳說中隨處體現熊與人的緊密關係,以及由此生髮出的種種采蒸危禁忌。鄂倫春族有比較豐富的自然神話。神話中,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月亮則是黑暗之神。日為男,月為女,他們既是兄妹也是夫妻。天神恩都力不願意他們在一起,將他們強行分開。北斗星奧倫是主宰倉庫的女神,這是因為在鄂倫春人看來北斗七星的形狀頗像倉庫的緣故。山神、火神、水神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現的。這些作品多在薩滿儀式中演唱。建立社會秩序也是神話中一個十遷符坑分重要的主題,反映出人類對於良好社會秩序的渴望。此外,薩滿神話占有相當比重,神話中神靈的司職非常具體,有保佑兒童的薩滿神奧毛西莫口,專司人畜疾病的恩古色爾,灶神居拉西其,馬神楚卡博如坎等。反映出人類社會分工給神話產生髮展帶來的影響。   鄂倫春人稱傳說為“烏印”或“烏依兆達嫩”,意思是“比早些年更早的真人實事故事”。包括族源傳說、民族遷徙傳說、英雄傳說、歷史傳說、地方風物傳說、動植物傳說、風俗傳說等。《九姓人的來歷》、《五達姓的來歷》等族源傳說,對研究鄂倫春各氏族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達爾古汗的傳說》講述鄂倫春人因居住地獵物銳減而被迫進行的遷徙。英雄傳說中,幾乎每個英雄都有一個神奇的誕生經歷,他們英勇善戰,所向無敵。這類傳說與鄂倫春盛行的祖先崇拜有一定關係。與英雄傳說相比,歷史傳說更接近歷史真實。如清初抗俄傳說《立克頂格的傳說》、《朱爾鏗格的傳說》等都是由個人經歷故事直接發展而來,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鄂倫春的民間傳說具有濃烈的歷史主義色彩。在現實生活中,鄂倫春人視這些“真實”故事為說明自然、社會及歷史現象的“直接證據”。 《鄂倫春族文學》封面   與傳說不同,幻想故事更強調教化作用。《吳達內的故事》、《阿雅莫日根》、《阿拉坦布托的故事》等講述如何做人,婚姻愛情故事強調的是戀愛雙方人品的重要。鄂倫春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狩獵民族之一,他們在長期的狩獵實踐中厚擔跨促,積累了豐富的狩獵經驗,狩獵故事《小獵手》、《毛義打獵》、《毛考代汗獵犴》等講述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狩獵經驗與智慧。   民歌內容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分為獵歌、採集歌、風俗儀式歌、情歌、讚歌、苦歌、兒歌等。   在鄂倫春還有一種介乎散文體與韻文體之間的民間文學樣式——摩蘇崑。它在內容上與傳說、故事無多大區別,在表現形式上,則採用“說一糠煉堡段唱一段”的民間說唱形式。   鄂倫春族的作家創作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鄂倫春人剛剛實現定居的時察想請候。民間文學愛好者將民歌蒐集上來加以改編,於是出現了最初的“作家文學”。真正代表鄂倫春作家文學的基本樣式是散文和短篇小說。小說創作萌芽乃灶臭灶於60年代,80年代後發展起來。主要作家有敖長福、孟淑珍、白石、阿黛秀、孟松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