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轉鹽運使司,官署名。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
都轉鹽運使司,官署名。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是官名,始置於元代,設於產鹽各省區。明清相沿,簡稱為鹽運使或運司。...
都轉鹽運使司,官署名。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 都轉鹽運使司,官署名。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該使司設定運鹽...
山東都轉鹽運使鹽官名。衙署駐濟南。元中統四年(1263)設定,以中書左右部兼任。至元二年(1336)復設轉運司。六年改轉運司為都轉鹽運使司。至正十九年(1359)...
簡稱“鹽運司”。官署名。元、明、清掌管食鹽產銷的機構。元代於遼東、大都、河間、兩淮等各地分設,隸戶部,各設都轉運使二人,正三品。下設鹽場多處,各場設...
四川都轉鹽運使,鹽官名。明襲元制,設四川茶鹽轉運司。清康熙十三年(1674)設四川1督糧道兼管鹽茶輸運事務。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歸按察司兼理。雍正五年(...
都轉是清官名別稱,即都轉鹽運使。...... 都轉是清官名別稱,即都轉鹽運使。都轉鹽運使司,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該使司設定運鹽使、同...
鹽運使司,鹽務管理機構。其名稱始於元太宗六年(1234)。太宗十二年(]240)改立提舉榷鹽所。中統四年(1263)又改為都轉運鹽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設都轉運鹽...
長蘆都轉鹽運使,鹽務管理機構。原駐滄州(今屬河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移駐天津。元初設河間鹽運司,泰定二年(1325)改為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迄明又...
元在產鹽各省區設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簡稱運司,又稱轉鹽運使,專司鹽運。轉運使明清 明、清亦有轉鹽運使,是專管鹽務的長官。...
運鹽司,中國古代朝廷的地方機構之一,在清朝,其上為都轉鹽運使司,為省州府建制下的分支鹽務機構,主管該地方之鹽法政令,司內設運副,主管業務。1910年代,清朝...
鹽道(即鹽法道與鹽巡道),清朝負責食鹽管制和檢驗的官員。順治二年(1647年),清廷在揚州設立兩淮巡鹽察院署和兩淮都轉鹽運使司。兩淮都轉鹽運使司的長官稱兩淮...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批驗大使,鹽官名。元代設批驗所,每所置提領、大使、副使各一人,掌批驗鹽引之責。明沿置。清初於都轉鹽運使司屬下,設批驗大使之職,掌管審核批准鹽引之出入...
河東道兼管鹽法 河東唐代設榷鹽使,宋置制置司,元設都轉運鹽使,明因之。清初設河東陝西都轉鹽運使,乾隆五十七年(1792)裁撤,嘉慶十二年(1807)以河東道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