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蘭縣(都蘭(都蘭縣))

都蘭縣(都蘭縣)

都蘭(都蘭縣)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都蘭縣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都蘭(蒙古語意為“溫暖”),總面積4.527萬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總人口近10萬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數民族。縣人民政府駐察汗烏蘇鎮,距州府德令哈市205公里,省會西寧市428公里。

都蘭縣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隅,全境可分為汗布達山區和柴達木盆地平原兩種地貌類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內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烏蘇河等大小河流40多條。屬高原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2.7℃,最低極端氣溫為-29.8℃,最高極端溫度達33℃。年均降水量179.1毫米。

都蘭縣轄4個鎮、4個鄉,是青海省的十大資源縣之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

2017年10月,青海省政府同意都蘭縣從全省貧困縣中退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都蘭縣
  • 外文名稱:Dulan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中國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4鎮、4鄉
  • 政府駐地:察汗烏蘇鎮
  • 電話區號:0977
  • 郵政區碼:816100
  • 地理位置:青海省東南部
  • 面積:4.527萬平方公里
  • 人口:近10萬人(2013年)
  • 方言漢語中原官話藏語安多方言蒙古語
  • 氣候條件:高原乾旱大陸性氣候
  • 機場格爾木機場
  • 車牌代碼:青H
  • 行政代碼:632822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農牧業,工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周秦至漢初,都蘭屬西羌之白蘭羌牧地。
公元4年(漢文帝元始四年),都蘭屬漢朝統轄。
公元四至七世紀,是鮮卑吐谷渾王朝的領地,後被吐蕃兼併。
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都蘭始歸中央王朝版圖,為東蒙古諸部、和碩特西右後旗駐牧地。
民國六年(1917年),設定都蘭理事公署,隸甘肅省西寧道。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為都蘭縣。
1949年都蘭解放,成立都蘭縣人民政府。
1952年,改設都蘭自治區。
1953年、1954年先後易名為都蘭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聯合自治區和都蘭蒙古自治區。
1955年,改為都蘭縣,駐地由香日德區遷至察汗烏蘇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都蘭解放,成立都蘭縣人民政府。
都蘭縣地圖都蘭縣地圖
1952年,改設都蘭自治區。
1953年、1954年先後易名為都蘭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聯合自治區和都蘭蒙古自治區。
1955年,改為都蘭縣,駐地由香日德區遷至察汗烏蘇鄉。
2000年,都蘭縣轄2個鎮、7個鄉。其中各鄉鎮:察汗烏蘇鎮香日德鎮夏日哈鄉熱水鄉溝里鄉香加鄉巴隆鄉宗加鄉諾木洪鄉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覆:撤銷夏日哈鄉,設立夏日哈鎮。
2001年底,都蘭縣轄3個鎮、6個鄉,96個村(牧)委會。
2005年,都蘭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1、撤銷宗加鄉和諾木洪鄉,設立宗加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諾木洪鄉政府駐地諾木洪,實行鎮管村體制。2、將香加鄉的幸福村劃歸香日德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止2014年,都蘭縣轄4個鎮、4個鄉,107個村(牧),5個社區,鄉鎮分別為:察汗烏蘇鎮、香日德鎮、夏日哈鎮宗加鎮、熱水鄉、香加鄉溝里鄉巴隆鄉。境內有:香巴管委會、柴達木監獄、查查香卡農場、英德爾種羊場。
鄉鎮名稱
主要轄區
駐察汗烏蘇,轄上莊、上西台、下西台、東山根上、東山根中、東山根下、東山根西、西園、北園、西星、上灘東、上灘西、下灘、西河灘上、西河灘中、西河灘下、沙灘、西建、西莊、中莊、東莊等22個村(牧)和新華街社區、和平街社區。
駐香日德,轄得勝、沙珠玉、察汗毛、上柴開、下柴開、中莊、柴興、上柴源、下柴源、新源、新華、沱海、興盛、永盛、聯盛、幸福、香源、東盛、樂盛、香樂、東山、香盛、小夏灘等23個村(牧)和南北街社區。
駐夏日哈,轄沙珠玉、聯合村、沙柳河村、夏塔拉、河南、河北、果米、查查、新樂等9個村(牧)和夏興街社區。
駐桑根洛克,轄農業村、西西、阿斯林、努日、納木哈、布拉、沙日、托海、鐵奎、田格力、哈西哇、烏圖、艾斯里金、諾木洪等14個村(牧)和中心街社區。
東蘭,轄智尕日、扎么日、賽什堂等3個村(牧)。
駐立新,轄科學圖、艾里斯台、傲包圖、柯柯哈達、德布生、呼里木圖、柯克沙、陶生湖、阿木尼、孟克台、全傑、紅旗、團結、立新、向陽、先鋒、前進、紅星、科爾等19個村(牧)。
駐曲日昴,轄秀毛、熱龍、智玉等3個村(牧)。
駐可可托勒海,轄烏拉斯台、諾木洪、哈圖、夏圖、伊克高里、布洛格、托托、科日牧業、科日農業、清泉、河西、三合、雅日哈圖、新隆、河東等15個村(牧)。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都蘭縣位於青海省中部、柴達木盆地東南隅,東鄰烏蘭縣茶卡鎮,西接海西工業重鎮格爾木市,南鄰青南牧區果洛州瑪多縣玉樹州曲麻萊縣,北連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縣域東西長約310公里,南北寬約180公里,總面積4.527萬平方公里。縣城察汗烏蘇鎮東距省會西寧市427公里,西距格爾木市340公里。
都蘭縣地圖

地質地貌

都蘭縣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隅,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全境可分為汗布達山區和柴達木盆地平原兩種地貌類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

氣候

都蘭縣屬高原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2.7℃,最低極端氣溫為-29.8℃,最高極端溫度達33℃。年均降水量179.1毫米。縣域西部乾旱少雨,日照充足,東部氣候溫涼,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4-5.1℃,年平均降水量37.9-180.5毫米,蒸發量1358-1765毫米,年日照時數2903.9-3252.5小時。

水文

都蘭縣境內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烏蘇河等大小河流40多條。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都蘭縣珍稀的林木品種主要有千年原始柴達木圓柏、野生的原始青甘楊及有“活化石”之稱的荒漠原始梭梭林。另外還有黃芪、大黃、羌活、雪蓮、麻黃、鎖陽、茵陳等各類中藏藥材可供開發利用。

動物資源

都蘭縣野生動物有岩羊、黃羊、盤羊、藏羚羊、野驢、野氂牛白唇鹿、馬鹿、狐狸、雪豹、熊、黃鴨、猞猁、石貂、沙狐、鵝喉羚、天鵝、黑頸鶴、雪雞、石雞等四十多種,其中國家級一、二類保護動物16種,青海省級一、二類保護動物24種。

礦產資源

據政府網站2014年8月顯示,都蘭是青海省的十大資源縣之一,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錳、銅、鋰、鋅、鉛、硼、金、鎂鹽、鉀鹽、石墨、矽灰石等四十多個礦種,其中大型礦床有3處、中型礦床有4處、小型礦床有19處,鐵、石墨、矽灰石等礦產儲量居全省前列。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都蘭縣總人口近10萬人,其中農牧業人口5.76萬人,由蒙古族、藏族、漢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19個民族組成。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都蘭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7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07%,比2010年增長31.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比2010年增長5.08億元,比2010年增長37.4%;第二產業完成比2010年增長6.69億元,比2010年增長37%;第三產業完成比2010年增長4.3億元,比2010年增長17.3%。完成工業總產值12.1億元,比2010年增長46.7%;完成工業增加值5.61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04.7%,比2010年增長46.5%(現價);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5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05.6%,比2010年增長78%;完成全地區一般預算收入2.39億元,比2010年增長39.08%。其中,縣級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6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12.8%,比2010年增長31.24%。一般預算支出10.78億元,比2010年增長76.19%。財政收入、支出的增幅均創近年最好成績。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72元,比2010年增長19.1%。
都蘭縣都蘭縣
2017年10月,根據貧困縣退出程式,經青海省政府研究,批准都蘭縣從全省貧困縣中退出。

農牧業

2011年,都蘭縣全縣糧食作物總產量5.2萬噸,蔬菜總產量3000噸,枸杞總產量1.53萬噸。2011年全縣牲畜存欄110萬頭(只),繁殖仔畜56.78萬頭(只),成活率為89%,出欄率和商品率分別達到47%、43%。

工業

2011年,都蘭縣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1億元,比2010年增長46.7%;完成工業比2010年增長5.61億元,比2010年增長46.5%(現價)。實現工業產品產銷率80%。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鐵精粉71萬噸,比2010年增長41%;黃金1052.74千克,同比增長54.18%;鉛鋅精粉1.23萬金屬噸,比2010年增長22.52%;鉀肥1.28萬噸,比2010年增長10.86%。
都蘭縣都蘭縣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4年全縣組織紅歌賽;縣婦聯在縣廣場舉行手工藝展覽,共展出藏繡、盤繡、蘇繡、十字繡、絲帶繡、手工藝術小作品350餘件,參與人數達1000多人;察蘇鎮在縣文化廣場舉行了“慶七一”暨第九屆“鄉村風”文化藝術節活動,內容包括手工藝術展、科普宣傳、文藝演出及趣味活動等;縣第一完全國小在文化廣場舉辦了以“紅領巾心向黨”為主題的慶七一文藝演出活動。
都蘭縣都蘭縣

教育事業

2011年,都蘭縣高考升學率由2010年的79%上升至2011年的95%。全縣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98%,國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2.8%。並且將夏日哈、下灘學校國中部撤併入縣第一中學;將沙珠玉、下塔拉、西河灘、上灘(三至五年級)、下灘國小及教學點根據就近撤併的原則,併入都蘭縣一完小;熱水鄉四所學校併入縣民族中學,溝里學校併入縣第二中學,新源學校撤併入柴源學校,宗加二完小撤併入宗加一小。全縣學校總數從十五末的72所減調到27所。

醫療衛生

2011年,都蘭縣健全了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的縣、鄉(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堅持以“標兵縣”的指標和要求,提高計生服務質量。“少生快富”、“獎勵扶助”、“特別獎扶”政策落實率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8‰,重點對象“三查”服務97.27%。縣級醫院有都蘭縣人民醫院和都蘭縣蒙藏醫醫院兩所。

社會保障

2011年,都蘭縣城鎮新增就業582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6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8651.54萬元,就業和增收途徑繼續拓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6.26萬人、3.85萬人、0.26萬人和0.42萬人,均呈擴面趨勢。享受城鎮低保、農牧區低保人數8.9萬人(次),低保金髮放率為100%。人均基本公共衛生補助由25元提高到35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3‰以內。

基礎設施

2011年,都蘭縣構建宗加、巴隆等西部鄉鎮青海半細毛羊、柴達木絨山羊產業帶和溝里、熱水等南部山區氂牛、藏羊產業帶,充分利用農牧區豐富的牛、羊和飼草料資源,新建高標準畜用暖棚600座,並以生豬、氂牛、肉用羊、禽類等飼養育肥為重點,改擴建、規範完善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小區)1個、標準化牛羊養殖小區3個及半細毛種羊舍20棟、改造種羊舍20棟,提高養殖場利用效率。
香日德寺香日德寺

歷史文化

都蘭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縣境東起夏日哈,西至諾木洪200餘公里線上,分布著近千餘座古墓葬和古遺址。至2013年從吐蕃墓葬出土的絲綢品130種,還出土了漢代中原地區製造的漆器、金銀器和古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及來自西亞和中亞的金銀器、彩色玻璃珠和銅香水瓶等,這些文物見證了都蘭的歷史和都蘭早期的地位和作用。吐蕃墓群、吐谷渾遺址與自然風景相得益彰,人文景觀相映成趣。魯絲溝唐摩崖石刻氣勢恢弘,自然形成的岩石人物栩栩如生。著名的香日德班禪行轅隱落於綠洲叢林之中,香火繚繞。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清澈見底,裸鯉群游。世界罕見的貝殼梁、海蝦山印證了億萬年前大海和柴達木盆地的變遷。
貝殼梁貝殼梁

風景名勝

“諾木洪文化”遺址、塔溫他里哈遺址和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唐吐蕃古墓以及香加巴哈莫力崖畫、魯絲溝岩畫等眾多的人文景觀與高原奇觀科學圖“夏日冰瀑”、田格里湖蘆葦區、舉世罕見的古生物遺蹟--貝殼梁,還有都蘭國際、國內狩獵場及蒙古族、藏族風情等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
中國海蝦蚌殼第一梁——貝殼梁
壯觀的貝殼梁,是由貝殼和沙漬結成的一條長達3公里,底寬70米,頂寬30米,高5米至10米的堤梁。系千萬年前滄海變大陸時眾多貝殼到盆地底處求生存堆積而成的。
班禪行轅——香日德寺
格魯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禪行轅由六世班禪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於戈壁綠洲之中。歷來為接待班禪等宗教界上層人士往返於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禪均有在這裡居住過。
盆地之腎——柴達木河流域濕地
柴達木河流域東起香日德鎮小柴旦地區,經巴隆鄉、宗家鄉、西至諾木洪鄉境內,範圍為柴達木河、哈拉烏蘇、素棱郭勒河、蒙古爾河、田格里河,南北霍布遜湖及周圍濕地,濕地區內有灰岩、赤麻鴨、黑頸鶴、白天鵝、紅頭潛鴨、赤鼻麻鴨、牛頭伯勞、黑眉葦鶯等濕地依賴性鳥類30餘種。
高原金字塔——熱水古墓群
熱水墓群有大小古墓2000餘座。出土文物十分豐富,其中織錦襪、絲織品極為珍貴,是我國1996年十大考古重大發現之一。這墓葬群中的血渭1號大墓系全國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在察漢烏蘇河北岸山前洪積扇平台上,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熱水古墓群熱水古墓群
戈壁農業發展第一鄉——香日德
“香日德”系藏語,漢語意譯為“樹木繁多的地方”。在中國60年代、70年代,曾是中國西北地區改造戈壁,發展乾旱地區農業的一面紅旗,經引入灌溉戈壁,使荒漠形成畝產小麥千斤的良田,創造了全國小麥產量高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