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霖(南宋文人)

郭霖(1239-1320年),字若時,號浮休,曾任建安(今建甌)主簿,是泉港區峰尾鎮郭厝村郭姓之始祖。

基本介紹

  • 本名:郭霖
  • 所處時代:南宋
  • 出生時間:1239
  • 去世時間:1320
  • 主要作品:《春秋釋例》《尚書綦要》《毛詩集議》《論孟集》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據《泉州府志》、《惠安縣誌》及郭厝族譜記載:郭厝等鄉郭姓族民的祖先為回民,世居河南光州固始縣。唐宋之際兵亂,避難入閩,初居長樂,後遷居仙遊,再析居莆田。南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郭霖背著其六世祖郭昭孫的骨灰到泉州惠安獲州(今郭厝之古稱),開闢榛荊創基立業,繁丁衍脈,始有回族人居於泉港區域內,已有七百多年歷史。
郭霖自幼聰慧過人,雖然家境貧寒,但郭霖之母林氏克勤克儉,含辛茹苦供兒子求學。郭霖是獨子,林氏卻從未有溺愛縱容之舉,反而倍加嚴厲,時時教導兒子胸懷大志。郭霖自幼好學,飽讀詩書,且思維敏捷,悟性極高,長大後能詩善文,才氣名聞遐邇,其先生陽岩洪氏及朴卿呂氏對他都很器重,肖太山陳靜可更是讚許有加,皆認為郭霖日後必成大器。

個人經歷

南宋恭帝德祐年間(1275—1276年),郭霖經前輩舉薦至當朝宰相陳宜中處。陳宜中讀了郭霖的文章後,又奇又喜,極賞識郭霖的才華,當即以門蔭之徑助郭霖登上仕途。適逢銓敘(舊時一種敘官制度,按照資歷或勞績核定官職的授予或升遷),便賜郭霖同進士出身,調任仙遊尉,因仙遊是郭霖祖居地,依當時為官“避親”之例,郭霖沒有前往就任,後調任建安主簿。
當時處於南宋末期,皇帝昏庸,權臣專橫,政治腐朽黑暗。南宋端宗景賢元年(1276年),南宋正式上表向元朝投降。臨安被元軍占領後,南宋大臣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在福州擁立益王趙昱為帝(端宗),力圖興復。但是,此時元軍鐵蹄幾乎踏遍大江南北,1277年9月,元軍水陸分道進攻閩、廣,陳宜中、張世傑等帶端宗逃離福州,流亡海上,福建即淪在元王朝統治之下。改朝換代後,郭霖旋即歸梓,從此不問仕途,且絕口不談時局政事。
郭霖本一介清高文人,生性淡泊,不求名利,他於晚年自號“浮休”,也足見其真性情。棄政歸鄉後,郭霖重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活,閉門靜心讀書,並將畢生所學傾注筆下,著書五部,分別為《春秋釋例》、《尚書綦要》、《毛詩集議》、《論孟集》、《楚辭感興詩》,並且各有集解藏於家中。他評書議事論人從不曲意迎合世俗所好,而是直抒胸臆闡發自己獨特的見解。郭霖還是個優秀的詩人,賦詩從不採用唐宋時期流行的近體詩,喜愛並擅長古體詩,雖不甚對仗,卻更自由更靈活地表情達意,他素以晉末宋初詩人陶淵明、謝靈運為榜樣,寄情於天地自然景物之間。
除讀書著文外,郭霖經常往來於鄉里村舍間,教誨誘導後輩。他待人至真至誠,交友不分長幼不論貧賤,性情相投則傾心相交。他為人樂善好施,常常傾盡家中所有積蓄資助後輩求學,或幫助有困難的鄉親朋友,而自己心甘情願過清寒貧苦的生活。郭霖的品行學識為時人所推重,亦為其後裔所敬重。
郭霖享年八十有二,逝世之後,曾任惠安縣尹的友人吳興趙為其作銘,概述郭霖一生及兩人相交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