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郭海燕(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郭海燕,女,漢族,北京人,中國共產黨員,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她出生於1949年6月,雖已從首都師範大學的教學崗位上退休,但她的教育藝術生涯卻在不斷延續和拓深。從1984年春天起,她應邀在全國各地演講、講學、報告,至今已超過3000場,深受聽眾的喜愛。

郭海燕是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教育藝術》雜誌的創辦人之一。

在長期的教育藝術研究與實踐中,郭海燕教授不僅在教育藝術實踐中取得了成績,而且著書立說,構建了嚴密的教育藝術體系。與此同時,她的一系列關於教育藝術、演講美學的著作被許多高校、專業演講培訓機構當做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海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9年6月
  • 職業:教授、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所長
  • 畢業院校:首都師範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2011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 代表作品:《教育藝術》
  • 性別:女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傾心演講,理論研究,所獲榮譽,主要著作,完成課題,

人物簡介

郭海燕,女,中共黨員,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首都師範大學青年教育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共北京市委講師團特約報告人,中共北京市委講師團專家團成員,北京市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團特約報告人,北京市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宣講團成員,《教育藝術》雜誌主編(國家一級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副理事長。
郭海燕教授郭海燕教授
郭海燕的名字和業績被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著名編輯記者詞典》、《中國學術界名人錄》、《中國藝術界名人錄》等。
她被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山西機械大學等高校聘為特邀教授或客座教授.。
1994年——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多次應邀赴美國、英國、韓國、日本及香港、澳門訪問講學,參加會議。

人物事跡

傾心演講

30年前,懷著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郭海燕走出書齋,走入民眾中間演講,以一個演講家的形象被首都的青年所認識,並迅速走向全國,蜚聲中外。在30年的演講中,她不斷學習、總結、提升,形成了自己鮮明獨特的演講藝術風格。
她到學校、到廠礦、到農村、到災區演講,哪裡需要正能量,她就出現在哪裡。她宣講真善美、宣講改革開放、宣講北京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等,每一個主題都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她關注大學生創業,關注農民工孩子的就學,關注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關注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愛情觀……她把說理建立在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基礎之上,所以,真誠、熾烈的情感因為有著理性客觀的內涵而更加富有感染力、感召力、說服力。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她請人製作了條幅,作為首都師範大學和教育部委派的專家志願者趕赴重災區,長途奔波1000多公里,為多所學校進行義務演講和心理輔導;她帶領數千名中小學生一次又一次把“我不言敗,誰能敗我?我不言棄,誰能棄我”的口號喊得震天動地。直到今天,許多人對她的演講依然有著清晰的印象。她為自己的吶喊而欣慰和自豪,她認為每一次宣講都是一次真誠熱烈的心靈呼應,每一次宣講都是精神的升華。
“百萬首都大學生同上一堂課”活動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舉辦,共舉辦了12場。每堂課在一所學校設立主課堂,其他高校通過網路視頻的形式組織相應課堂,與主課堂同步收看,同時學習。活動主講嘉賓有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著名黨史專家樑柱及來自清華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2007年12月3日,“百萬首都大學生同上一堂課”活動在首都師範大學繼續開講,郭海燕教授主講“十七大精神與青年的責任和使命”。郭海燕教授作為十二名主講嘉賓中唯一的女性,憑藉她出色的才華,讓繁冗單調的政治報告充滿磁性,充滿活力,給人啟發,催人奮進,起到了凝心聚氣、鑄魂強基的效果。
郭海燕教授善於概括,擅長解讀,善於將史實與現實結合,善於援引容易為民眾理解記住的、短小精悍的警句格言、詩詞歌賦,使演講於激昂慷慨之中呈現許多亮點。她的報告內容豐富、生動感人、精彩紛呈、激情涌動,讓現場聽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她的每一次演講,總是讓聽眾們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做21世紀的強者!”她的開場白振奮人心,聽眾心中的熱情之火瞬間燃起!
“永遠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她的聲音鏗鏘有力。
19世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郭海燕教授的教育藝術實踐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郭海燕教授的演講生涯里有許多“連軸轉”日子。她每年在緊張繁忙地教學、研究、辦刊、辦會、著書、寫稿、主持討論培訓、處理來信、接待來訪之餘,受邀演講100多場,讓人不得不驚嘆她精力的充沛。繁忙的生活、緊張的節奏,並沒有使她的報告有一絲的缺憾,她的報告思想深刻,內容豐富,善於將深刻的哲理與學生思想實際緊密結合,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一如既往地表現出噴涌的激情,使聽眾獲得心靈的洗禮。
郭海燕教授對教育藝術的潛心研究和積極實踐,使她獲得了諸多榮譽。從1993年起,郭海燕教授一直是北京市理論宣傳、幹部教育的品牌——“靈山杯”一等獎獲得者。2007年,她所作的《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宣講報告榮獲“靈山杯”特別獎。2008年6月,郭海燕教授再獲北京市“靈山杯”特別獎。2009年9月,郭海燕教授獲得“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2011年2月,在中華全國總工會開展的全國五一巾幗獎狀(獎章)、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標兵)評選活動中,她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是北京高校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2012年9月,郭海燕等人組成的師生宣講團在北京市“黨在百姓心中”宣講“雙十佳”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基層百姓宣講團”稱號,她從眾多的理論宣講員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學習宣傳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理論宣講之星”。2013年4月,她榮獲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頒發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

理論研究

郭海燕教授的研究與她的實踐是緊密關聯的,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科研上,她都能不斷創新。她十分善於在各學科之間找到結合點,在邊緣地帶突破,她把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文學、美學等結合起來,形成她的思想教育藝術理論框架,又在教學與演講的實踐基礎上總結提升,上升為理論。作為首都師範大學的一名教師,她接觸最多的是青年學生,此外,還有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因此,研究青年,研究聽眾,是郭海燕教授教育藝術理論研究中兩個重要的版塊,也是成果輝煌的版塊。她的理論因為有著豐厚的實踐根基而更加貼近生活、貼近青年、貼近民眾,往往見微知著;她的教育教學實踐因為有嚴謹、深入的理論研究支持所以凸顯教育的本真。
出於對教育的深深熱愛與深入思考,郭海燕很早就意識到了演講技巧的重要。在她看來,掌握演講技巧是時代的需要,因為宣傳動員、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等等都需要演講。演講的語言要具有穿透力、說服力、感召力和親和力。要做好演講,還必須不斷地學習。她說:“現在很多人,沒有精力學習了,覺得學習簡直就是受罪。作為一個理論宣傳工作者,你不學習就沒有資格走上講台,所以我跟同志們講,我們要向上攀登,向下深入,橫向交流,自我修養,哪天都不能缺少這工夫,我們教師要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健身,學以致用。”最近,她經常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與聽眾共勉:“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出於對聽眾的尊重,郭海燕教授認為,演講者必須自信、真誠、豁達、友善。正因為演講是一種溝通,因此必須關注聽眾的感受,必須從聽眾的需要出發,研究聽眾的知識文化背景、文化心理等,為此,演講的語言要與時俱進,具體地說就是要增加科技含量、人文含量;要傳達最新信息;直擊社會熱點;此外,還應該體現高昂振奮的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等。
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講藝術水平,郭海燕教授從實踐中學習,從名家那裡學習,向聽眾學習。她講過多次農民專場,身上帶著土坷垃的農民兄弟,能安安靜靜地聽完她四個小時的報告,她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詮釋深深地吸引和打動著幾百名文化不高甚至沒有文化的農民。她也講過多次一線工人專場、軍人專場、幹部專場,都取得了非常令人滿意的效果。
郭海燕教授認為,演講要想受到聽眾的歡迎,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就是和時代同步。如果講不好,台下聽眾是受罪,台上的演講者更是受罪。因此,必須研究聽眾。她在多篇論文和多本著作中談到了對聽眾的研究,僅就《宣講藝術與演講口才》一文而言,這篇近兩萬字的長篇論文,其中四分之一談的都是對聽眾的研究,文中直接提到“聽眾”的地方多達61處,可以說都是從聽眾的角度探討演講藝術的,所以非常有針對性,是研究演講藝術的重要文獻。在這篇文章中,郭海燕教授系統闡述了演講應努力達到的“寓意貴遠,用詞貴辯,造句貴新,練字貴響”的境界,成功的演講應該做到四有,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悟,言之有序。否則,你的演講就脫離聽眾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她認為,有思想而無口才、有口才而無思想、有口才有思想但是缺少人文關懷和必要的激情,都是有缺陷的演講。
此外,她研究青年的方法與成果也值得重視。
1994年11月到1995年11月,郭海燕受首都師範大學委派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進行訪問學習、合作研究。在香港期間,正值香港主權回歸祖國的時間迫近,香港青年的思想空前的活躍。郭海燕以一名教育學者的眼光審視香港、以社會學家的工作方式了解香港。在時任該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燕翔博士配合下,郭海燕圍繞“香港青年狀況”這個研究方向,從香港青年對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的認識與基本態度,政治與宗教信仰狀況,對中國歷史、香港歷史的認知程度,對香港社會的看法以及香港青年的人生價值取向以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倫理道德狀況等五個方面展開了調查研究。郭海燕歷時10個月時間,廣泛接觸了香港各階層、各領域的青年,多次參加他們的集體活動,組織他們座談、討論,與他們個別談心,並印發大量了無記名調查問卷。10個月中,郭海燕總計為香港大學生及社會青年義務講課45次,參加青年集會8次,組織青年座談4次,走訪高等院校7所,與青年個別談心73次,取得了真實可信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完成了1萬3千字的調查研究報告《香港青年狀況之研究》,這份調查報告通過對香港青年的思想動向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對香港18-40歲的青年群體做出了更加科學、全面的評價。
郭海燕在研究報告的結論中指出:“香港青年是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是香港社會最為敏感、最富衝擊力的一部分。”香港青年是一個務實的、誠實的群體。香港青年是一個文明的社會群體,又是一個不成熟的社會群體。“香港青年與大陸青年一樣,是一個希望與失望並存的群體,是一個思索伴隨著迷惘的群體,是一個興奮而又容易頹喪的群體,是一個勇敢而又常常懦弱的群體。他們需要關心、理解與幫助,他們需要整個社會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的、文明的、積極向上的環境與氛圍。”
郭海燕的這個報告,對於香港特區政府乃至中央政府正確有效地開展對青年一代的教育與引導工作,有的放矢地給青年一代以必要的關懷與愛撫,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因為有著對香港青年的深入了解和對香港社會的深刻認知,郭海燕關於香港問題的近200場報告成為當時最受聽眾歡迎的報告,她也成為最受中國大陸香港兩地歡迎的“香港問題專家”。
作為一名學者,她主持並完成了眾多國家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如中宣部重大項目“思想教育藝術概論”、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全國中國小教師遠程教育項目之子課題——班主任培訓”、國家教育部重大課題“2009年、2010年國家培訓項目——全國骨幹高中班主任培訓”等,並擔任首席專家。還主持並完成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實驗與課堂教學變革研究”子課題“教育藝術與演講美學研究”,教育部項目“大成美育之子課題——教育藝術與演講美學研究”、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愛國主義教育新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項目“演講美學概論”等。她就像一個火車頭,牽引著教育藝術研究團隊的列車向前飛奔,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並取得了多方面的喜人成就,在教育藝術研究和實踐領域成績斐然,影響深遠。
她的研究植根於現實,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她嚴謹治學,力求用翔實的數據、不可辨駁的事實闡述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她的學術論文一掃演講文本鋪張揚厲的風格,莊重謹嚴,充滿思辨色彩。翔實的數據,客觀的描述,公允的評價,讓她的論述理性、質樸、嚴謹、厚重。
為真切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動態,她經常深入青少年娛樂場所調研。當了解販毒吸毒現象仍有蔓延,北京一些娛樂場所的吸毒者年齡最小的只有12歲,最大的30多歲,其中年齡最集中的是16歲至19歲的青少年時,她深入調研,撰寫了《高度重視毒品犯罪現象──北京市青少年涉毒問題研究》一文,發表於《當代青年研究》1998年第3期。她撰寫的《試論當代中國青年價值取向的特點》、《大學生情愛價值觀發展趨勢及相關措施分析》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刊物上,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反響。當看到青年思想教育面臨困境,她主持了關於愛國主義與狹隘民族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的討論,探索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當網路興起,她為網路和手機色情淫穢信息及其他醜惡現象的泛濫,侵蝕和危害青少年而痛心疾首,更加感到自己責任的沉重,為此,她大聲疾呼,指出,我們追求的教育,“應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應是把每一個學生當作一個獨立完整的權利載體的教育,應是詩化、美化、藝術化的教育,應是能讓一切淫穢低俗惡搞的東西為之卻步、望而生畏的教育,應是集人類文明之大成、集人類美德之大成的教育。我們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反覆證明,這樣的教育是深受學生喜愛和歡迎的,是很有成效的!幾十年如一日宵衣旰食、鍥而不捨的努力,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為祖國的下一代打造一片晴朗的藍天’!”
憑藉厚重的實踐、開闊的視野、紮實的功底、勤奮的思考,她撰寫了數百萬字的著作,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的演講美學體系。她是當代演講美學研究最重要的開拓者,她的《人生·社會·理想》、《實用演講藝術》、《實用演講美學》、《思想教育藝術概論》、《磁性與魅力》、《人生論證》、《思想教育範例評析》、《思想教育對話擷英》、《思想教育通訊集》、《思想教育方法舉隅》、《思想教育藝術漫話》、《愛國主義教育新論》、《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實用演講藝術》、《演講美學》、《素質教育論壇》、《小小演講家》等著作一版再版,許多著作被作為演講培訓的經典教材,並有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她的名字和業績被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著名編輯記者詞典》、《中國學術界名人錄》、《中國藝術界名人錄》等,多次應邀赴美國、英國、韓國、日本及香港、澳門訪問講學,參加會議。
她在學術上取得豐碩的成果,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者,卻從不停止學習;聽眾稱她是演講藝術大師,她卻始終謙恭平和,永遠保持進取之心;她協助著名演講家、教育家、國學大師李燕傑完成了諸多工作,是李燕傑先生最得力的助手,但從不居功,而視為分內之事;她歷經磨難,磨難沒有壓垮她,而是成就了她的剛毅與堅韌;她曾在人生最燦爛的年齡蒙受冤屈,卻始終堅信黨、忠於黨,並主動積極做黨的路線政策方針的宣傳者、宣講者、踐行者。她以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辛實踐,履行著在黨旗前的莊嚴承諾。

所獲榮譽

1998年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同年獲北京市靈山杯優秀黨課一等獎,2002年,2005年獲北京市靈山杯優秀報告一等獎(北京市黨課報告的最高獎項,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北京市委講師團設定、每年在全市進行評選),2006、2008年兩次獲此一獎項的最高級別——北京市靈山杯優秀報告特別獎。還曾獲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北京市優秀德育工作者(1994年,2004年)、首都師範大學優秀黨員、鑄魂金杯獎等多種獎項。2010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11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是北京高校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愛國主義教育新論》、《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實用演講藝術》、《演講美學》、《素質教育論壇》、《美的和弦》等,並有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刊物發表。

完成課題

1、中宣部重大項目:思想教育藝術概論
2、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全國中國小教師遠程教育項目之子課題——班主任培訓
3、國家教育部重大課題: 2010年國家培訓項目——全國骨幹高中班主任培訓。擔任首席專家
4、國家教育部項目:大成美育之子課題<教育藝術與演講美學研究>
5、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愛國主義教育新論
6、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7、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項目:演講美學概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