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薈,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音樂學系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教研室主任,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高等音樂研究院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主任。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理事、中國音樂美學學會理事。1986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本科,1991年直升研究生,1993年畢業留校任教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樹薈
- 職業: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畢業院校: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人物歷程,教授課程,研究領域,科研課題,專著與主要論文,
人物歷程
1986-1991年,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就讀大學本科,獲學士學位。
1991-1993年,直升研究生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攻讀碩士學位,師從趙佳梓教授,獲碩士學位。
1993至今,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從事中國傳統音樂理論、傳統音樂與當代社會、中國音樂美學研究。並作為學院學科梯隊成員參與多種相關學術研究與學術活動。
教授課程
音樂學寫作(本科、研究生),中國傳統器樂概論(本科),中西音樂美學概論(本科),中國音樂(本科)傳統音樂與當代社會(本科),中國傳統音樂(本科),中國音樂美學(研究生)等。
研究領域
中國傳統音樂、20世紀中國傳統音樂、當代社會語境中的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美學研究。
科研課題
轉型期的中國傳統器樂音樂文化現象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人文社科類一般項目),20世紀上海民族室內樂發展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項目:人文社科類一般項目),江南禮俗中的十番鑼鼓音樂調查與研究(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項目)等。
專著與主要論文
專著:《中國音樂鑑賞》(郭樹薈 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中國傳統音樂導學》(黃允箴、王璨、郭樹薈 合著,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主要論文:《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特殊音色探微》(《藝術學》台灣1994年第2期);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評香港“21世紀國際作曲大賽”銀獎作品《泣顏回》(《人民音樂》2000年第8期);
《來自絲綢之路的迴響——楊立青的中胡與交響樂隊《荒漠暮色》初探》(《音樂藝術》2001年第1期);
《2003台灣國際作曲比賽”大陸獲獎作品研究》(《香港·2003華人作曲家音樂節研討會論文集》);
《詩境 意境—<唐詩四首—為女高音、打擊樂與鋼琴>初探》(《音樂藝術》2004年第1期);
《中國音樂與當代社會》(《解放日報》2004年12月26日第四版面);
《單音”營造的創作手法與音樂精神—關於秦文琛的<際之響>》(《人民音樂》2005年第1期);
《從民間到專業化改編與創作中的竹笛藝術》(《音樂藝術》2006年第2期);
《對古琴音樂美學思想特徵的再認識》(《中國美學研究》2006年第1期);
《探索與困惑—上海地區20世紀下半葉的民族室內樂為我們帶來了什麼?》(2007年《音樂藝術》第4期);
《喚起聲音的記憶—音聲構成的生態美學與表現意義》(《音樂研究》2011第3期);
《轉型期的中國器樂專業音樂與當代社會發展現象分析》(《音樂藝術》2011年第1期);
《當代語境下的中國民族器樂獨奏音樂——傳承與創作雙向路徑與解讀》(《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規約 感知 想像——以陸春齡、閔惠芬二度創造的審美取向為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沈知白先生學術思想與歷史價值的再認識》(《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歷史遺音:在尋找與過程中——江南禮俗中的十番鑼鼓音樂調查與研究敘言》(《音樂藝術》2014年第4期);
《琴音滄海:一種緣分、二種敘事——為閔惠芬先生而寫》(《黃鐘》2015年第2期);
《相生、相偕、相合——秦文琛嗩吶協奏曲<喚鳳>的再思考》(《樂譚——“新譯杯”中國民族管弦樂(協奏曲)獲獎作品評析》(第二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郭文景《<竹枝詞>作品中的新傳統主義美學情懷》(《樂譚——“新譯杯”中國民族管弦樂(室內樂)獲獎作品評析》(第四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融合與分離:主奏樂器在樂種中的藝術經驗性體現—以絲竹樂、弦索樂為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6年第3期)等,在研究文集與國核心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