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6年置郭家屯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713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東屯、西屯、招素溝、河北、水泉溝、盆窯、小梁、三道營、半壁山、羅卜營、二道營、漠河溝、槽碾溝門、河南、小甸子、南兆營、老東營、黃家窩鋪、後窩鋪、乾溝門20個行政村。
郭家屯鎮歷史悠久,東漢時即有先民定居於現郭家屯集鎮旁的龍塘村。
南北朝初期(420年),有人發現附近小溪沙中含金,於是遠近淘金者紛紛來此搭棚淘金,逐漸興起了商業、服務行業,形成為農村集鎮。
清朝前期駐防圍場的鑲藍旗駐地在今舊屯滿族鄉地方,後因營房倒塌改地今郭家屯地方,留下了舊郭家屯。鑲藍旗郭佳氏以氏命名為郭佳屯,後漸漸為郭家屯。乾隆年間置四旗廳為郭佳屯巡檢司。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後,郭家屯鎮屬第四區、劍東區所轄。
轄區代碼
郭家屯鎮代碼 130825109:~201東屯村 ~202河北村 ~203水泉溝村 ~204小梁村 ~205招素溝村 ~206盆窯村 ~207北兆營村 ~208南兆營村 ~209黃家窩鋪村 ~210老東營村 ~211二道營村 ~212三道營村 ~213羅卜營村 ~214半壁山村 ~215乾溝門村 ~216西屯村 ~217小甸子村 ~218漠河溝村 ~219槽碾溝村 ~220河南村 ~221小廟子村
蒙地歷史
《欽定熱河志》卷六十九記載:(灤河)“又二十七里經西屯庫爾奇勒河(俗名小灤河),自北來匯之自此遂稱灤河。又二十七里至郭家屯,折而南流四十六里至大對山,又折而東復折而南,屈曲行八十餘里至興隆莊(入喀喇河屯界)”。郭家屯確是大小灤河相匯的“灤河第一鎮”。
《大清一統志》卷二十七記載:“庫爾竒勒河,在豐寧縣北,亦名小灤河。源出圍場興安嶺之陽, 諸小水出海拉蘇台,柵逕半壁山入豐寧縣境。南流至熱水溝,有溫泉注之。泉在縣治之北一百三十里,泉側有浴池。又南流至郭家屯之北入灤河。”前考《八旗通志》郭家屯為“各家屯”,疑為蒙語音譯,依據此似乎可側證之。郭家屯原本是蒙地,因為有庫爾奇勒河流經,故名為“有庫爾奇勒之地”,也即“庫爾竒勒圖”。“庫爾竒勒圖”蒙語之發音口語快讀的話即“廓奇特”也就是“郭家屯”。
康熙御製詩
在康熙二十二年七至九月間,康熙爺奉太皇太后之命出古北口赴塞外避暑,在郭家屯地區寫了一首題為《灤河》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側面證明了郭家屯原來的故名內涵之意。
《灤河》其詩:“寒邊遠繞至灤河,徹底清明不見波。駐蹕徘徊千萬里,石驚(鯨)兩岸影嵯峨。”
有文章認為其中的“寒邊”應該為“塞邊”,因為“寒邊”無解故。但是“郭家屯”的蒙語名稱若確實是“庫爾竒勒圖”,則很好解釋了。因為“庫爾竒勒圖”的意譯就是“有冰冷清澈的河水之地、清冷水濱”,那么“寒邊遠繞至灤河,徹底清明不見波”則就很好解釋了,就是指的小灤河也就更符合《灤河》的題目了。
康熙爺時清朝剛剛建國不久,加之察哈爾蒙古殘部在四旗廳的安置,這片土地本身就成了滿、蒙、漢文化交融之地,三種語言在此碰撞,人的思維會怎樣呢?“寒邊遠繞至灤河,徹底清明不見波”,實際是“庫爾竒勒圖(郭勒)”的漢語譯寫,後兩句“駐蹕徘徊千萬里,石驚(鯨)兩岸影嵯峨”還是映襯河流的清澈之意。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郭家屯資源豐富,物華天寶。土壤肥沃。全鎮有林地面積121270畝,森林覆蓋率達69%,地下資源豐富,蘊含著瓷土、石灰石、漢白玉石、鎢、鐵、石英粉、地下水、煤、花崗岩等10餘種資源。水源豐富,各類水庫30餘座,水面3000餘畝。
郭家屯農牧漁業發達,物產豐富。素有“春有茶、夏有瓜、秋有金桔、冬有魚蝦”之美譽。至今以冬棗、苗木花卉、無公害蔬菜、林果、黑楊和生豬養殖等六大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產業化經營優勢明顯,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形成,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郭家屯人傑地靈,環境優良。歷為宜春重鎮、商賈雲集,古有青瓷窯址,近曾列“全國商品集散先進鄉鎮”,現又譽為“農民書法家之鄉”,改革開放後,招商、親商、安商、扶商、富商氛圍濃厚。
山地資源開發潛力巨大,14萬畝山地有近7萬畝荒山亟待開發,有數百畝杉樹苗、濕地松苗、楊樹苗等苗木可供應;另外,郭家屯鎮盛產甜柚、板栗,氣候非常適宜果樹開發。
郭家屯鎮屬丘陵山區,北高東低,北部株山為地勢的最高點,海拔600米,東部界橋為地勢最低點,海拔38米。境內有兩大水系:一為槎水,發源於堯山;一為株水,發源於株山。二水皆匯合於杜市鎮徐家村委會,流經杜市鎮、石灘鎮,注入贛江。郭家屯鎮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土壤類型多,大致有溝乾土土屬和黃泥土土屬。境內有山塘水庫296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32座。
經濟建設
農業
郭家屯鎮郭家屯鎮耕地面積49425畝,主要盛產稻米、花生、大豆、西瓜、牛角辣;林地面積14萬畝,主要種有杉樹、濕地松和油茶。畜牧水產以生豬、菜鴨、“四大家魚”為主。菜鴨和牛角辣是該鎮的特色農產品,郭家屯鎮的菜鴨年飼養量在8萬羽以上,牛角辣年種植面積在1500畝以上。郭家屯鎮的優質稻種植面積達90%以上,2004年在10個村委會開始實施農田園田化建設,面積達1.4萬畝。2004年,郭家屯鎮推廣種植甜豌豆600畝。
工商業
郭家屯鎮工業發展緩慢,資源不夠豐富,原以煤炭、農機、木器加工為主,現手工業聯社、郭家屯煤礦、農機站等企業相繼停產或拍賣。2003年,從南昌引進的天緣油脂化工廠落戶市豐源工業園,該廠總投資1000萬元,成為郭家屯鎮引入市工業園的第一個項目。2004年,從深圳引進的深峰髮飾有限公司落戶郭家屯鎮。郭家屯鎮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較快。除風車、樓梯和米粉等傳統加工業外,2004年,郭家屯鎮有年產紅磚8000萬塊的磚廠2家,有糧食加工企業4家。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戶達278戶。
畜牧業
郭家屯鎮肉牛育肥養殖小區,於2007年5月開始籌建,10月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該項目總投資140萬元,占地面積20畝,建有可雙向飼養標準牛舍8棟,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青貯窖8個,可貯飼料4000立方米。一次性可飼養育肥牛1200頭,預計年可出欄5000頭以上。目前,該小區共有養殖戶8戶,已經出欄成品肉牛兩批近2500頭,戶均收益在10萬元以上。
林業
豐城市郭家屯鎮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杉苗種植,逐步形成產銷一條龍。郭家屯鎮杉苗長勢喜人,銷售前景良好。
郭家屯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發展杉苗產業,引導農民廣泛種植。為進一步擴大種植,郭家屯鎮與信用社聯繫,積極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在資金上給予扶持,解決農民種植杉苗缺資金的難題。同時將種植資料以簡報的形式發放給農戶,解決農戶技術上的難題。此外,郭家屯鎮還積極派專人負責杉苗的銷售,與外地客商長期保持業務往來,為農戶尋找銷路,解決農戶杉苗銷售上的難題。郭家屯鎮與外地客商簽訂杉苗訂購契約170多萬元。
社會事業
1.交通
郭家屯鎮交通要道有:濰城公路(濰坊—諸城)、屯張公路(郭家屯—張巷)、屯濰公路(郭家屯—濰坊),全長42公里。2004年新修村級水泥公路16公里,郭家屯鎮已有8個村委會實現了村級公路硬化,有11個村委會通了班車。
2.城鎮建設
郭家屯鎮現有2個集鎮,一大一小,大的為郭家屯集鎮,是鎮政府駐地,小的為鄧圩集鎮,是其周圍7個村委會民眾的主要圩場。郭家屯集鎮近年來發展較快,面積比1997年翻了一番,街道總長度也達到了2.5公里,街道兩旁建築95%以上為四層高的樓房。郭家屯鎮集鎮的路燈、下水道、休閒廣場、停車場、自來水、農貿市場、竹木交易場、家畜交易場等硬體建設都已完成或完善。2004年集鎮人口達1775人,占全鎮總人口的4.9%。
3.人民生活
1996年開通程控電話,現裝機達2400部,入戶率為25.7%,並有手機用戶1267戶。郭家屯鎮有60%的家庭住上寬闊、整潔、舒適的樓房;有65%的家庭購置了彩電、冰櫃等小康家電;有20%的家庭購置了機車、空調等高檔家電。石門村委會盆塘灣村、坪上村委會曾家村、范家;嶺源村委會的樓下組、樟樹下組、嶺源組;坪上村委會的袁家洲;分別進行了舊村改造,實行了人畜分離。2004年郭家屯鎮共改塘28座、改廁25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2800元,銀行存款突破6000 萬元。
4.文教衛生
郭家屯鎮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21所,幼稚園2家。中、國小全部實現了樓房化,全面消滅危房,在校學生6093人。2003年,投資200萬元建成的郭家屯中學教學樓高四層,有32個教室,屬全市一流。學校配套建設高標準,語言教學、電化教學等現代教學方式已開始進入中、國小課堂。
民眾文化以戲曲、歌舞為主,有農民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民樂隊5家、腰鼓隊1家。郭家屯鎮衛生醫療條件得到很大改善,2001年郭家屯衛生院新建一幢四層門診大樓,2002年改建了住院部,共設有西內、中醫、外科、骨傷、婦產、口腔、肛腸、防疫、婦幼保健等科室,擁有各種先進的現代化設施,技術配備齊全。在鄧圩集鎮設立了衛生分院,各村委會也設立了門診所。
加快基礎建設。兩年來,該鎮共投入340萬元修建了防滲渠、跨灤河大橋及險工險段等水利設施和工程;投資230萬完成21個村電網改造工程,協助完成國家電網西電東輸工程,在鎮區投資40萬元安裝了85盞太陽能路燈;在縣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70萬元的西屯至漠河溝高標準砂石路,投資120萬元的河北村“村村通”工程,現已全部竣工通車;全鎮21個行政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固話戶已達到4000戶,累計修建移動、聯通通信基站7個,使網通、移動、聯通信號覆蓋率達95%;開通了網際網路傳輸通道,實現了有線電視與縣聯網,目前安裝有線電視戶達到4100戶,入戶率達到75%。
改善辦學條件。該鎮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高度,從基礎設施、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等方面入手,強化學校管理,最佳化教育環境,實現規模辦學。投資310萬元、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的鎮中教學樓工程和投資110萬元、建築面積1748平方米的郭家屯、漠河溝、三道營寄宿制國小改造工程現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全鎮教師隊伍素質不斷得到提高,在職教師合格率均為100%,其中培養市級骨幹教師5人,縣級骨幹教師32人。在教育教學上,他們注重科研興教,提倡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全鎮中國小各學科教學合格率、體育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歷年中國小成績居全縣前列。
提高醫療水平。該鎮把改善人民民眾就醫環境和提高醫護人員整體素質當作重要的工作來抓,隨著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不斷推進,全鎮醫療環境、醫療設備有了新的改善,廣大醫務人員的道德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今年,投資26萬元對鎮衛生院的門診和住院處,南兆營、三道營社區服務站進行了裝修,改善了民眾就醫條件;選送9人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進修;在市中心醫院的支援下又增加5台先進醫療設備,從而提高了醫生的診斷、治療水平;新農合工作得到健康發展,僅去年農民主動參加合作醫療人數已增至18888人,更多的參合農民得到了醫療救助,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增大救助力度。該鎮在“扶貧、助殘、救孤、濟困”等工作中,能夠想民之所想、救民之所急、做民之所需,及時、準確、認真地開展了扶貧救災等各項工作,確保災款、災糧及時發放到位,近兩年來,共發放災款185300萬元,優撫專款512072元,城鎮低保47025元,農村低保355856元,五保戶供養197660元,農村醫療救助65840元,高齡補貼1660元。同時,全鎮社會保障工作不斷最佳化,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人數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