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卿友

郭卿友

郭卿友,1937年生於遼寧海城,著名歷史學學者,西北民族大學教授。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有著作《 中國現代史》、《史學概論》、《中國歷代少數民族英才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卿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遼寧海城市
  • 出生日期:1937
  • 職業:歷史學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
    主編《中國現代史》
  • 代表作品: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中國現代史》、《史學概論》
簡介,生平,概況,辛酸童年,成為海軍軍官,嚴謹治學,

簡介

郭卿友,男,1937年生,遼寧海城市人,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原任西北民族學院(今西北民族大學)歷史學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長、科研處處長等職。發表《十三世達賴喇嘛評述》等學術論文30餘篇,主編出版《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中國現代史》、《史學概論》、《中國歷代少數民族英才傳》等著作800餘萬字,榮獲省部級學術獎勵5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受聘於國家民委民族文化宮,主持《中國民族年鑑》回溯本(1949—1993)編纂工程。1990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先生專著《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被史學界人士評價為:“ 研究民國官制的一本好工具書。”該書勇於開拓,推陳出新,綜契約類著作之長,對民國時期職官史料進行重新組合。這樣,無論每一具體職官制度,還是全書框架結構,都有較強的系統性。在民國這一社會政治動盪的歷史時代,曾相繼建立過不同類型的政權和軍政組織。它們紛繁複雜,政體各不相同,官制、兵制各異,建制極不統一,且處於變動不居之中,對此,編者從實際國情出發,綜觀全局,在對職官的總體把握上,將活躍在這一時期政治舞台上的各類政權一併納入編撰範圍內;同時注重對種類國家學說、軍政建制理論、官制、官規及其歷史演變進行研究,並把這些研究成果輸入該書,探求出一種“史論結合”,即職官任免史料與國家學說和官制、兵制理論相結合的志書體例,創造以國家學說和職官建制理論為指導的,採用卷、部、目、條目的構架進行分類分期志述的形式避免了以往職官志書中那種簡單而零散的弊端。在編者創立的這個新體例中,依民國時期各類政權的性質劃分為卷;在卷內,依軍政組織的大類劃分為部;在部內,依軍政機關的類別和建制的演變分期劃分為目;在目內,再依具體時期或特定內容的職官沿革細分為條目。這樣,卷、部、目作為其整體結構,條目則為其職官實體,從而體現了編者貫徹史論結合,以官制理論統馭職官史料的原則。該書的這種大框架設計,無疑顯示出編者既有微觀的歷史考察,使各分卷具有相對完整性,又有巨觀的理性辨析,構成了全書整體上的完整性。同時,又使各卷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銜接,較好地呈現出全書內容和結構的系統性,且使每一卷、部、目本身的內容各結構也保持了系統性。可以說,該書提出的以論領志,寓志於史,史論結合,統一志述民國時期職官的大框架,在研究方法上和整理史料上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郭卿友教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講學郭卿友教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講學

生平

概況

郭卿友,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7月生於遼寧海城市。1962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專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任助教四年。“文革”中蒙冤下放甘肅,先後在省國防工辦、省物資局、天水縣水利局等基層單位任保管員、會計、赤腳醫生。1979年平反歸隊,調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任教,1991年晉升為教授。曾任西北民族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院科研處處長、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甘肅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理事、中國史學會會員、美國紐約C、A、M、A、T特邀會員。發表 學術論文36篇,出版專著4部,榮獲國務院、國家民委、甘肅省教委多項獎勵,享受國務院 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事跡入選北京大學出版的《北大人》、英國劍橋大學選編的《世界名人傳》。

辛酸童年

郭先生出生於長白山下,遼水之濱的海城市。他的家族曾是遼南的望族,祖父郭奉齡曾任東 北軍的高級參議,騎著高頭駿馬,馳騁遼東。1925年其族兄發動“倒戈反奉”事件失敗後,株連家族,郭先生的父親和姑母逃亡哈爾濱。郭卿友四歲那年,又失去了母親,他便寄 養在舅父的家裡。舅父是一所日本國小的校役,家境清貧,常常過著饑寒交迫的日子。郭先生說他腳跟上的傷疤,就是童年時代因為沒有鞋子穿,光著腳上山打柴而留下的。鄉鄰可憐 這個沒媽的孩子,給他送去人間的溫暖。當回憶童年時代時,他用低沉的語調說道:“我是 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的。”的確,他是鄉親們共同的兒子。儘管生活這般清苦,他舅父所在的學校還是為他創造了很好的學習環境。他五歲便上了國小。當時東北是日本鐵蹄踐踏 下的滿洲國,學校施行奴化教育,要求學生穿校服、學日語,紀律非常嚴格。有一次,他上體育課,在老師喊“立正”時,飛來的蜜蜂把他的臉蜇了。他用手拍打一下蜜蜂。這個小小的動作被老師發現,扇了他一巴掌,並把他踢翻在地。老師命令他立即爬起來,歸隊站立, 不許擦臉上的血跡。
1948年沈海戰役後,他的家鄉解放了。郭卿友苦盡甜來,開始了新的生活。1954年,他跨進了張學良先生創辦的海城高級中學。先生說他在國小時代喜歡數學,有“數學大王”之譽,敏於幾何計算。“土改”的時候,他被請去當“先生”,丈量土地,那年他才10歲。後來,他跳級考上了中學,並逐漸偏向了文科,特別愛好歷史、文學。1955年,他首次在《遼寧日報》上發表文章,成為海城市的特約通訊員。
1957年秋季,他以優異成績踏入了北京大學的校園,開始了大學時代。郭卿友回憶這段歷史時說:“在國小、中學時代,學校管教嚴格,但學習和生活都很輕鬆,不感到吃力。我很貪玩,高考前夕,還在跳舞演劇呢!大學時代,一切靠自覺,反而如負重擔,活得很苦很累。”他在北大讀書五年,可謂夙興寢寐,風雨無歇。因家庭生活困難,五年來,他沒有在街上吃過一頓飯。他嗜書為痴。周末和寒暑假都是在閱覽室里度過的。即便上街,也只是到王府井書店看看新書,兜里揣著一個饅頭,作為午飯。
北大五年,是郭卿友人生旅途的重要一站。在這裡,他不僅接受了中國第一流的高等教育,開闊了眼界,豐富了史學專業的基礎,而且深受北大科學民主、獨立思考、思想開放、學術自由的校風的薰陶,懂得了為人處事、治學之道,養成了良好的學風。他說,他在大學時崇尚馬克思的兩句名言。一句是即使是強盜的思想,也要比天堂里的奇蹟崇高、偉大”;另一句是“在科學的大道上,沒有坦途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艱辛、勇於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他懷念那裡的兩位師長,一位是校長馬寅初先生,另一位是歷史系主任剪伯贊先生。他們不僅是中國的一流學者、專家,也是中國現代的民族精神的脊樑。在政治上追求科學民主,在處世上崇尚獨立思考,在學術上倡行開放自由,這就是北大的校風。這一校風,對他後來的一生產生了雙重影響棗政治多難與學術成功。? 郭先生在學術上初放花蕾是他的畢業論文。這篇論文棗反當時中國史學界流行的傳統觀點,把戰爭與和平交叉運行作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雙軌動力,從人類戰爭的性質與歷史作用相同與相異的論點出發,將拿破崙戰爭的侵略性與進步性作出了矛盾統一的闡述。這篇論文在北大一炮打響,選入了《北京大學一九六二屆優秀論文集》,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成為海軍軍官

大學畢業後,郭卿友以“政治紅”、“業務強”,被選拔分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任助教,成為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他保留至今的那些照片,洋溢著他當年的英俊與瀟灑。但是好景不長。1966年“文革”開始後,“海校”便成了反革命的“黑據點”,不久停辦。先生轉業到大西北,先後在甘肅省國防工辦、省物資局等單位從事軍工物資計畫工作,從此離開了史學專業,1970年春,他又因聯名上書毛主席,反映甘肅“文革”中的問題,被打成“反革命告狀團”,經過一年的關押、批鬥後,下放到天水縣工作,在那兒度過了十個春秋。其間,他先後當過倉庫保管員、林場看管員、水利施工員、會計,還當過赤腳醫生。對於這段磨難,郭先生在回憶時充滿著激動,又充滿著深情。他說:“人是個可貴可賤的動物,貴也好,賤也好,都可以生存。”他說“文革”十年,雖然受了不少苦,但苦中也有甜,後退中也有前進,那就是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他說,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學到了大學課堂上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沒有這十年的苦難,沒有這十年大學,他可還是一個書呆子,寫不出後來的著作。
1978年,“四人幫”垮台後,郭先生的冤案得以平反。翌年春,歸隊到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任教。由於歷史的不幸,先生在最寶貴的青春時代荒蕪了學術,如今重返史壇,要溫故知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為追回失去的時間,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工作,在三尺講台獻愛心,深得繫上老師和同學的尊敬。1983年3月,他的論文《關於愛國主義幾個理論問題的思辯》,一舉成功,被選入中國史學會代表大會論文,併到京出席會議。
1984年以後,郭先生結合教學實踐,著手中國現代史教學改革實驗,對中國現代史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材體例、教學方法、題庫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他認為,中國現代史是中國通史的一部分,應以中國現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發展為敘述對象;以1912年中華民國的開國為上限,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下限;以北洋政府與國民政府的歷史興衰為教學講述的主體。這樣,就從原則上劃分了中國現代史與革命史、中共黨史的科學界限,從而奠定了中國現代史新的科學體系。郭先生的教學改革成果,得到史學界的支持和肯定,其科研成果《中國現代史教學改革芻議》榮獲甘肅省高等院校教學改革二等獎,並受國家民委的委託,於1994年著手主編出版了新的教材《中國民國史》,作為民族高校的統編教材。?
1985年以後,郭先生將科研工作的重心轉向民國職官的研究,並經國家民委審批立項。這是一項十分浩大的工程,職官學、年譜學、歷史地理學號稱史學研究的三把鑰匙。民國時期是中國由封建帝制轉向近代國家政權的歷史過渡時期,國情複雜、黨派林立、政權迭變,職官學的研究極為重要,但由於歷史上的種種政治原因,民國職官研究長期被列為禁區,是史學研究的一項空白,其史料工作與理論工作都要從頭做起。郭先生承擔了主編的重任。他聯合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長春偽滿州國檔案館、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圖書館等十餘家高校與科研單位協手攻關。他和同事們發揚“坐冷板凳” 的精神,查閱了近兩千萬字的原始檔案資料和民國期刊、回憶錄等資料,歷時一千多個晝夜 ,於1990年春,終於編撰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大型、綜合性的民國職官志書棗《中華民國時 期軍政職官志》。?《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的成就,首先在於它的理論建樹。它廢棄了歷代職官志習用的年表式的逐年表述法,從中華民國實際國情出發,打破民國時期的國家“正統”觀念,綜觀歷史全局,把活躍在民國時期政治舞台上的各種政權一併列入了編撰範疇,把中華民國作為一個歷史時代進行總體考察,從各類國家政權的相互聯繫,相互鬥爭及其分合、興衰、嬗替的歷史變革中展現民國時期的政治風雲和中華民族從 黑暗走向光明,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進程。這一理論建樹是嶄新的、創造性的,是歷代職 官學無可比擬的。在布局上,該書上限起於1911年辛亥革命,下限止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 國開國,分列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民國時期偽政權、民國時期革命政權等五卷,總計400萬字,對民國時期各類國家政權的軍政機構與職官任免的沿革作了翔實 的記述,填補了民國史研究上的一項空白,深得海內外史學界的推崇,榮獲了中國北方十五省市區優秀圖書獎,甘肅省1991年至1992年度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並於1991年春季,參加 巴黎舉辦的國際書展,發行於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郭卿友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郭卿友主編《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

嚴謹治學

郭卿友先生崇尚真知,講求真才實幹,平時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他在學術問題上善於獨立思考,善於創新。“立志不隨俗流走,著書敢於新潮爭”,這是他的獨特風格。為了給他創造良好的學術研究條件,西北民院於1992年成立了民國蒙藏資料研究室,後於1994年成立了文史研究所,由他任所長。這使他肩負的擔子更重了。
《中華民國時期軍政職官志》出版後,他還與他人聯合主編了《史學概論》,獨家主編了《 中國現代史》,這兩部教材都是受國家民委委託編撰的民族院校統編教材,在全國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史學概論》榮獲了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1994年以後,郭先生的科研視 線轉向了《中國歷代少數民族英才傳》的編寫工作。該書在編撰範圍上縱橫歷史古今,放眼上下五千年,為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各路英豪棗包括少數民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民族英雄、革命豪傑、思想家、科技家、文化教育家、文學藝術家,以及著名的宗教領袖、社會賢達、仁人志士樹碑立傳,宣傳他們的歷史功績,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在導思想上,該書立足於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突出民族歷史的文化內涵,著眼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編寫體例上,該書借鑑了中國傳統史學“文史匯通”的優良傳統,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深入淺出,雅俗共賞。該書由郭先生任主編,聯合國內的民族史專家與台灣、美國的著名學者聯手攻關。立傳人物近千人,總體300萬字,預計199年可正式出版發行。
這一時期,郭先生的對外學術交流活動也十分活躍。1994年,他兼任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的客座教授,開設了《西北軍閥史》、《民國史料目錄學》等講座。1994年元月,他應邀參加了“海峽兩岸蒙古學、藏學學術研討會”。他主編出版了《西北民族學院科研成果目錄》與《西北民族地區現狀考察報告》,將西北民院的科研工作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郭先生是很有個性的人,他說他喜歡寂寞沉思,不喜歡社會交友;喜歡在雨天光著頭在外步行,不喜歡危襟正坐。他說:“奇談常常是創造的先導,怪論往往是真理的化身,春夏秋冬皆世景,喜怒哀樂皆文章”。
他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嗜好讀書、喝茶、吸菸、下棋。他說燈下讀書是人生的樂趣。他還喜歡讀古典詩歌,喜歡聽現代通俗歌曲,說古代詩歌是美麗的風景畫,陶冶人的情操;現代歌曲雖然俗了些,但坦白了人的真性情,唱出了人生的苦辣酸甜,聽之催人淚下。先生很愛好古體詩,也喜愛書法,尤其鐘情於漢代隸書。在閒暇的時間裡,他常在書桌前寫寫畫畫。用隸書寫一些古體詩。他寫的詩歌古今體兼備,很有意境,常隱含思想哲理。
郭先生也喜歡寫作新詩。1984年他到昆明參加學術會議時,在會余之際訪古問幽,創作了《擦去吧,媽媽,你眼角上的淚》、《小路》、《翠湖柳》、《滇池夢》等現代新體詩。其中 《擦去吧,媽媽,你眼角上的淚》發表在《昆明晚報》上。這些小詩如行雲流水,浪漫多情,洋溢著他對生活的摯愛。
郭先生還喜愛楹聯,手頭集錄了近代歷史名聯千餘首,並寫成了點評的初稿。他自己也喜歡作聯,其中有一幅題贈台灣友人,聯曰:漢武揮鞭,羌氐洗馬,邊關月冷,秦隴百戰無柳色。?釋迦南歸,如來空坐,屈子傷心,大河千古少笛音。
郭先生多愁善感,文人氣質較重。他的聯詞典雅,內含哲理。?郭先生喜歡懷舊,更翹盼新春。他說他退休後,還要完成幾部已成竹在胸的專著:《民國藏事通鑑》、《百年歷史名聯點評》、《天人感應說的歷史驗證》,給人生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