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汾(鎦公圳水利工程修造者)

郭元汾(鎦公圳水利工程修造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鎦公圳水利工程修造者郭元汾,字錫鎦,南靖縣龍山鄉廟兜村人,1706年出生。青年時隨父遷台,最大功績是興修鎦公圳,是台北地區兩大主幹水利工程之一。京劇演員郭元汾,男,京劇淨角。郭春山先生的長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元汾(郭錫鎦)
  • 別名:郭錫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南靖縣龍山鄉廟兜村
  • 出生日期康熙44年(1706年)十二月十五日
  • 逝世日期乾隆30年(1765年)
  • 主要成就:興修鎦公圳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郭元汾(一七○六至一七六五),字錫鎦,南靖縣龍山鄉廟兜村人。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生於廟兜。青年時隨父遷台,先居半線(彰化縣),再遷大佳臘(今台北市),開墾興雅廣帶荒埔。漳州人對於台北水利的興修,貢獻較大的首推林成祖、郭元汾兩人。郭元汾的最大功績,則是興修鎦公圳。鎦公圳和林成祖主持興修的大安圳,是台北地區兩大主幹水利工程。

人物生平

郭元汾的拓墾事業起初在彰化,他和父親在那裡墾得一片田園,本可豐衣足食。但郭元汾是有大志的人,當彰化土地墾盡之時,台北平野正進入開發時期。他決心到北部去擴大事業。
台北平野雖有大漢溪和新店溪兩大流系,但沒有完備的水利灌溉系統,所墾之田大多是產量不高的旱地。要把大片荒野變為良田,就必須解決農日灌溉用水。
郭元汾招募移民在新店溪支流青潭溪上築壩截流,開圳引水灌溉,但由於流量小,灌田有限。當時拳山堡(令台北市景美、木柵地區和台北縣坪林、深坑、石碇、新店、雙溪)一帶的大片荒埔,因水利未興而影響拓墾。郭元汾決心從新店溪上直接引水。而這項長達數十里的引水工程,需要大量資金。他將彰化田產盡數變賣,得銀二萬餘兩,全部投入水利興修。
乾隆五年(一七四零),修圳工程開工。水圳所經之地,多是高山深澗,工程艱巨。郭元汾卒領移民開山填溝,鑿石挖土,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水圳跨越景美溪的一段,先明修渡槽橫跨,未料過溪者以槽作橋,不久就被踩踏坍塌,於是改修暗渠,即深挖溪土,取大水缸去底,銜接鋪於溝內,上再覆土石以為暗渠。
水圳經過番社的地方,常遭番族襲擊。郭元份派人守望設防,仍時有衝突。後來他親自撫番,並娶番女為妻,請番人一起修圳,才使衝突平息,工程繼續推展。
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工程進展到中途,因施工複雜,資金短缺,難以為繼。林安蕭月等友人出資襄助、參加施工的部分佃戶也籌措了部分資金。
二十五年(一七六零),歷時二十一年的水圳終告竣工,命名為金石川圳。整個工程南起新店溪的碧潭,自張北里穿山通過景美,經公館、新生南北路,過令台北市區,到大直對岸的基隆河畔,全長數十里,灌田一千二百多甲。
乾隆三十年八月,台北遭大風雨,金石川圳被洪水沖毀多處。郭元汾憂慮成疾,於十一月十八日病逝。後人念其興修水利之功,將金石州圳改名為鎦公圳。郭元汾一生勤勉敦厚,鄉人尊奉為寬和先生。其子郭克汾繼承父志,興修水利,造福社會也頗有建樹,享有很高聲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