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官

部族官,遼代官制。又稱北面部族官。為管理部族事務的官稱,屬北面官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部族官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遼代
  • 出處:《遼史》
  • 職責:管理部族事務
沿革,職責,出處,

沿革

遼自太宗得燕雲16州,境轄漢族突增,為適應需要,對境內各族採用“因俗而治”之策。其“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事之事。”(《遼史》卷45)部族原為契丹及北方少數民族以畜牧為主業的傳統基礎組織。其職設:部大王(原名夷離堇)、部左右丞相、部太師、部太保、部太尉、部司徒(原名惕隱)、部節度使、部族詳穩、部族都監、部族將軍等。小部族有49個。機構設部族司徒府、部族節度使司、部族詳穩司等。職設:司徒、司空、節度使、詳穩等。大、小部族基層單位為石烈(相當於“縣”,或“鄉”),其正職:大部族稱夷離堇,小部族稱令穩。副職皆稱麻普(又作“馬步”,本名“達剌乾”)。佐僚稱牙書(又作“牙署”)。下屬機構為抹里(又作“彌里”),正職稱辛袞(本名“馬特本”)。

職責

管理部族事務。

出處

《遼史》云:“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處。”(卷32)終遼之世,對境內部族幾經整頓,有大、小部族之分。大部族以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六部等四大王府為主。機構設有北大王院、南大王院、乙室王府、奚王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