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郢書燕說
- 近義詞:穿鑿附會
-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 yuè
-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文學體裁:文言文
解釋,原文,譯文,用法,示例,
解釋
原文
郢人有遺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
有個(楚國首都)郢都(城市)有個人給燕國宰相寫信,是在夜晚書寫的時候,因為燈火不夠亮,於是對拿蠟燭的人說:“舉燭(把蠟燭舉高)。”一邊說一邊把“舉燭”寫到信上。舉燭不是書信的本意。燕國宰相得到書信便閱讀,高興地說:“舉燭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舉薦賢能並任用他們。” 燕國宰相告訴國王,國王非常高興,國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並不是書信的意思。 現在的學者大多是類似這樣的人。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不一定是貶義詞(如示例用法1)。
寓意:燕國的宰相讀信時望文生義,誤解“舉燭”之意卻使燕國得到大治。作者諷刺當時學者托古改制,雖然提出了種種有道理的主張,但與歷史本來事實大相逕庭。
示例
- 即 康節 最通數學,亦僅以奇偶方圓,揣摩影響,實非從推步而知。故持論彌高,彌不免郢書燕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解析:即使是邵雍這樣有名的象數學家,也只是根據奇、偶數和方圓的運算來揣摩個大概,而不是根據天體運行規律來推算曆法。所以,他立論越高,就越免不了牽強附會。(此句傾向於貶義)